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岁月的流逝,生活的沉淀,把过去散落的个人经历进行梳理,总感觉少了一些自己想有但不曾有的东西。现在发现这种东西若隐若现来了,迟,很慢。

说它来得迟,它是由生活的积累而成。年少时,年轻气盛,心浮气躁,争强斗胜,亦敢作敢为,几经拼杀,既有攻城掠地的胜利喜悦,也有败走麦城的落魄的悲伤,成功的荣耀,逆境中的委屈,不幸中的落寞,亲力亲为的感受就叫生活,叫历练,没有这种生活的历练与积累,是很难感觉到他的深沉与成熟的。

说它来得慢,好有一比。像齐王养斗鸡一样(《出自庄子》),齐王请纪先生养斗鸡参加比赛。养了10天,齐王问:“养好了没有?”纪说:“还没有养好,现在这鸡还很骄傲,自大得不得了。”

豁达淡然(从容大度)(1)

图源网络

过了10天齐王又问,纪答还行,它一听到声音,一看到人影,就惊动起来。

又过了10天齐王又问,纪说还是不行,目光犀利,盛气凌人。

10天后齐王不抱什么希望来看他的斗鸡,没想到纪先生说这回差不多可以了。鸡有时会啼叫,可是不会惊慌了,看上去好似木头做的鸡,但精神上完全准备好了,这便是呆若木鸡的出处。

活泼乱跳,骄志毕露的鸡,不是最厉害的。目光凝聚,凝神聚气,纹丝不动,貌似木头的鸡,才是武林高手,不出手就会令敌人丧胆。

动如风,不动如山,动与不动都是力量所在。

说来得慢,就像养斗鸡一样,有一个过程。

豁达淡然(从容大度)(2)

图源网络

说来得迟与慢,只是一种感觉而已。亲力亲为的不一定感觉出来,有时甚至是当局者迷,感觉到的不一定就从理性的角度总结出来了,如今上下左右都在强调自己资源的破坏与浪费,但是谁又能感觉到人们心灵的荒芜和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费呢?

有人说,哪一天,我们懂得不再意气用事,我们便已成长。哪一天,我们不再计较得失,我们便学会豁达。哪一天我们不再心烦气躁,我们就产生了内心的恬淡。而我要说的就是对待生活、生命的态度——从容;做人做事的风范——大度。

有了从容大度,动与不动都是力量所在。这种力量既可以弥补你先天的遗憾,也可以弥补你后天的过失,同时能使你有定力,有真正的勇敢,使你的生命饱满,充盈,让你有一种大欢欣,让你的人生有最大的效率和新鲜的轮回。说穿了这就是一种心境和胸怀。因为有了心态的平和、安定和勇敢,他的安祥舒泰、从容大度由内而外自己流露,那种心灵的勇敢与睿智,那种笃定的气势,那种大家的从容,那种做人的风范,那种自信的定力,来自心境的淡定与胸怀的坦然和把握生活的底蕴。

豁达淡然(从容大度)(3)

图源网络

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攻下邯郸、杀死守将王郎以后,缴获了不少文件,其中有几千封刘秀部下写给王郎的信。这些写信人进城以后惶惶不可终日,怕刘秀惩罚他们。没料到刘秀却把所有军吏集中在一起命令当众烧掉那些书信,并说:“以前敌人强大,你们当中有人做了糊涂事,我不怪你们,现在你们放心了吧。”刘秀这就堪称大度不凡。

大度如水,汇成胸中的海洋,包容万物,浇灭愤怒之火,冲洗心灵之污。

大度即修养,面对诱惑之时从容理性的克制;身处困境之时的默默承受;是在恩将仇报之际的坦然笑对;是临大事不惊不慌的镇定;是面对世人不卑不亢的平和。

大度是牺牲。敲打自己,提醒别人,用牺牲去成全人家。

大度是友情。是患难之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路上的逆耳忠言;当你跌倒时对你真诚的搀扶。

大度是执着。“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雷,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是对理想信念以及事业和感情的执着。

