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有汉族、鲜卑族、匈奴、羯族、氐族、西羌等角逐于中原。其中羯族(后赵)、氐族(前秦)都一度统一中原,但都匆匆瓦解。在这些民族中,表现最优秀的非鲜卑族莫属,其表现可以说超过了东晋在内的汉族。本文就简单介绍一下鲜卑族在十六国期间的功绩。

一,慕容鲜卑:让东北成为乐土

鲜卑族在汉末以来就分为了东、中、西三支,其中东部有慕容氏、段氏和宇文氏。在西晋末年,中原内乱,鲜卑族就开始南下入侵。首先进入中原的是段氏鲜卑,早在东汉时期,段氏鲜卑就进入了辽西走廊。西晋时期,段氏割据辽西,被封为“辽西公国”。而慕容氏也在此时进入了辽西一带。

突厥与鲜卑是一个民族(鲜卑族在十六国的优秀表现)(1)

五胡入华

慕容氏鲜卑因为皮肤较白,被称为“白部鲜卑”(极有可能是欧罗巴人种)。曹魏时期,慕容氏就已经进入了辽西。西晋末年,慕容廆在当地汉族士人的支持下,割据辽西。333年,慕容继位,在336年自称燕王,正式建立了政权,史称“前燕”。他平定了慕容鲜卑内部的分裂,并征服了宇文鲜卑,称霸东北。

突厥与鲜卑是一个民族(鲜卑族在十六国的优秀表现)(2)

西晋灭亡后,中原的士族大量迁徙,有的南渡江南,有的西投凉州张氏,而关东地区的士族就大量投靠慕容氏。慕容氏在辽西设置侨郡、侨县来安置他们。在政治上,慕容皝仿照魏晋官制建立了中央制度,推行九品中正制,肯定士族特权,承认坞主壁帅势力;在经济上,慕容皝搜括荫户、劝课农桑、修建水利工程、开放园苑牧地给流民垦种;在文化上,慕容皝建立学校,推行儒家文化。在慕容皝的精心治理下,辽西成为了塞外乐土,人口增加到过去的10倍。

突厥与鲜卑是一个民族(鲜卑族在十六国的优秀表现)(3)

慕容皝

349年,冉闵下达“杀羯令”和“迁胡令”,引发了中原更大规模的混乱,史称“诸夏纷乱,无复农者。”于是新继位的慕容儁乘机出兵,在352年灭冉魏,迁都邺城。慕容儁的野心很大,他试图组建150万的军队一举灭东晋和前秦,不过计划还未推行,自己就在360年病死了。慕容儁去世后,其慕容帏继位,儁弟慕容恪辅政。在慕容恪辅政的7年间,前燕的政治总体还保持稳定。

突厥与鲜卑是一个民族(鲜卑族在十六国的优秀表现)(4)

慕容儁

367年,慕容恪去世,前燕的局势急转直下。369年,东晋大将桓温北伐,直抵邺城。幸好有慕容垂在襄邑之战中击败了桓温,暂时稳定了局势。但是太后和慕容评拒绝给将士封赏,并且要谋害慕容垂。于是慕容垂就逃到了前秦苻坚阵营了。370年,苻坚命令王猛带领军队进攻前燕,短短几个月就消灭了前燕。

突厥与鲜卑是一个民族(鲜卑族在十六国的优秀表现)(5)

符坚在淝水之战失败后,慕容鲜卑的势力又乘机在关东地区复国,出现了西燕、后燕两大政权。394年,慕容垂出兵灭了西燕,于是后燕基本恢复了前燕的版图。但是很快北魏迅速强大起来,将后燕横腰拦断,使得后燕又分裂为“北燕”“南燕”两部分。384年,慕容熙在辽西被官吏所杀,北燕灭亡;410年,刘裕北伐,南燕灭亡,并入了东晋版图。

二,河西鲜卑和吐谷浑汗国

河西鲜卑是指生活在凉州一带的拓跋氏(秃发氏)鲜卑。十六国早期,拓跋鲜卑不断入侵凉州。305年,鲜卑拓跋氏10万军队入侵凉州,被宋配击败。张轨便将10多万的鲜卑族安置在河西走廊。于是,人们将这支鲜卑称为“河西鲜卑”。后凉吕光曾封秃发乌孤为“河西鲜卑大都统”。这支鲜卑还包括乙弗、契翰、折掘、意云、思磐、车盖、麦田、北山等鲜卑部落。

突厥与鲜卑是一个民族(鲜卑族在十六国的优秀表现)(6)

