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农村公路建设(渭南澄城奏响农村公路)(1)

澄城县内一条条“四好农村路”通乡达村。记者 杨青山摄

陕西网讯(记者 杨青山 唐双燕)鸟瞰大地,陕西省渭南市一条条“四好农村路”通乡达村,南来北往的车辆满载着小康生活的幸福喜悦,奔驰在平坦的路上,郁郁葱葱的群山时不时传来汽车鸣笛声,奏响农村公路“三部曲”,谱写乡村振兴新乐章。

近日,记者循着乡道Y202线来到澄城县庄头镇,跟村民们谈起了乡村道路的变化,大家眉开眼笑,赞不绝口。从过去坑坑洼洼的泥泞小路,到如今四通八达的高标准农村公路,“产业发展的路”更便捷了,“文化旅游的路”更靓丽了、“绿色生态的路”更宽广了,这是澄城群众如今最真切的感受。

富裕生活——产业路

澄城县位于北纬35°的黄金地带,土壤深厚、温差适中,是全国公认的樱桃优质产区,樱桃种植面积已突破10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樱桃连片栽植区和种植樱桃面积最大的县区。一条条整洁的农村公路从田间伸向远方,农副产品走出去,生产资料运进来……“四好农村路”的建设进一步激发了澄城全县群众发展樱桃产业的热情,乘着农村公路的“东风”蹄疾步稳地驶上了产业发展的“快车道”,“澄城樱桃”入选2022年度受市场欢迎的樱桃区域品牌20强。

澄城县郭家庄至代庄产业公路是庄头镇农村公路网中的重要道路,起点位于郭家庄与澄赵路交汇处,自西向东途径郭家庄、澄城县樱桃交易市场、姬家洼、柏东,在K2 517处自北向南布线,终点与县道黑澄路相接,全长5.511公里。今年3月23日,澄城县农村公路养护中心按三级公路标准对路面进行了全面升级,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整个工期赶在樱桃节前完工,柏油路修得非常及时、非常好。”郭家庄村支书姬红军说,“这条路车流量大,难免有损坏,重新整修后,营造了畅、洁、美、安的公路通行环境,加快了樱桃品牌建设、营销推介的速度,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公路服务。”

虽已是中午,在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郭家庄村种植园区的路边,还有不少村民零售着水灵灵的樱桃。回想起今年中国·澄城樱桃云营销季暨陕西水果网络特色季·樱桃季开幕盛况,村民们围在记者身旁,绘声绘色地说道:“当时人多太太,来的客商把路面停满了,到处都是车子,都出动交警来维持秩序,不然可就堵上了。”

樱桃集中上市接近尾声,澄城县樱桃交易市场里依旧红火,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忙着收购品质俱佳的澄城樱桃。“全国各地的樱桃基本都看过,到澄城跑了四年了,因为这里的果品好、规模大、口感好,果农商品意识强,果品分级售卖不欺客,道路通畅运输便捷,车辆可以直接开到地头,现摘打包无磕碰损耗。”一湖南客商如是说道。

“去年下了冰雹,樱桃价格大概是7到10多块不等,现在30、40块,翻了两番,价钱持续稳定。”家里种了11亩樱桃的永内村村民笑得合不拢嘴,夫妻俩眼中充满着对新生活的希冀,“种了快十年了,日子越过越好,也越来越有盼头了。”在他们看来,村里四通八达的一条条道路就是通往幸福的“致富路”。

作为庄头镇产业布局西农旅板块的核心村和永成省级农业园区所在地,永内村近年来坚持产业转型、基础升级两手抓,一方面以美丽乡村、市级四好农村路建设和黄土峰林景区的创建为抓手,实现了挂印咀——县西河——宋永路环线等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另一方面通过樱桃实验站、苏陕协作设施大棚樱桃项目的落地,逐步成为火龙果南果北种、设施樱桃、设施草莓等现代农业发展的试点区,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8800元。

