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不是我的错觉,总觉得媒体报道中焦虑压抑的鸡娃氛围始终没能在广州形成太大气候。

相比北上深的教育生态和家长群体心理,广州始终显得不紧不慢。仿佛一早就在茶楼得闲饮茶的老人一样,已悄悄驶离了一线大城市飞速发展的快车道。

六一去哪里旅游推荐学生(一大波广州家长正在)(1)

“双减”之后,我身边的广州家长以娃年龄为分野,更是“两极分化”得很严重:

上了小学的娃,家长一部分彻底躺平,另一部分如临大敌,担心学校大撒把“不管”,拍案而起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组建了“自救群”;

2-6岁的学龄前小童则大部分在想方设法研究怎么玩,曾经报的学科类线下课程能退的也都退掉了。

作为家有三岁娃的家长,我自然是加入“溜娃群”,一到周末刷朋友圈,发现娃们基本在这三个场子里摸爬滚打:剧场、运动场、和农场。

六一去哪里旅游推荐学生(一大波广州家长正在)(2)

六一去哪里旅游推荐学生(一大波广州家长正在)(3)

六一去哪里旅游推荐学生(一大波广州家长正在)(4)

六一去哪里旅游推荐学生(一大波广州家长正在)(5)

△ 我和朋友们带孩子参与的一些活动

这也是目前素质教育倡导的三个大方向:美育、体育和自然教育。相比以应试教育学科培训,越来越多家长开始重视素质教育的质量水平和多样性,我身边的这类家长笑称自己是“佛系鸡娃”。

今天,我就来分享下他们的“佛系鸡娃”心得。

六一去哪里旅游推荐学生(一大波广州家长正在)(6)

#01

我有一个在剧场长大的女儿

文艺美育要从娃娃抓起

曾经有本书叫《文艺女青年这种病,生个孩子就好了》,事实证明并不会,我们文艺青年生娃后只不过变成了文艺中年,而且还“处心积虑”地从小带自己的娃看剧看展听音乐会,企图把他们培养成“小票友”,长大了好能陪自己看剧。我自己的娃是一岁半就被我拎进剧院,对娃生中看的第一部儿童剧至今记忆犹新。

六一去哪里旅游推荐学生(一大波广州家长正在)(7)

△ 看完剧后,我家娃在跟演员互动

我身边也有一大群这样的文艺爸妈,在亲子美育群里紧追大湾区各个儿童剧音乐会排期,还会带孩子跨城追剧,顺便约约佛山深圳的朋友结伴剧场溜娃,来个轻松不折腾的staycation(居家假期)。有个看剧达人妈妈,一年带娃看的剧多达62部,算下来每周一部都不止。

朋友Charlotte家的娃就是一个很典型的“美育”娃,今年6岁刚上公立学校小一。我特地要来了她家娃的时间表:

周六上午户外活动,中午弹钢琴,下午一般是看剧或者留白,晚上美术课;

周日上午留白,下午是绘本课;

每周三课后,还会固定跟着妈妈去广州各大博物馆美术馆看最新的历史文化展和艺术展。

其余的学科类培训,除了在幼小衔接阶段上了公文式、用了一些识字和英语app,没有报其他任何网课。一是时间紧张,二来也觉得消化好课堂知识就足够,更关注孩子课外的艺术美育熏陶。

六一去哪里旅游推荐学生(一大波广州家长正在)(8)

△ 为了看展,专程从广州跑到了深圳

说起练琴也是无数老母亲头疼的老大难问题,娃学以前信誓旦旦说有兴趣会坚持,等真刀真枪开练了就立马现“原形”,如果不是真的特别有天赋有毅力的孩子,家长们一个个骑虎难下、捶胸顿足悔不当初。

Cindy妈妈曾一度因练琴问题引发母女大战,最后决定放过自己,所以苦口婆心地劝我说学乐器一定要谨慎三思,千万不要步她的后尘。

一个音乐家曾在分享会上谈到如何给孩子做音乐启蒙,说一定要让孩子“馋音乐”“哭着闹着想学”再松口,原来也不无道理。毕竟不是谁家都能摊上个“自动波”的小朋友,能自主设立好目标,学习和兴趣爱好两不耽误。

