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1)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

我不再继续沉溺于过去,

也不再为明天而忧虑,

现在我只活在一切正在发生的当下,

今天,我活在此时此地!

……”

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2)

卓别林传奇一生,活了88岁才悟出了人生的真谛!临终前写下了《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

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3)

1940年,卓别林开始筹备拍摄以希特勒为原型的《大独裁者》。却是冒着很大的危险,好莱坞都不敢公开拍摄反对纳粹党的影片。

甚至罗斯福总统也表态:这部电影损害了美国对外关系,一度被禁止上映。影片快谢幕时,卓别林安排理发师阴差阳错地走到了“祝捷大会”演讲,完成对自由的追求。

长达7分钟滔滔不绝的演讲成为杰出的精彩演讲之一,这也是卓别林首部有声电影。

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4)

为了揣摩模仿希特勒这个独裁者的姿态,动作,他尽一切可能搜集关于希特勒的新闻纪录片,每每一看就是几个小时。

这部《大独裁者》筹拍2年多,上映之时,二战已经爆发,这部电影在德国被禁演。喜爱他的观众都为他捏把汗,担忧卓别林这次摊上大事了,甚至危及生命!

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5)

出人意料之外的是,尽管《大独裁者》被禁演,但希特勒本人却特意命人从葡萄牙买了一部胶片运进德国。戈培尔看完后大发雷霆,勒令不准放映!

没想希特勒本人却坚持要看,而且一个人关起门安静地看,还看了一遍又一遍,但他始终不发一言。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自此,《大独裁者》中希特勒玩转地球仪的场景更是成了经典!

卓别林听闻后不无遗憾地说:“要是能让我知道他对这部片子的看法,我给什么都行。”

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6)

巧合的是卓别林和希特勒还是同年同月生,连生日都只相差几天。后来人们发现希特勒似乎有意或无意地留着和卓别林同款小胡子。

有人说希特勒想借卓别林做宣传,提升自己。这部片子后来受到公众普遍欢迎,此后10年,卓别林迎来了职业生涯最黑暗的时期。

卓别林何以如此胆大包天?这和他童年的经历息息相关。

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7)

01悲惨的童年烙印

查理.卓别林,1889年4月16日,出生于英国的一户贫困家庭。此时正值戏剧在英国兴盛时期,全国有200多家戏院。父母都是剧团的喜剧演员,他的喜剧天赋是遗传加上耳濡目染。

很不幸,在他出生的第二年,父母就离婚了。父亲酗酒逃避扶养责任,母亲哈娜不得不承担养育两个孩子的重担。

他还有一个大自己4岁的同母异父的哥哥,从他有记忆开始,家里永远都得面临入不敷出的窘境。

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8)

母亲年轻时擅长歌唱表演,歌喉婉转动听,日后因独自照顾孩子心力憔悴,日渐沙哑。

小卓别林永远记得那一天,母亲在舞台上艰难地唱着,歌声立即被尖锐的嘘声和喝倒彩声淹没。

心急如焚的老板慌不择路地把站在幕旁的小卓别林推上台救场。

没想到孩子一点都不怯场,欢快地边唱边跳舞,观众被他憨态可掬的新奇表演逗乐了,纷纷往舞台上掷硬币喝彩。

他停下演出,淡定地对观众说道:“对不起,请允许我把硬币收到我的帽子中再给大家表演!”

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9)

如此真实不做作的孩子让大家耳目一新,大家不但没有反对反而愉悦地同意了。这一年他才5岁,这是他的第一次登台表演,也是母亲的最后一次表演。

母亲失去了表演的收入,这个贫困交加家庭变得更加雪上加霜,母子三个不得不分开住到济贫院和孤儿学校。

最让卓别林难忘的是,母亲天生乐观,再悲惨的生活她都会教孩子们如何苦中作乐。

她有时站在窗边注视行人,通过他们的外表举止猜测其性格,并且编造故事。有时以哑剧的方式,用手模拟街上发生的事,逗两个孩子哈哈大笑。

她还会在做手工闲暇之余给孩子们讲圣经故事,孩子们常听得泪水模糊了双眼。卓别林回忆,就是在那间阴暗的房间里,他看到了关于爱情,怜悯与人性的永恒话题。

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10)

哪怕这样的日子对于卓别林来说也是奢侈的。好景不长,卓别林7岁时,母亲因为被生活重担压垮导致精神崩溃被送往了疯人院,此后病情反反复复。

卓别林9岁时就彻底告别了学校,10岁时父亲因为酗酒37岁便撒手人寰。

为了生存,小卓别林干过各种杂活,当过报童,印刷工人,玩具小贩等等最低层的工作。日后当他站在名利的巅峰时,有些人会阴阳怪气地平价他总是怀念那些贫民窟。

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11)

