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有梅胜似雪,凌寒独自开。花落成泥碾作尘,香闻流水处。远看上杭梅林,花开缤纷,漫山遍野被笼在花海如雾中,连空气中都氤氲着一种淡淡的清香。人行梅花下,暗香染衣襟。

乌梅的制作过程(百年传承上杭乌梅)(1)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乌梅的制作过程(百年传承上杭乌梅)(2)

梅香引蜂

乌梅的制作过程(百年传承上杭乌梅)(3)

子果实近球形,直径2-3厘米,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与核粘贴;核椭圆形,顶端圆形而有小突尖头,基部渐狭成楔形,两侧微扁,腹棱稍钝,腹面和背棱上均有明显纵沟,表面具蜂窝状孔穴。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在华北果期延至7-8月)。

乌梅的制作过程(百年传承上杭乌梅)(4)

其中青梅属绿色水果,含有枸橼酸、单宁酸、酒石酸等多种酸。鲜食有生津止渴、增进食欲、杀菌解毒、净化血液、增强肝脏功能、预防高血压和脑溢血及抑制多种肿瘤等功效。青梅中含有人体物质代谢不可缺少的柠檬酸,还有枸椽酸、单宁酸、酒石酸、苹果酸、苦味酸等,有多种氨基酸,都有利于人体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青梅中所含的维生素B19有较好的防癌作用。

青梅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是一种良好的药材,据《神农本草》记载,梅的果、花、叶、枝、根在医药上都有良好的功效,梅性味甘平,对肝、脾、肺、大肠有收敛生津的作用,梅果生食能生津止渴、开胃解郁,盐梅能解热祛风寒,乌梅干有治肺气燥咳、伤寒、下痢、虚痨、酒毒及胃噎嗝等功效,果汁可治肠炎和痢疾.

2016年"梅王"比鸡蛋大,重二两。

乌梅的制作过程(百年传承上杭乌梅)(5)

青梅在我县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特定的青梅种质、特定的紫色土土壤环境和特定的乌梅加工方法,使乌梅成为我县地道的名优特药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注释选编中提到乌梅以福建上杭产者质量最佳。

乌梅的制作过程(百年传承上杭乌梅)(6)

上杭乌梅是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的特产。上杭乌梅,别名酸梅、黄仔、合汉梅、干枝梅,是未成熟果实青梅或成熟的果实黄梅,经烟火熏制而成的。上杭乌梅最为有名,颜色呈棕或乌黑色。上杭乌梅中又以个大、肉厚、核小、外皮乌黑色、不破裂露核、柔润、味极酸者为佳。

乌梅的制作过程(百年传承上杭乌梅)(7)

砖砌传统乌梅烘焙砖灶是在古法泥砖的基础上改良而成,用砖砌成,炉火的温度可自主控制,火力更均匀。

乌梅的制作过程(百年传承上杭乌梅)(8)

为便于烘焙并加大焙量,用竹或木制成平排的烘架,整个过程持续四十八小时,都需要经验丰富的梅农把握火候守在焙灶边。

乌梅的制作过程(百年传承上杭乌梅)(9)

传统焙法是乌梅制作的最高技术,其操作过程包括起火、燃烧、覆灭、温度控制,不仅耗时费力,专业性强,要求操作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是一种难控制的乌梅焙制方式。但是传统焙法可以形成杭梅独特的口感风韵,令人一尝难忘。

乌梅的制作过程(百年传承上杭乌梅)(10)

乌梅的基原为蔷薇科植物梅的果实。入药是经过低温烘干后闷至的梅肉外皮呈黑褐色,故称乌梅。

乌梅性温味酸,入肝、脾、肺、大肠经,有敛肺止咳、生津止渴、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的作用,可治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久痢、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钩虫病、牛皮癣等。现代研究证明乌梅中主要含有苹果酸、枸橼酸、琥珀酸、酒石酸、齐墩果酸等成分。

冰镇乌梅汤,该汤消食合中,行气散淤,生津止渴,收敛肺气,除烦安神,是炎热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

乌梅的制作过程(百年传承上杭乌梅)(11)

★头条号“如升楼”,致力于挖掘客家各种美食食材和美食文化,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