真正的“学霸”因为做什么事情效率都高,所以也有更多精力时间去做探索,这可能就是所谓的“马太效应”吧,也该轮着人家牛娃又当大队长又能去斯坦威琴行开独奏会。

六一去哪里旅游推荐学生(一大波广州家长正在)(9)

而且现在学一门乐器已经是小case,香港名校硕士毕业的Charlotte说香港要求的都是双乐器,钢琴根本都不算个特长,班级晚会15个孩子报名演节目8个都是钢琴,电钢只是基本技能。

想要在竞争中出奇制胜,只能挑偏门冷门乐器来学,我们艺术群里家长七嘴八舌讨论了半天,结果发现最能彰显家庭能力财力、实力碾压其他乐器的竟然是管风琴……

不过现在的80后家长也少了很多以晒娃为目的的功利性和虚荣心,不求成名成家。给孩子美育只是为了培养一项兴趣爱好,希望他们长大后能有一技之长和情感寄托、有可以进行自我表达和抒发情绪的通道。

很多时候这也是一项亲子共乐的家庭活动,有太多父母人到中年又开始重新发掘自己对生活和艺术的热情,陪孩子美育的过程中半路出家,30多岁从零开始学画画学乐器学书法学戏剧表演的大有人在。

六一去哪里旅游推荐学生(一大波广州家长正在)(10)

知识技能或许短期可以速成,但对艺术的感受领悟和审美能力其实是最难培养的。

当看剧看展、听音乐成为全家人的生活方式,文艺爸妈们也在通过这样潜移默化的熏陶来给孩子建立精神文化方面的标杆标准,希望无形中也会为孩子今后的社交择友起到一定筛选作用,这也算是我们文艺中年的一些初心和小私心吧。

六一去哪里旅游推荐学生(一大波广州家长正在)(11)

#02

身体是“耐鸡”的本钱

理工爸爸的“体教结合之路”

除了美育,现在的家长也相当重视体育。所以当群里的理工爸爸说在给自家娃走“体教结合”路线时,大家都非常好奇。

其实这也并不是个新概念了,随着目前多地中考体育分值加大,儿童青少年视力问题严重,倒逼着家长一早就开始给娃上各类体育项目和户外活动,狠抓营养和身体素质。

本身从事教育科研行业的理工爸爸从儿子三四岁开始,就“神农尝百草”般试遍了市面上各种体育活动,希望能早早给孩子选定一两项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促进心理情绪发展,而且关键是孩子喜欢、不反感的运动。

六一去哪里旅游推荐学生(一大波广州家长正在)(12)

现在的公立小学也都会有一两项特色运动,比如我之前在看广州学区房时就发现附近有所牛校是以跳绳出名的,大开眼界地知道了居然还有世界跳绳锦标赛。

但理工爸爸说公立体系学校提供的运动选择无论是数量还是类型上相比国际双语学校都偏少,而且有些刻板,如果万一自家孩子不喜欢学校的主流运动会非常受限,这就需要家长在课后想办法补齐短板。

他先后带孩子试了篮球、游泳、足球等,仔细观察分析孩子的身体条件和能力天赋,再结合教练的建议,最终确定了长期固定下来的运动是攀岩。

虽说攀岩是项比较小众的运动,但目前各大城市也有很多专业场馆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他们报了一年的班,花费不到2万,每周至少上三次课,周末基本都在攀岩馆度过,寒暑假还有营期活动,也非常划算。

六一去哪里旅游推荐学生(一大波广州家长正在)(13)

在理工爸爸看来,攀爬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孩子们从小就爱爬各种滑梯沙发、健身器材。

而且比起其他篮球足球这些对抗性极强的群体运动,攀岩更强调的是自我竞争,不需要太多的天赋和身体条件,讲求的是技术和心态,还能培养自律性和意志力。

不由得让我想起之前根据真人事迹拍摄的纪录片《徒手攀岩》,完全是对身体素质和心性的双重考验。

六一去哪里旅游推荐学生(一大波广州家长正在)(14)

六一去哪里旅游推荐学生(一大波广州家长正在)(15)