他觉得啼笑皆非,“我至今还不知道,有那一个人会怀念穷苦。”“我觉得贫穷既不可爱,也不崇高。”贫穷也并不高尚,反而没钱只会让你整日愁眉不展,焦虑不安。

正是因为有了贫穷生活的磨练,他才有了后来不畏强权的勇气!从一个只会逗笑的小丑升级成了一个艺术家,也赢得了全世界观众的喜爱。卓别林的作品更多来源于底层生活,也更能引起众人的共鸣,产生共情。

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12)

02.目标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无论自己在做什么活,我从没忘记自己要当演员的最初理想。”

1898年,卓别林加入了“兰开夏八童子舞蹈团,”9岁的他就知道给自己加戏。

有一场动物剧中他演一只猫,演出中他临场发挥,像狗一样靠着前台柱子,抬起后腿做了个撒尿的动作,观众被逗乐了。

12岁时在《福尔摩斯》里出演小佣人比利,卓别林可以在在舞台上连续耍五分钟的宝而轻轻松松。

不说一句话就可以让观众捧腹大笑,惹得剧组的主角嫉妒不已,甚至将他狠狠扁了一顿。

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13)

1910年至1913年,卓别林已经是剧团的台柱子,多次随团赴美演出。他的表演被启斯东电影公司看中,向其抛出了橄榄枝。

24岁的卓别林当时对电影并不热心,但每周150美元的起薪打动了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可以拿那么多钱,的确很吸引人。

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14)

公司主打闯祸精类型的野蛮打闹喜剧,没有剧本,有了灵感就随时可以加入笑料。基本上都是些拳打脚踢的情节。

卓别林并不习惯,他虽然不懂电影,但他明白,个性是演员最重要的东西。即使在模式化的表演中,他也努力突出自己的风格。

1914年的卓别林,一个身穿肥鼓鼓裤子,紧绷绷的上衣,头上戴着小礼帽,手持手杖,留着小胡子的流浪汉,迈着夸张的鸭子步,最经典的流浪汉形象诞生了。

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15)

同年,投身电影业不到2年的时间,他就以火箭般的速度蹿红。

1916年,他与缪区尔电影公司定约,百万年薪创当时电影业最高纪录。流浪汉形象出现在连环漫画,卡通片,书籍和歌曲里,观众像崇拜摇滚明星似的仰慕他。

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16)

03.对待工作精益求精

成名后的卓别林有了话语权,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拍电影。启斯东公司拍片,即使几厘米长的失败也是不允许的。

卓别林拍片,没有那么多套路,有了灵感就立马捕捉下来,最后还可能不满意把拍摄好的一切扔掉,从头再来。

1917年6月转型之作《移民》拍掉了4万英尺的胶片,卓别林在助手的帮助下花了四天四夜删减到需要的1800英尺。每个镜头他至少得看50遍。

《淘金记》他是从231505英尺胶片中精挑细选出8555英尺的成片。而《寻子遇仙记》的正片和淘汰的胶片比例是53:1。

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17)

卓别林除了自导自演,还常常包揽了电影的配乐与剪辑,他的多才多艺令人吃惊。长子小查尔斯回忆:

父亲埋头工作时,其他一切包括家庭对他来说都是不复存在。

他处处要求精益求精,在和第三任妻子宝莲排戏时,一场戏得排十来次,直到完全达到要求为止。

一旦投入创作,卓别林变得痴狂,越累越亢奋。甚至忘记吃饭睡觉是家常便饭,工作人员也不敢打扰他,只有陪着他工作。

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18)

他对自己同样严格要求,拍摄《马戏团》一片时,卓别林花了一周学会走钢丝。快杀青时由于冲洗不当,所有镜头都给毁了。

七百多次走钢丝的镜头只有从头拍摄,最后用于影片的仅有几分钟。

关在狮笼里令人心惊胆战的那场戏,也拍了两百次才满意。

事后卓别林说,影片中他脸上流露出的恐怖表情绝不是演戏,而是本色表演。

而且他写剧本都是亲自操刀,这对于一个9岁就被迫离开学校小学还没毕业的人搞文学创作来说是痴人说梦。

但他凭着自己的独特天赋,加上勤奋学习硬是创作出了一部又一部经典之作。最初,他每天强迫自己写500字练习,题目不限。

卓别林乐感很好,无师自通地学会拉大提琴和小提琴,除了写字用右手,其他全用左手。

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19)

