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创始人张勇事迹(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成新加坡新首富)(1)

截至8月29日收盘,海底捞港股市值达到1974.25亿港元,而在8月30日,海底捞的股票总市值也一度突破2000亿港元。自2018年9月26日赴港股上市以来,海底捞的股票市值一直处于迭创历史新高的状态。自今年以来,海底捞累计最大涨幅已经达到120%左右,较去年上市之初的发行价格高出不少。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事迹(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成新加坡新首富)(2)

在海底捞股票市值迭创历史新高的影响下,作为海底捞集团的创始人张勇,也正式成为了新加坡的新首富,并以138亿美元身家登上了首富的位置。实际上,对于张勇财富的暴涨,很大程度上还是受益于海底捞股票市值的持续攀升影响。时至目前,张勇舒萍夫妇的持股比例高达68.60%,而随着海底捞股票价格的水涨船高,也为张勇夫妇带来了实质性的财富增收。

创立于1994年的海底捞,至今已有25年的历史。近年来,我们可以发现海底捞的扩张速度非常快,目前已在国内多个城市乃至海外多个大城市拥有直营连锁餐厅。据数据统计,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海底捞在中国118个城市,全球多个国家、地区合计拥有593家直营连锁餐厅。与此同时,对于海底捞这一个品牌名字,早已经是家喻户晓。笔者去过不少城市的海底捞直营连锁餐厅,即使海底捞以川味火锅作为主要的火锅品牌,但多年来海底捞的客人却源源不断,排队等位甚至需要等上好几小时。

张勇问鼎新加坡首富,是海底捞的成功上市、市值的大幅飙升成就了张勇的财富神话。不过,对于成立了25年的海底捞,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又是如何逐步发展壮大,并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品牌呢?

根据今年6月30日海底捞财报资料显示,目前海底捞的主营业务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餐厅业务占比收入96.89%、外卖业务占比收入1.61%以及调味品及食材销售占比收入1.50%。虽然海底捞的主营业务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餐厅业务的收入,但从近年来海底捞的经营状态分析,实际上已逐渐形成了完整成熟的产业链。与此同时,在成熟的经营管理模式以及完善的供应链体系等因素的影响下,不仅让海底捞的人才流失率长期保持偏低的水平,而且海底捞还处于持续扩张发展的状态。

事实上,对于餐饮行业,时常会存在一个问题,即当餐饮店开始扩张发展时,往往很容易发生问题。不过,在餐饮行业扩张的背后,实际上会直接考验到餐饮店的经营管理策略、人才储备以及供应链体系等问题,对于不少餐饮店而言,盲目扩张最终会导致企业面临经营管理乃至资金链等风险问题。但是,与之相比,海底捞在不断扩张发展的背后,却做好了几方面的准备。

其中,海底捞注重人才储备,对员工非常关爱。

对于企业来说,盈利是直接目的,但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员工,尤其是核心人才的影响因素。海底捞注重人才储备,员工流失率非常低早已是家喻户晓。与此同时,与普通企业的员工薪酬体系相比,海底捞在员工薪酬体系的设计上,更显人性化。例如,父母补贴、员工住宿、员工假期乃至员工股票等,一系列的激励措施,都给了海底捞员工“家”的感觉,多年来海底捞的员工流失率非常低,成为了不少企业学习与借鉴的对象。

再者,以服务取胜,消费者的粘性与忠诚度非常高。

到了海底捞餐厅,虽然排队人数众多,有时候可能需要等候数小时的时间,但海底捞无微不至的服务,却让排队客户感受到不少的温暖。例如,在排队过程中,海底捞会提供各种各样的小吃、提供小游戏、做指甲等服务,让客户更耐心地等待。到了餐厅用餐,海底捞的服务更是贴心周到,让客户产生强烈的消费需求以及再次光临的需求。或者,可以认为,海底捞的服务称得上是它的核心竞争力,且同类餐饮企业模仿复制难度非常高。长期下来,凭借优质的服务水平,也在市场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而海底捞模式也成为了市场不断参考与模仿的成功模式。

除此以外,海底捞一直以来坚持做直营品牌,这与多数品牌企业做加盟的策略不同。对于海底捞而言,其优胜之处,在于优质服务,而优质服务则是建立在优秀的企业文化、良好的经营管理模式与人才激励机制基础之上。由此可见,对于海底捞多年来打造出来的优质服务模式、独特经营管理方式,与其坚持直营模式有一定的联系性。

2000亿左右的港股市值,91倍以上的TTM市盈率,实际上说明了海底捞的成功模式受到了资本的认可。与此同时,在海底捞股价与市值齐飞的背景下,实际上也离不开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的局面。不过,在核心竞争力相对单一、门店加速拓展、模仿复制者增多的影响因素下,海底捞要持续维持高市值、高估值水平,仍需要开拓出更多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海底捞实现可持续高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红星新闻签约作者 郭施亮

编辑 余孟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