△ 《徒手攀岩》剧照

而且深究起来攀岩的种类和玩法还很多,除了室内攀登,还有到户外的野攀。孩子们平时在攀岩馆里更多是以玩为主,感受运动的气氛,到一定程度还可以进行竞赛。

目前本地儿童攀岩圈里最有名的是一个不到8岁的小女孩,被大家称为“广州一姐”,只入门学习练了一年多,和另外一位“深圳一姐”已经轮流拿遍广深两地多项赛事的冠亚军,每次冠军都是两人内定,在速度难度方面所向披靡。看视频里“一姐”们是飞檐走壁、身手矫健,就像武侠片里有轻功的武林高手,让人直呼大神。

六一去哪里旅游推荐学生(一大波广州家长正在)(16)

△ 理工爸爸拍的广州儿童攀岩场地

除攀岩以外,平衡车、击剑、跆拳道、基础的体适能课程等也大受追捧,尤其是近些年举办的类似越野挑战的户外比赛简直就是娃娃版的“铁人三项”,经常看到朋友圈晒图,娃们如小猪佩奇般在泥浆里翻滚得不亦乐乎,散发出如小兽般的勃勃生机活力,十分喜人。

六一去哪里旅游推荐学生(一大波广州家长正在)(17)

△ 斯巴达勇士儿童赛(图片来源:活动官微)

老母亲们也纷纷被种草入坑,一等到4岁满足年龄要求就去报班开始训练备赛了。别的不说,这种体育活动给永动机一般的娃放电效果显著,唯一副作用可能就是有点费妈。

六一去哪里旅游推荐学生(一大波广州家长正在)(18)

#03

大自然是最好的学校

自然教育遍地开花

知道广州目前最热门的溜娃打卡地是哪里吗?不是华丽高大上的儿童乐园波波池,而是建在城市CBD中央的新型现代亲子农庄。

除了看剧和去运动的娃,周末朋友圈看到最多的就是去磨豆浆拔萝卜、种菜种得满身满脸泥土和汗水的孩子们。

人类在花了几千年完成了城市化进程后,又忙不迭地以各种方式拥抱并返回大自然。随着近年森林教育在国内的盛行,自然教育也是目前亲子市场的一个热词。

除了爬山徒步,很多定位高端的自然教育课程花费不菲,去公园里摸摸树皮拣拣树叶子就动辄几千块,但因满足了“甩娃”这个基本刚需,仍被很多高净值家庭向往追随。

六一去哪里旅游推荐学生(一大波广州家长正在)(19)

各大公园植物园也有定期开设的户外活动和观鸟课,花样繁多,报名年龄基本也要在5-6岁 。

除了亲近大自然、培养对动植物的兴趣喜爱,妈妈们说参加这类户外活动也是对专注力的培养。通常一节课至少有2小时,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孩子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的机会。

还有就是非常热门的野奢露营glamping潮,这股大风也吹到了亲子界。和看剧容易上瘾一样,略有些“自虐”的户外露营也是相当上头,尤其广东秋冬天气十分宜人,每到周末就看着朋友们拖家带口、带着几个娃呼朋引伴进行“搬家式”露营。

大家拼的是小众露营地的开发、拼的是装备、拼的是要够“野”够“奢”,也别有一番趣味。

六一去哪里旅游推荐学生(一大波广州家长正在)(20)

六一去哪里旅游推荐学生(一大波广州家长正在)(21)

六一去哪里旅游推荐学生(一大波广州家长正在)(22)

△ “野奢风”吹进了亲子界

#写在后面

我认识的一些广州家长们活得就是这样岁月静好。孩子该鸡也要鸡,但完全没有八点档电视剧那种急吼吼的紧绷状态,但也绝不是放养式的“躺平”。

“佛系鸡娃”比起一朝一夕的分数考核,更看重的是孩子情绪稳定、身心健康和内驱力发展。

比起上一代人,80后家长群体不乏名校海归和教育行业从业者,自己经历过这一切、了解了教育的本质,就更开明理智、目光长远,这种以“素鸡”为特色的素质教育也和国际化教育的诉求不谋而合。

六一去哪里旅游推荐学生(一大波广州家长正在)(23)

Cindy妈妈说:“当我知道我的孩子是普娃那天,我早就没了什么虚荣心”。既然自知是普通人,也不把孩子当神童一样揠苗助长,适时鼓励肯定孩子,推一推、捧一捧,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最大天分能力即可,绝不强求。

如此落得个家庭和睦、母慈子孝,也算是个乐在其中的活法。

你身边有这种“佛系鸡娃”的家长吗?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