从容是一种感受,一种心境,一种宽阔,一种生活态度,亦是一种大度。

豁达淡然(从容大度)(4)

(图源网络)

因为从容,紧张的心情可以舒缓。

因为从容,不管风吹浪打,都可闲庭信步;因为从容,可着眼将来,不拘眼前的恩怨是非;因为从容,可以真真正正地过平淡的生活。生活中可以缺少从容,但缺少从容的生活一定很累,很烦。

从容不只是看,是听,更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坚持,是一种自信,是一种态度,亦是一种方法。是生活中最美丽的部分。

有从容之法,大度之气,只要是心智体健全之人,何愁事业不成,何愁不位居“社会颠峰”,只是此法难修,此气难聚。到有所修有所聚时,“事业未成年纪大矣”。难怪有人说从容大度是长者风范、大家风范。造就伟大的人生不过是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只是多了一些坚持和经受诱惑与考验的历炼。

就连老子也发出感慨:道理如此简单却无人愿从,圣人也只有身怀宝玉蒙受风尘了。时下,我建议我们的青年人或中年人,成功人士或不成功人士,能从市场经济物欲横流、甚嚣尘上的境态中平静下来,镇定一下自己,凝神聚气。通过三五年或者上十年的努力,从容地走向“社会颠峰”,走出大度如水的气度来。

从容大度更从大处着眼。

从容大度是豁达的人生。通向豁达,首先要学会不在意,不在意,就是别总是拿什么都当回事,别去钻牛角尖,别太要面子,别事事“较真”,小心眼;别把那些微不足道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放在心里;别过于重名和利的得失;别为一点小事而着急上火,以致因小失大;别那么多疑敏感,总是曲解别人的意思;别夸大事实,制造假想敌;也别像林黛玉那样见花落泪,听曲伤心,多愁善感,顾影自怜。

豁达淡然(从容大度)(5)

(图源网络)

不在意是大度与从容。没有宽广的胸怀和气度,是很容易流于琐屑与平庸的,而实现了豁达与从容,自然会产生轻松与幽默,从而洋溢出一种性格的魅力。

不在意体现的是一种修养,一种高贵的人格,一种人生的大智慧。那些事事与人计较,其实是在占小便宜,争大烦恼;而不在意,乃是不争之争,不为之为,大智若愚。

不在意的人是超越了自我的人,也是活得潇洒之人,不仅不去主动制造烦恼,而且还给自己设一道心理保护防线。真正面对一些负面信息和不愉快的事,做到“身稳如山岳,心静如止水”。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假如处处纠缠琐事,我们一生将一事无成。

不在意是在大处着眼。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就是一例。他在念大学的时候,就患上了运动神经元疾病,先后夺去了他的行动能力、语言能力,窝在轮椅上,靠电脑声音合成器,用仅能活动的几个手指操纵一个特制的鼠标器,他竟然写出令了世人瞩目的科学巨著《时间简史》。有一位女记者在采访他时问“你觉得幸福吗?”霍金微笑着说:“我有能敲击键盘的手指,有能够思维的大脑,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有自己钟爱的事业,我当然是最幸福的。”霍金就是在不在意与在意的奋斗中,凝神聚气,从容面对,从大处着眼做出大事业,成就大气候的典范。

豁达淡然(从容大度)(6)

图源网络

从容大度要“拿得起,放得下”。

所谓“拿得起”,就是要有担当,敢于承受,要记住自己的那份责任,要记住自己的历史传承。“放得下”就是告诉我们该忘记就应当忘记,不要老是放在心上。

为人绝对要有记性。记性是智慧的内核,是传承的要件,是科学的阶梯。一个没有记性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没有记性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人,但事物总是具有两重性,为人也需要有点忘性。

忘记可以使人走出心理沼泽,可以让心灵沐浴阳光,趋向平和。忘性还可以带给我们轻松平淡,坦然宁静,达观快乐。沉湎于旧日的失意是脆弱的,迷失在痛苦的记忆里是可悲的;忘不掉幽怨愁结,就不能领悟生命的自然完美;忘不了私欲缠绕的百结愁肠,决不可坚守心中的清风明月。

