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度递增训练法(的高强度训练课)(1)

人们都说“先苦后甜”,但唯有经历“甜”,才明白苦的艰难。因为,不是所有的伤痛都能说明,忍久了也就习惯了。上周末,98跑俱乐部的训练计划是:有氧训练:15公里 间歇训练:1000米x5次。

这是一堂组合训练强度课。课程安排目的:这是备战2021上马周期训练第五周(5/7)的一堂高强度训练课。本堂课结束,距离上马鸣枪还有21天,接下来进行7天左右的调整性训练(慢跑为主),全力准备11月14日最后一次长距离训练课(30公里混氧训练)。

强度递增训练法(的高强度训练课)(2)

课程训练要求:有氧15公里,按照心率140~145次/分完成,体感表现为:呼吸很舒服,说话不吃力。间歇1000米x5次,按照心率170~175次/分完成,体感表现为:呼吸较困难,说话较吃力。

最终,大部分学员很好地完成了这堂有氧 间歇组合训练课,但也在训练中切切实实地体验了一把“先甜后苦”的滋味。训练后,一位学员说:“我宁可先苦后甜也不想先甜后苦了”。这也能够看出在跑完15公里有氧训练后,接着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学员机体还未能完全适应。

什么是组合训练法?

强度递增训练法(的高强度训练课)(3)

组合训练法是指在一堂训练课中将多种训练内容组合在一起进行。例如:一堂课既安排了有氧训练、又增加了混氧训练、间歇训练等。

组合训练法是将机体看作一个整体,以围绕专项能力的多层级结构和能量代谢机制理论为基础,将影响运动员专项成绩的各个训练因素全部纳入到训练课中,贯彻多个因素同步发展的思想。

组合训练法理念

强度递增训练法(的高强度训练课)(4)

首先,组合训练法不是将各种单一训练方法简单地相加,而是通过间歇或交叉组合的方式,将不同的训练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能灵活地调节运动负荷,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将不同训练内容的优点和功能集中在一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功能。

其次,从运动训练学角度分析,中长跑项目是介于短跑和长跑之间的体能项目,因此决定中长跑成绩的主要因素将是速度、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水平。其中,速度是核心,速度耐力是基础,力量耐力是保证。所以在训练中应将速度、耐力训练、核心力量提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第三,在能量代谢安排上,一堂训练课既有有氧训练,又有混氧、无氧训练,由于不同训练内容对机体的生理和心理过程提出的要求不同,机体接受负荷后,生理系统和心理系统的反应也不相同,恢复的时间也就不同。这就为交替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而且小周期训练计划中,交替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也能使运动员所需要的各种竞技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组合训练法计划

强度递增训练法(的高强度训练课)(5)

针对主项:800米、1500米

方法1、慢跑:8公里 核心力量:40分钟 速度:200米x10次

方法2、有氧:8公里 间歇:800米x5次 速度:300米x2次

方法3、混氧:10公里 专项跑:1000米 速度:400米

针对主项:5000米、10000米

方法1、慢跑:12公里 速度:400米x12次

方法2、有氧:15公里 间歇:1000米x5次

方法3、混氧:10公里 无氧:3000米 速度:600米 300米

针对主项:马拉松

方法1、慢跑:16公里 速度:600米x10次

方法2、有氧:10公里 间歇:2000米x4次

方法3、慢跑:10公里 混氧:10公里 速度:600米

强度递增训练法(的高强度训练课)(6)

总之,对于中长跑运动员而言,“组合训练法”强调运动员有氧、混氧、无氧、力量、速度等运动能力均衡发展和提高。组合训练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综合运动能力,确保运动员耐力水平、速度水平和核心力量水平同步发展。

相比单一训练模式,组合训练法的训练内容花样比较多,也更激发运动员的训练激情和训练积极性。而且,对于大众马拉松跑者而言,组合训练法可以同时强化运动员各项能力,从而解决大众跑者训练时间不足的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