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江的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引发热议,之所以大家对这篇文章会产生质疑,因为文章全文罗列哲学名词却没有给出任何一个具体的解释,文章内出现了海德格尔、科尔维诺、虚无与达达主义、尼采等等,“掉书袋”风格明显,网友嘲讽这种写作方式叫“报菜名”。

另外一个细节也显示,对于这篇作文的给分,阅卷老师也颇为矛盾。根据《教学月刊》的报道,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 后边的两位阅卷老师都给了55分,后来阅卷组组长一锤定音,给了满分。

各年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看了报菜名式的高考满分作文)(1)

从39分到55分再到满分,就连有着相同阅卷标准的阅卷老师都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分数,网友们为此有不同观点也是正常的。我们先来回忆一下高中生作文存在的问题。

千篇一律难得高分,想要出彩不容易。

我在读高中的时候,作文清一色正反讨论,结论总是“事物具有两面性”,这种“和稀泥”式的议论文比较好写,因为结论具有普适性,而且两边都不需要深入探究,各举几个例子就完了。

我记得有一年的作文题目叫做“大小之辨”,意思是你认为大好还是小好,并说明理由。我的结论是“大小都好”,大可以举例大国工匠,可以举例我们举世瞩目的大工程,大项目。小的例子可以说德国人制作手表非常精密,小处更见功力等等。

这种写法普遍得分在45-55之间,但是想要超过55分很难。所以市面上这种关于议论文材料的作文书很受欢迎。

各年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看了报菜名式的高考满分作文)(2)

这种文风的缺点是千篇一律,动不动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名人故事不是司马迁受宫刑就是屈原投江,或者孔子周游列国不受待见……

所以《生活在树上》获得满分,能够看出高考作文所追求的写作方向,考生必须阅读广泛,且对生活认真思考,作文内容有深刻内涵。

这个方向肯定是好的,但是高中生三年时间都在埋头苦读,用于思考生活思考人生的时间少之又少。而且笔下写出内涵谈何容易,我这篇文章到这儿已经写了744个字,我认为内涵基本为0。

于是一种投机取巧的写作方式产生了,就是《生活在树上》的这种“报菜名”式写作方式。大家先看看这篇文章,感受一下:

各年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看了报菜名式的高考满分作文)(3)

看懂了么,没有看懂?没看懂就对了,要是大家都看懂了,阅卷老师都看懂了,那还怎么得满分。把看似内涵深刻的哲学名词穿插在作文里,再配合一些高深的词汇比如“滥觞”,不好意思第三段头两个字我不知道怎么读,所以打不出来,哈哈哈。

优美的文字绝对是简单的、流畅的,比如汪曾祺的文字,你看汪曾祺的散文,一篇文章几乎连成语都没有,就是最简单的句子,但是非常生动有趣。故作高深的使用生僻的、生涩的甚至生造的词语,反而失去了汉语的美感。

总的来说,我认为这篇文章给48-58之间比较合理,给满分有些矫枉过正,即矫“千篇一律”,反而变成了“故作高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