随着“四好农村路”的全面铺开,家用便捷式摩托车、三轮车、小型货运车逐年增加,道路通车需求过大。为解决这一问题,“十三五”期间,渭南市先后建成等级客运站6个,集客运、物流、邮政为一体的乡镇客运综合服务站7个,村级招呼站278个,确保100%的建制村通客车,打通了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最后一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已经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

“目前我们正在修建赵庄高速出口的引线来拓宽道路,交通的发展也是为了提高樱桃交易的运输效率,让‘甜蜜蜜’的澄城樱桃走进千家万户,出现在更多人的餐桌上。”澄城县农村公路养护中心主任刘晓军介绍道。

诗情画意——文化路

壶梯山位于冯原镇东北5公里处,因形似水壶、状如阶梯而得名。通向壶梯山的公路两旁,开满了绚丽多彩的石竹花。壶梯山山势巍峨,在山脚下远远地就看到了鲜红醒目的壶梯山战役纪念碑矗立山间。此时碧空如洗、山林青翠、秀美如画。登山远眺,一览澄城大地,千村烟树万顷田涛,尽收眼底。

近年来,冯原镇围绕壶梯山自然禀赋的绿色资源和历史形成的红色底蕴,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建设、逐年实施、综合利用”的思路,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发展红色旅游相结合,先后建成壶梯山战役纪念碑及小型纪念广场、登山木栈道、环山道路、上山步道、生态停车场、壶梯山爱国主义教育馆及大型纪念广场,实施了道路、绿化、供排水等基础配套,打造红色教育、休闲娱乐的靓丽风景线。

2020年12月壶梯山战役遗址被陕西省文物局公布列入陕西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在壶梯山战役纪念馆前,记者偶遇了澄城县城关中学前来研学的高一学生,“之前就听说过先烈们的英雄事迹,没想到搭车不到1小时,就能与历史近距离接触。我们生活在最好的时代,身为青年人,更应该传承红色基因,好好学习知识和本领,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可以说,是修路带动了文化旅游发展。纪念馆修了几年了,今年才正式落成,来的人络绎不绝,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地、打卡点。”冯原镇副镇长李少民说。据介绍,截至目前,累计接待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现场教学活动500余场次、8万余人次。

“刘秀寄鞍留美谈,悠悠岁月两千年……”吉安城村北依逶迤黄龙,南绵沟壑,东眺良州秦汉遗宫,西白水仓颉祠庙,周高中凹,素有聚宝盆之誉。东汉建武年间建村以来,逐渐形成并积淀了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清代乾隆中期创办“壶阳书院”,时文风蔚起;1938年中共澄城县委在此成立,红色火种遍播。2019年列入国家第五批传统古村落名单,2021年被国家六部委联合评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022年被评为渭南市级文明村。

吉安城村这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村落,承载着黄河流域农耕文明,如今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行驶在吉安城村道上,道路干净整洁、平坦如砥,鸟儿啁啾、树木葱茏,苏陕协作项目——1800平米智能温室大棚美观大气,科技感十足。“一口让你回到小时候,营养丰富又美容,自己吃或是送亲友都是不错的选择。”花姐果蔬的创始人李花萍在直播间介绍着新鲜的草莓西红柿,虽然棚里温度已达30℃,但她仍热情不减,一笑就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脸上充满自信、阳光。

花姐随手摘下一个成熟的草莓西红柿递给记者,浓郁的西红柿味扑鼻而来。“3月份开始种的,自己多下点苦,从源头做起,不打农药,生长过程中还给西红柿喷SOD、牛奶、钙、益生菌等,保障果品科学健康、绿色放心。现在道路通畅了,来采摘的话,开车很方便。目前开园半个月,已收入近万元。”花姐打开手机展示了最近的订单,“现在干劲十足!第二棚开始熟了,到冬天打算再出圣女果,填补市场空缺。”

农耕文明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近年来,围绕“四好农村路”建设科学谋划产业、合理布局产业,冯原镇域内建成扶贫产业示范园21个,形成了以苹果、花椒、温室大棚为主的3大支柱产业,夯实了增收基础,打通了致富之路。同时,针对冯原镇“三面环沟、一隅沿山”的自然现状,澄城县农村公路养护中心实施了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推进农村道路环境提档升级,农村道路绿化普及率100%,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美丽宜居休闲村庄体系。

