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强调以"礼"治国,称乱世为"礼乐崩坏","礼"渗透到生活里,有"来而不往非礼也"、"非礼勿视,非礼勿听"……,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什么叫做福啊 我逐渐懂了34?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什么叫做福啊 我逐渐懂了34

什么叫做福啊 我逐渐懂了34

古代强调以"礼"治国,称乱世为"礼乐崩坏","礼"渗透到生活里,有"来而不往非礼也"、"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一、"礼"的理解

礼,很容易理解为礼貌。如果理解成这个,就很难解释"礼乐崩坏"跟国家动乱的关系。礼貌,只是很薄弱的约束,不可能没有礼貌,国家就无法运行崩溃了吧?那些原始部落、蛮族,没有礼貌,他们就无法团结强大吗?历史上可是多次发生游牧民族掀翻中原的事。

礼,更应该理解为"行事准则"。这个跟礼貌,很道德,是贴近的,应该是在后期逐渐窄化了,这个后面再说。

为什么要有行事准则?重要吗?非常必要。

因为现实生活里,有太多矛盾的东西了,既不能选择A也不能选择B,而应该取一个混合项、中间项。比如个人和集体的利益矛盾,人人只管自己,国家无法富强;只管集体,压迫个人,那么个人也无法尽心尽力。

还有在古代,物资比现在更加匮乏,那么在有限的资源里,该怎么分配?

国家有大有小,大国可以随意欺负小国吗?该怎么让大家可以既竞争又合作?拿什么约束?

一个家庭、一个家族,许多人,该听谁的?父母老了,怎么保证孩子能赡养,哪怕孩子不情愿?

许许多多的这类问题,涉及到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行,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需要一个准确的规则,不然就会陷入无限的混乱的竞争之中。

所以"礼乐崩坏"其实是社会准则的崩坏,大家都不按规矩做事了,互相攻伐,不停打仗,整个社会一片混乱。

二、"礼"与礼貌和道德的关系

直接抛答案,礼貌可以说是道德的子集,道德是"礼"(行事准则)的固化体现。

仔细想想我们当前社会的礼貌和道德,其实背后都是有利益基础的,都是为了让一个社会更强大、运行更流畅。

比如诚信经营,你不诚信,买东西的人受害,别人不来你这买,然后你的店开不下去,你也受害;社会少了一份经济流通,社会受害。所以诚信,是为了大家好。

比如尊老爱幼。尊老,是因为你自己也会成了老人,如果一个社会不尊老,那人很难长寿,而老人往往有更高的智慧,这就会造成全社会智力资源的浪费。爱幼,不爱幼,小孩就更难长大,那么社会的新生力量就少许多,社会会萎缩,难以发展。

所以,道德仍然是维护社会高效运转的行事准则,这和"礼"是统一的。人们在无数的生活实践里,得到了维护社会运行的行事准则,然后形成了大家都要遵守的准则,固化成了道德。道德更强调个人层面,更具体化,更容易执行而不需要管内部的意义。

三、"礼"是维护社会的关键吗?

是,也不是。

是,因为社会准则做到了,社会是会良好运行。

不是,是因为行事准则也是"中间件",它管不了根本。一个社会的行事准则,都是基于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来的。现代就没有"君臣"也有没"天子",更没有"莫非王土"。未来可能"家庭"都没有了,父子兄弟姐妹,这些会成为历史概念。

大混乱时期,有"两脚羊"、有"易子而食",不是礼乐崩坏,造就了混乱,而是内部已经乱了,然后你看到了"礼乐崩坏",然后进一步加速了社会的混乱。

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看,"礼乐崩坏"也不一定是坏事,因为不破不立。这种时候,往往是旧的制度破败、新的制度萌芽的时期。比如周朝的分封制,经历春秋战国,秦的郡县制脱颖而出,后世沿袭。比如近代史,清朝制度被西方列强轰烂,才有了后面的新中国,不然就只会是"起义-换皇帝-起义"的历史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