有点忘性是为了强化记性,强化记性需要有点忘性,这既是一种觉悟也是人生的一种生存艺术。宽容别人一句恶语闲言就会收获一个释然的快感;大度地饶恕他人伤及自己的过错,就会从渴望报复的焦灼中解脱出来;超然了人生境遇中的坎坷与挫折,就会不再一筹莫展,让坦荡的胸怀更加从容广阔。

人生如棋,有刚有柔,有并存。

棋如人生,有进有退,有生死。

王国维言:古今成大事者三种境界,一如天涯望尽,执着不已,二如衣带渐宽,百折不悔,三如回首往事,淡然一笑。此乃人生之境界,辛苦寻觅后方知所求已在身侧。但不曾寻觅,焉能蓦然回首。境界如诗亦如棋。实际上,成败与否并不重要,喜怒哀乐过眼烟云,在生命不断消逝的过程中,该铭记的应该记下,该忘掉的应该忘掉。

豁达淡然(从容大度)(7)

(图源网络)

人生如歌。旋律虽长短不一,但总有抑扬顿挫,或豪放或委婉;或悲伤或喜悦;或行云流水,或一波三折。

在人生的舞台上,不论你以什么唱法尽心竭力唱过了,不论是否打动过人并赢得掌声,事过境迁,该放下的应该放下,该忘掉的应该忘掉。

在人生的跋涉中,热场也罢冷场也罢掌声也罢失误也罢,不论何种包袱,背在肩上总也沉重,长久的殚精竭虑只会心力交瘁,事无巨细的记性铁定使人生“归零”。

人生如戏。社会大世界,人生大舞台,上了台亮了相总得把戏演下去,生末净旦丑,虽是做戏,演好也难,状元、乞丐、才子佳人,悲欢离合,加官进爵,时而“慢二黄”,忽而“急如风”。为人为戏直面人生,立诚居静,耐静趋贞。

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了;记住的遗忘了。

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

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呢?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呢?

从容大度是磨练出来的。

人生要有所作为,难得一帆风顺,总得遇到点坎坷,碰到麻烦,历经磨练。打击是一个磨练灵魂的过程,为的是使之能更好地适应更深的痛苦。造谣中伤诽谤,诬告陷害,给“穿小鞋”设障碍,甚至造成冤假错案等等。你的不幸,你的付出,你的委屈与愤恨,焦急、恐惧、多虑,你的无奈与伤口,这一切都是一种经历,一种磨练,都是一种不能轻易得到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都是一种新的升华。为了看到人生微弱的灯火,你必须走进最深的黑暗,方可得道升华。

经过磨练而获得新生的你,意志更坚强,智慧更聪睿,经验更丰富,谋略更高远,处事更从容,待人更大度,更懂得珍惜,也更能体会生活的咸淡,人心的险恶。心平如水,志高于山。

经历了磨难与打击,更趋于成熟与坚定。内心无比仁厚、宽和,明白如何取舍,为人处事内心有很清楚的选择能力而不惑,更不会纠缠于小的得失,忽略许多细节不予计较,减少了对外界的抱怨与指责,雄厚的内定力增强了他的把握事物的能力,自然而然地可以从容大度地面对世界了。

豁达淡然(从容大度)(8)

图源网络

回首往事,你不仅衷心感谢帮助过你的人,也深深懂得了曾给你带来过不幸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幸更育人”。司马迁指出:“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违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所为作也。”司马迁本人他不仅有切肤之感,更有流血之痛,他是在受到“宫刑”之后才成《史记》之事的。

从容大度者已然得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做人有两件事不能做,不能做违反自然法则的事;不要做违背自己良心的事。因为这个世界并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它是属于有心人的世界。

只有从容大度之人对以上三者可以兼而有之,且也受得住。

豁达淡然(从容大度)(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