青山绿水——生态路

寺前镇位于县城东南30公里的三县交界处,西接蒲城,南临大荔,东接合阳。国道108穿境而过,全镇农村道路养护总公里数为51.5公里,其中,乡道26公里,村道25.5公里。仲夏时节,曾经的渭北旱原满目苍翠。放眼望去,一层层梯田蜿蜒远去,蓝天白云下,风力发电机缓缓转动,小麦金黄、羊群肥壮、果树成行,丰收的欢声笑语在大地回荡。

“以前哪里有绿色啊,到处都是黄土。”寺前镇吴家坡村党总支书记吴登奎指着一处滑坡说,“都是靠天吃饭,水土流失特别严重,日子过得恓惶。”吴家坡村属于黄土台塬地带,土地贫瘠,干旱少雨。过去,因为自然条件恶劣,整个村子贫穷、落后、看不到出路。

在村民的期盼中,希望的曙光终于出现了。2013年,吴坡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2530亩水土流失灾害严重的荒坡地流转给公司进行统筹规划治理。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的指导下,吴家坡人一步一个脚印,在荒山上平整土地、铺设管道、硬化道路、修建涝池,形成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2019年,澄城县吴坡示范园被评定为国家级水土保持示范园。

吴坡示范园在建设过程中采取流转土地、系统治理的方式,集中连片、规模栽植适生优质经果林,配套节水灌溉设施,产生经济效益后返包村民经营,有效解决了园区用工难、管理不到位的弊病。同时带动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承包创业的积极性,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

2017年被授予“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称号的澄城县海军家庭农场里一片繁忙景象,到处堆满了樱桃,果农精心挑选、分级打包。各式各样的货运车、轿车在路边停着准备装车。“当时2013年冬天着手准备,找地跑了好几个地方,吴家坡这片有公路、有滴灌、有坡地,价钱也合适,就定了这。”负责人王海军说道,“种了50亩地,今年每亩毛收入4万元。好多客商来都认准了海军樱桃,下一步我打算注册,把牌子打出去。”

生态优美、交通便利,吴家坡村良好的“硬件设施”是“梧桐树”,引来了产业发展的“金凤凰”。“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助力寺前镇建成扶贫产业示范园22个,形成了以樱桃、花椒、黄花菜、金银花等为主的支柱产业,种植面积达5万余亩。“现在都可以机械化作业了,我的果树不用拉枝,樱桃品质高,采摘方便。日均出货量一万多斤,最高一万五千斤。”正说着,王海军的手机铃声再次响起,“喂,你好,樱桃现在还有货……”

漫步吴家坡村,一条条笔直的村道,四通八达;一排排古朴的楼房,错落有致。道路两旁绿意盎然、花香馥郁……将整个村子装扮得格外美丽。公路上,一辆辆外地牌照的汽车往来穿梭,络绎不绝,不少游客停车驻足,或拍照观赏,或采摘游玩、或悠然垂钓,青山环抱间,原本宁静的山村也多了人气、生气和朝气。

“村道美太太,饭后还能散散步,大大提升了幸福指数。”村民告诉记者,原先坑坑洼洼、尘土飞扬,一到下雨就给出行带来很多不便。澄城县农村公路养护中心坚持“每建一条路,绿化一条路”,对全镇的乡村道路、进村道路进行绿化提升,同时,高起点建设吴坡3A景区道路,打造出一条群众散步休闲、欣赏田园风光的靓丽风景线,真正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

澄城县的道路建设只是渭南市交通发展的一个缩影。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脉”,为充分发挥交通网络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投入71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公路总里程达到2.05万公里,其中农村公路18096.5公里,公路路网密度达158.28公里/百平方公里,居陕西省前列。全市1915个建制村交通脱贫攻坚“通沥青(水泥)路和通班车”目标全面实现。2021年渭南市被省交通厅、财政厅、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联合命名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并荣获全国“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