拉小提琴会把琴弦反转过来,他为《城市之光》,《摩登时代》等电影写的音乐至今脍炙人口。工作紧张时,他会把一长串胶片缠在脖子上,对着光亮仔细检查。

卓别林的领悟力很强,他不甘于只做个演员。一有机会就去偷师制片技术,频繁进出冲印间和剪辑室,观察工作人员是怎样剪片的。

他凭借实力争取自编自导自演,不断尝试将更细腻的舞台技巧和表演手法融入电影创作中。

除了《蒂丽情史》,从1914年6月直到与世长辞,凡是有他出境的片子都由他亲自执导。

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20)

如果对某些镜头不满意,便用手撕下来,再让剪辑师把它链接起来。

卓别林还自己化妆,最喜欢化妆师站在一旁看着他化妆,认为是一种乐趣,他三下五除二便剪出牙刷似的小胡子。

尽管如此,他还是会给化妆师,剪辑师发薪水。也许他觉得挑战专业成功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

唯一一次受挫是他想取代录音员,花了整整两天时间想方设法复制飞机引擎发出的轰鸣声。不停实践将许多厚度不同的赛璐璐,贴在不同马力的通风机的旋转浆叶上。

录音员看着卓别林累得精疲力竭感觉好笑。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失败了,让他瞪大眼的是:录音员随即拎起录音设备去了机场,把飞机引擎发出的声音录下来就成了。

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21)

04.自立门户,不甘于做个演员

1919年为了摆脱电影公司的束缚,卓别林与电影明星玛丽.碧克服馥,道格拉斯.范朋克,及大导演格里菲斯一起成立了联美电影公司(后跻身美国八大电影公司之一),以争取更大的利益和创作自由。

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22)

1921年时长68分钟的《寻子遇仙记》是他的第一部长片,卓别林笑中带泪的喜剧风格逐步形成。

卓别林还大胆尝试一些在旁人看来不太好笑的题材,融入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移民》专注的就是美国凸现的移民问题,该部影片放映后,他不再只是一个哗众取巧的小丑角色。

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23)

人们开始用艺术家来称呼这位喜剧演员,他之所以选择哑剧这种形式。因为他认为哑剧是一种吸引全世界观众的通用语言。

如果只留住了懂英语的观众,不是会失去另外一部分观众吗?他觉得有声电影是一条死胡同,所以他一直在哑剧的路上耕耘着。

当经济大萧条时,他看到许多贫民遭遇的失业贫困等悲惨命运,他拍摄了《摩登时代》。影片针对机器大工业对人的压榨,这部电影被FBI视为卓别林是共产主义者的证据之一。

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24)

05.被驱逐出境,只因他不想加入美国国籍

1922年开始,埃德加.胡佛和他的调查局(FBI前身)开始注意到卓别林。他的电影在美国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他从来没有表示想取得美国国籍。

二战后,美国社会急剧右转。1945年,臭名昭著的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掀起了一场全国性的清小子肃运动。

首先就拿好莱坞开刀,好莱坞一时间变得人人自危,噤若寒蝉。检举他人之风盛行,卓别林就首当其冲。当局选择拿卓别林的私生活借题发挥,卓别林的私生活确实复杂。

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25)

《舞台生涯》卓别林首次放弃了王牌“流浪汉的形象,这部黑色喜剧的立意都带着愤世嫉俗的来自灵魂的拷问。

处在冷战中保守的美国感到了刺痛,卓别林被记者围攻。还引起了退伍老兵组织的抗议,他在这个生活了40年的国家却日感孤立无助。

1952年,9月17日,卓别林全家去伦敦参加《舞台生涯》的全球首映礼。第二天早上,美国司法部长以他与共产主义的组织合作为由,宣布拒绝卓别林再次入境。

1955年,还是由妻子乌娜回国,卖掉联美的股份,清算处理了他所有在美国的财产。

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26)

直到20年后的1972年他才再次回来,领了一座奥斯卡终身成就奖。颁奖礼上,全场观众自发起立为他鼓掌5分钟。

1953年,卓别林定居瑞士西部小镇沃韦,在此渡过了生命中最后的24年。

他一直难忘电影艺术,78岁高龄时拍了最后一部电影《香港女伯爵》,也是他的第一部彩色和宽银电影。

卓别林一生拍了88部电影,其中67部是在30岁之前拍摄的。大多是十几分钟的短片。

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希特勒原型大独裁者禁演)(27)

1977年圣诞节当天,他在睡梦中悄悄离开人世,享年88岁。

参考《卓别林自传》,《回忆我的父亲卓别林》,帕姆.布朗《卓别林传》。

#卓别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