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历史上的武威,是“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丝路要冲1247年,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与蒙古阔端汗在凉州(今武威)会晤,写就了“凉州会谈”的佳话凉州会谈掀开了西藏地方历史的新纪元,为实现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和治理奠定了基础,为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增添了强大力量今日之武威聚居着汉、藏、回、蒙等38个民族,全市180余万各族群众正处在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新征程上 ,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清朝时期的朝鲜文字书信?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清朝时期的朝鲜文字书信(纪念凉州会谈770周年)

清朝时期的朝鲜文字书信

编者按:历史上的武威,是“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丝路要冲。1247年,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与蒙古阔端汗在凉州(今武威)会晤,写就了“凉州会谈”的佳话。凉州会谈掀开了西藏地方历史的新纪元,为实现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和治理奠定了基础,为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增添了强大力量。今日之武威聚居着汉、藏、回、蒙等38个民族,全市180余万各族群众正处在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新征程上。

2017年10月28日至29日,纪念“凉州会谈”77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甘肃省武威市召开,通过专家学者的探讨交流,进一步丰富、充实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历史内涵。

1244年,萨迦班智达应在凉州的阔端邀请,从西藏萨迦寺出发前往凉州,1247年与阔端见面会谈,商议谈妥了西藏归顺蒙古汗王的各项条件。在纪念“凉州会谈”77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西藏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巴桑旺堆围绕这一历史性事件,就藏文《萨迦上师全集》及其他藏文文献中一些以往学界不曾关注的史料,着眼三个问题进行了梳理和介绍。

△图为巴桑旺堆在纪念“凉州会谈”77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发言

第一个问题是萨迦班智达以一个教派首领之身份,何以代表西藏地方同阔端商谈了西藏地方归顺蒙古汗王政权?巴桑旺堆以《萨迦全传》《贤者喜宴》及其他藏文史料举例进行了描述。

巴桑旺堆指出,基于萨班在西藏地方各教派和僧俗信徒中享有的崇高威望和至高无上的地位,惟有萨班能够代表当时处于割据时期的西藏各方利益,与蒙古商议有关归顺条件。

1247年,阔端参加窝阔台长子贵由继承可汗位的大典后回到凉州与萨班会晤。商议谈妥西藏地方归顺蒙古汗王的治下,导致了蒙汗政权及元朝在西藏地方建立行政体制,奠定了西藏地方直辖于元朝中央政府的基础。

萨迦班智达在凉州会谈后,给西藏僧俗领袖写了一封信即《致蕃人书》。巴桑旺堆讲述了凉州会谈及《致蕃人书》的要点,并以《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全集》为材料讲述了西藏各地政教首领对凉州会谈结果的反应。

巴桑旺堆认为,萨迦班智达代表西藏地方政教势力在凉州与阔端会晤,商定西藏地方归顺蒙古汗王政权一事,是中国历史上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从历史的进程看,西藏地方归顺蒙古汗王政权,为多民族统一的国家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像瓜熟蒂落一样是中国各民族长期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西藏网 图、文/胡瑛)

转载该作品,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