前秦灭亡后,拓跋氏(秃发氏)建立了“南凉”政权。该政权不断遭到周边大夏、北凉的进攻,只存在了19年便灭亡了。但是拓跋氏采取了史嚣“宜建学校, 开庠序, 选耆德硕镛以训胄子” 的建议,积极办学, “以田缶冲、 赵诞为博士祭酒,以教胄子”。到侮檀时期,又不断吸收后凉、后奏文士为己所用, 使境内尊师重教之风兴盛。后来后秦的尚书韦宗在考察了南凉后说“凉州虽残弊之后, 风化未颓, ……凭山河之固, 未可图也”。南凉对河西文化的形成也有一定的作用。

突厥与鲜卑是一个民族(鲜卑族在十六国的优秀表现)(7)

在青海一带,还有一个鲜卑族建立的国家——吐谷浑。吐谷浑王国是吐谷浑建立的,他是慕容廆的庶长兄,因而属于慕容氏。慕容吐谷浑和慕容廆不和,于是带领1700户西迁到了陇西一带,于313年在青海湟水谷地建立了王国,史称“吐谷浑”。这个国家存在的时间很长,后来在先后被隋炀帝和唐太宗征服,最终在663年被吐蕃兼并。

突厥与鲜卑是一个民族(鲜卑族在十六国的优秀表现)(8)

吐谷浑在政治上仿照魏晋制度;在经济上,吐谷浑是半农半牧,金属冶炼也较为发达。而吐谷浑的税收严重依赖于商业,史称“国无常税,用度不给,辄敛富室商人,以取足而止。”在文化方面,吐谷浑主要信仰佛教,夸吕可汗曾遣使至梁求得《涅盘经》《般若》《金光明讲疏》等佛经,对佛教向青藏高原传播有很大的贡献。吐谷浑通用鲜卑语和汉语,其中上层贵族多数使用汉字。

突厥与鲜卑是一个民族(鲜卑族在十六国的优秀表现)(9)

三,拓跋鲜卑统一北方

拓跋鲜卑原本居住在大兴安岭一带,北匈奴汗国瓦解后,拓跋氏西迁到了漠北,到拓跋力微时期,拓跋鲜卑又南迁到了漠南。拓跋鲜卑的南迁,进一步逼迫南匈奴南迁到了山西一代,对五胡入华的局面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西晋末年,拓跋猗卢帮助并州刺史刘琨对抗匈奴族刘聪、羯族石勒,被封为代公、代王。338年,拓跋什翼犍建立代国,都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代国就是后来北魏的前身。376年,前秦符坚灭代国。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于是境内的各民族纷纷独立建国,北方再一次陷入了大分裂。386年,拓跋什翼犍之孙拓跋珪在牛川(内蒙古兴和县)重建代国,后来迁都盛乐。同年四月,拓跋珪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突厥与鲜卑是一个民族(鲜卑族在十六国的优秀表现)(10)

拓跋珪雕像

拓跋珪建国后,面临着铁弗部为威胁。铁弗部生活在黄土高原一带,是鲜卑族和匈奴融合产生的部族,其部族为刘氏。后来铁弗部的赫连勃勃在这一带建立了“大夏”政权。在慕容鲜卑的帮助下,拓跋珪得以击败铁弗部,自此掌握了拓跋鲜卑的领导权。此后,拓跋鲜卑不断对中原各国用兵,先后消灭了后燕、大夏、北燕、北凉,于是动荡了100多年的北方终于宣告统一。北魏在统一的同时,又出兵北上击败了高车、柔然,保护了农耕文明。

突厥与鲜卑是一个民族(鲜卑族在十六国的优秀表现)(11)

北魏迁都

北魏从拓跋珪开始,就开始学习汉文化。拓跋珪下令“散诸部落,始同为编民”,于是原本进入中原的各大民族就纷纷解体了,成为了国家的编户齐民,这为他们融入汉族做好了准备。北魏灭北凉后,将大量的学者迁徙到了平城。这些学者在平城著书修史,讲学授业,成为北魏儒学的开端,史称“魏之儒风及平凉州始振”。拓跋焘统一北方后,休养生息、偃武修文、减少赋税、整治吏治、重用汉臣、崇尚儒学,推动了鲜卑族汉化发展。孝文帝上台后,又推行了全面的汉化改革,使得鲜卑族和其他进入中原的游牧民族都融入到了汉族之中。

突厥与鲜卑是一个民族(鲜卑族在十六国的优秀表现)(12)

孝文帝元宏

当然,并非所有的鲜卑族都融入了汉族,例如吐谷浑最终融入了西羌。另外,继续生活在东北塞外的鲜卑族也没有融入汉族,其部族主要分为了两部分,分别是契丹—奚族和室韦。契丹族从唐朝开始成为了中原的劲敌,后来建立了强大的辽国和西辽,对汉文化的推广有重要的作用,最终融入了汉族。而室韦中的“蒙兀室韦”在辽国灭亡后西迁到漠北,成为了蒙古族,成为新一代的亚欧霸主。

突厥与鲜卑是一个民族(鲜卑族在十六国的优秀表现)(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