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杨喆

去年底,位于桐城派故乡的百年名校桐城中学曾因为一场十万元征集对联的活动引发公众关注。近日,此事有了最新进展。

澎湃新闻从承办此次活动的桐城中学北京校友会获悉,截至2022年5月31日,通过微信公众号、电子邮箱、纸质来信三种投稿方式共征集到下联投稿11728件。8月16日起活动进入网络投票环节,公众可通过“桐城中学北京校友会”微信公众号对18件入围作品进行投票(每人最多可选5项),选出心目中的下联,投票截止时间为8月26日。

20件优秀大学生作品(中学花10万征集百年绝对)(1)

桐城中学校门。桐城中学官网 图

去年11月28日,安徽省桐城中学发布公告,在该校120周年校庆即将到来之际,面向历届校友及海内外各界人士征集校园钟楼“百年绝对”:“桐中敲銅鐘童男童女同上學”的下联。活动还设置了层次不同的奖项,特等奖可获10万元奖金。

“我们不是炒作,而是在用一种务实的态度做这件事。”此前,桐城中学副校长周治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所位于县级市的中学,财力有限。此次活动总计10多万的奖金是由该校北京校友会筹措提供的。作为120周年校庆活动的一部分,校方前期拿出一个框架方案,征联活动具体由北京校友会组织实施。周治表示,校方更看重这件事背后的文化意义。

征集公告发布后,不少网友对这一“百年绝对”的渊源也充满了好奇。“其实这句话并没有相应的文字记载,而是长期以来在桐城中学和桐城当地口口相传。”周治介绍,“桐中敲銅鐘童男童女同上學”这句话由来已久,至于出自何人之口,已无法考证。

周治告诉澎湃新闻,由于此语句质朴而又生动有趣,且有争奇斗巧之妙,与校园内“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自然景观相映成趣。在2002年建校100周年校庆筹备期间,校方邀请时任安徽省书法协会主席刘天明先生题写并镌刻在校园钟楼边衬墙上,旨在激励桐中学子奋发努力,“勉成国器”。

“几十年来不断有人在此句后配词搭句。近些年,在校师生及来校参观者也都对此句颇感兴趣。”周治告诉澎湃新闻,时常有人以此句为上联对出诸多下联,但内容皆存在些许不足。而在他看来,虽然没有出现合适的下联,但这一百年难应的“孤联”朗朗上口、通俗直白,已成为桐城中学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桐城中学的这一上联为何长期“落单”,是什么原因导致它难以破解呢?安徽省楹联学会副会长陈频告诉澎湃新闻,“自这副上联问世以来还没有出现令人满意的对子。关键就是几个同音字如何处理的问题。桐、銅、童、同四字同音,中和鐘二字同音。还有拈连、拆字修辞手段的运用也增加了难度。”陈频介绍,在楹联界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副上联,出得很俏皮,非常有内涵,也符合桐城中学的实际情况。

“对联既要讲究格律,也要讲究艺术性和美感。上联讲的是桐城中学,下联对什么得和桐城中学有所联系。既要对,又要联。”陈频告诉澎湃新闻,这些年,虽陆续有人给出了一些对子,但那些生拉硬拽对上的没有实质意义。要把握好同音字的妙用,也要在文化和意境上契合桐中与桐城的文化,给出能与之配对贴切得当的对句很不容易。

安徽省桐城中学由著名国学大师吴汝纶先生于1902年创办,1958年首批被确定为安徽省重点中学,1999年被命名为安徽省示范高中。桐城中学的校训为“勉成国器”。学校官网资料显示,该校已走出朱光潜、孙德和、慈云桂、范光陵、陆大道、杨善林、程和平、方复全、吴曼青、彭寿等10位学部委员和“两院”院士。

附:18篇入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