“十三五”期间,榆林市供销合作社作为全国供销总社改革发展联系点和全省唯一的市级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市,全市上下高度重视、密切协作,各项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增长,同时在中省市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新网工程”项目再上新台阶,主要业务经营再创新高,服务“三农”工作成效突出,基层社改造全面提升,综合改革全面推进,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宁夏供销社合作模式?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宁夏供销社合作模式(榆林市供销合作社)

宁夏供销社合作模式

“十三五”期间,榆林市供销合作社作为全国供销总社改革发展联系点和全省唯一的市级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市,全市上下高度重视、密切协作,各项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增长,同时在中省市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新网工程”项目再上新台阶,主要业务经营再创新高,服务“三农”工作成效突出,基层社改造全面提升,综合改革全面推进。

2015年至2020年,是榆林市供销系统改革发展很不平凡、令人欣慰的五年。

■全市供销系统实现商品销售总额63.48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15.73%;

■资产总额8.68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40.68%;

■利润总额2913.29万元,同比2015年增长1.5倍;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26万吨,同比2015年减少0.7%;

■帮助农民推销农产品完成8.2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4.38%;

■所有者权益总额 3.8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6.8%;

■发展各类为农服务网点2396个,同比2015年增长36.6%。

经过五年的努力榆林供销合作社受到中华总社、省供销总社和市委、市政府高度评价和表彰奖励。2017年荣获“全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先进单位”、2018年由人社部和总社联合授予了“榆林供销合作社先进集体”称号,连续5年荣获全省供销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一等奖,2017年至2018年荣获榆林市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供销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社供销社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方针政策,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的结果。五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主基调、主战略,着眼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新形势,围绕稳增长、促改革为中心开展工作,有效助推了全市的农村经济发展。

“十三五”全市供销社主要重点工作成效显著

领导重视,为综合改革提供保障。一是出台了榆林市《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榆林市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并将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纳入全市深化改革工作中进行安排和考核。二是出台了财政扶持政策。在化肥供应方面,每年确定7万吨冬储任务,贴息400万元;确定15万吨惠农化肥,每吨补贴150元。在“新网工程”项目方面,资金逐年增加,今年增加到了1800万元。三是妥善地解决了11个县市区改制企业下岗职工退休后的医保、统筹纳入职工社保,生活有了保障。

农业社会化服务取得新突破。一是开展测土配方科学施肥工作。市供销社联合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了“榆林市测土配方科学施肥工作领导小组”,面向全市开展农村测土配方工作。直属企业榆林市生产资料公司建成测土配方实验室,对98个乡镇386个行政村的土壤进行了取样检测,并投资建立了榆林市兴农利丹农资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和研发测土配方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累计生产供应各类测土配方肥6万多吨,各类有机无机复混肥2万吨,配方施肥面积达到6.1万亩,为全市提高土壤面源污染治理水平,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二是开展土地托管服务。市供销系统近几年联合各类型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企业,为农民提供土地代耕代种、示范作业、订单农业等土地托管服务,切实降低了农民种地成本,促进了粮食增产增收。目前全系统土地托管面积已达11.7万亩,托管服务覆盖了全市主要的种植大县,托管品种也从主要粮食作物扩展到小杂粮、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供销系统的专业化服务得到了种粮农民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评价和广泛支持。

以品牌战略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取得新发展。一是建设供销农村电商服务平台。积极参与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培育了一批供销社自建电商平台,累计入驻和建成农特产电子商务店铺、平台100多个,累计培训电商服务人才和创业青年6000多人,2019年全系统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3.06亿元,为农产品流通提供了优质的信息化服务。二是以展会展销助推农产品产销对接。近几年,市供销社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农展会、商展会,在西洽会、广西中国-东盟博览会、云南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等展会上展出了榆林的农特产品,受到广泛好评。2019年5月,省供销社和榆林市政府主办、榆林市供销社承办了陕西榆林农特产品温州展销会,参会的63家本地企业现场销售100多万元,电商平台订单150多万元,现场签订合作协议突破5000万元,有力促进了我市的陕北名优特色农产品的推广工作。四是以品牌战略升级渠道服务功能。把本地有影响力的农特产品品牌纳入到供销社品牌发展中,逐步形成供销社主导、企业合作、产业发展、农民受益的供销品牌效益。

推进供销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服务能力凸显。一是建设了一批供销社便利店和形象店。榆阳区供销社便利店、神木市供销社兰花花公司形象店、府谷县供销社在榆阳机场和西安打造的农特产品直营店、定边县卡拉果蔬超市、靖边县宜品超市、子洲县供销商城等一大批供销形象店、品牌店,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优质服务。二是积极开展消费扶贫,助推贫困户农副产品销售。市社组织12个县市区的商场、超市、酒店和批零市场等设立消费扶贫专区、专柜30个,入驻“扶贫832平台”企业16家,上架贫困地区农产品41种,已实现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额40万元。三是大力推进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工作。榆林市供销社逐步探索合作把投资、市场运作、企业主导、项目带动的再生资源发展模式。成立了榆林市北承供销环保公司和榆阳区北承供销再生资源公司,充分利用供销社基层网点优势,有序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现已启动全市供销合作社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并在榆阳区孟家湾建成分拣运转站1个,村级供销回收屋14个,赵家峁居民区、景区2个供销回收屋。

创新金融服务、破解融资难题。为了进一步破解“三位一体”试点工作融资难题。市供销社控股企业榆林供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陕西知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榆林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榆林供销知守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基金规模3亿元,首期募集资金4500万元已陆续到位,并已展开第一期的涉农产业投资项目的考察工作。同时,市供销社通过与陕西猎鹰班克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开发“榆林供销惠农金融服务平台”,主要针对农业全产业链需求,为供销社全体社员提供信贷、融资、担保等金融服务。

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展现新风貌。一是综合改革以来,全系统通过“新建、扩建、改造、提升”等办法,使一大批基层社重新焕发活力,成为服务“三农”的信誉店、安全店、放心店。全系统累计改造基层社116个,改造营业面积16.8万平方米。2019年全系统196个基层社固定资产总值达5.23亿元,全系统有7个基层社被全国总社评为总社标杆社,有10个基层社被省社评为省级标杆社,榆阳镇川供销社、神木锦界供销社、府谷城关供销社、绥德四十铺供销社等一批优秀基层社成为当地为农服务的新标识、新名片。二是积极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全系统累计领办创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51家,入社成员2.7万户,服务带动农户8.2万户。目前,有50%的专业合作社进行了商标品牌注册,有40%的专业合作社实施了“农超、农市、农网、农校”等产销对接,有30%专业合作社获得绿色有机产品的无公害证书。全系统有28个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有10个专业合作社被全国总社、省供销社评为示范专业合作社。有效推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向多元化、集约化、规模化转变。

推进供销联合社治理机制创新,增强自身综合实力。一是进一步优化联合社治理结构。综合改革以来,市委、市政府批准市供销社设立了监事会机构和岗位,配备了人员。二是进一步推进社有企业转型升级。在榆林供销集团下属企业试点开展社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聘用企业经理层管理人员,规范社有企业“三会”制度,逐步推进社有企业的现代化和市场化。三是进一步理顺联合社与社有企业关系。市供销社成立了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出台了社有企业管理办法,向全资、控股和参股的社有企业委派了董事、监事等管理人员,加强了社有资产监督管理。

回顾过去五年,榆林供销社系统砥砺前行、团结奋进,硕果累累。展望美好未来,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努力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