三秦大地,渭水河畔,乡村振兴乐章仍在持续上新……

镇平农村公路建设(渭南澄城奏响农村公路)(2)

寺前镇G108至吴坡路段,公路与自然和谐统一。记者 杨青山摄

镇平农村公路建设(渭南澄城奏响农村公路)(3)

寺前镇G108至吴坡路段整洁靓丽。记者 杨青山摄

镇平农村公路建设(渭南澄城奏响农村公路)(4)

村民行驶在“致富路”上。记者 杨青山摄

镇平农村公路建设(渭南澄城奏响农村公路)(5)

寺前镇G108至吴坡路段,公路与自然和谐统一。记者 杨青山摄

镇平农村公路建设(渭南澄城奏响农村公路)(6)

寺前镇G108至吴坡路段。记者 杨青山摄

镇平农村公路建设(渭南澄城奏响农村公路)(7)

畅通便捷的寺前镇G108至吴坡路段。记者 杨青山摄

镇平农村公路建设(渭南澄城奏响农村公路)(8)

寺前镇G108至吴坡路段。记者 杨青山摄

镇平农村公路建设(渭南澄城奏响农村公路)(9)

寺前镇G108至吴坡路段。记者 杨青山摄

镇平农村公路建设(渭南澄城奏响农村公路)(10)

生态绿化、环境优美的吴家坡村。记者 杨青山摄

镇平农村公路建设(渭南澄城奏响农村公路)(11)

澄城县吴坡示范园。记者 杨青山摄

镇平农村公路建设(渭南澄城奏响农村公路)(12)

寺前镇吴家坡村党总支书记吴登奎介绍村情。记者 杨青山摄

镇平农村公路建设(渭南澄城奏响农村公路)(13)

澄城县海军家庭农场里,果农正在采摘樱桃。记者 杨青山摄

镇平农村公路建设(渭南澄城奏响农村公路)(14)

澄城县海军家庭农场里一片繁忙景象。记者 杨青山摄

镇平农村公路建设(渭南澄城奏响农村公路)(15)

吉安城村周高中凹,素有聚宝盆之誉。记者 杨青山摄

镇平农村公路建设(渭南澄城奏响农村公路)(16)

吉安城村里四通八达的乡道。记者 杨青山摄

镇平农村公路建设(渭南澄城奏响农村公路)(17)

吉安城村党群服务中心。记者 杨青山摄

镇平农村公路建设(渭南澄城奏响农村公路)(18)

吉安城村党总支书记李对明介绍村史。记者 杨青山摄

镇平农村公路建设(渭南澄城奏响农村公路)(19)

“花姐果蔬”创始人李花萍介绍草莓西红柿生长情况。记者 杨青山摄

镇平农村公路建设(渭南澄城奏响农村公路)(20)

永内村乡道便捷通畅。记者 杨青山摄

镇平农村公路建设(渭南澄城奏响农村公路)(21)

道路两旁,繁花盛开。记者 杨青山摄

镇平农村公路建设(渭南澄城奏响农村公路)(22)

永内村的大棚鳞次栉比。记者 杨青山摄

镇平农村公路建设(渭南澄城奏响农村公路)(23)

永内村道路两旁绿意盎然。记者 杨青山摄

镇平农村公路建设(渭南澄城奏响农村公路)(24)

樱桃主题公园及长廊。记者 杨青山摄

镇平农村公路建设(渭南澄城奏响农村公路)(25)

澄城县农村公路养护中心主任刘晓军介绍公路修建情况。记者 杨青山摄

镇平农村公路建设(渭南澄城奏响农村公路)(26)

鲜红醒目的壶梯山战役纪念碑矗立山间。记者 杨青山摄

镇平农村公路建设(渭南澄城奏响农村公路)(27)

碧空如洗、山林青翠、秀美如画。记者 杨青山摄

镇平农村公路建设(渭南澄城奏响农村公路)(28)

壶梯山下的环形公路。记者 杨青山摄

镇平农村公路建设(渭南澄城奏响农村公路)(29)

壶梯山爱国主义教育馆及大型纪念广场。记者 杨青山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