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前言絮语

教师群体的规模已经不能让我们忽视。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教师队伍的人数已经达到了1844.4万人。相形之下,我国编制内的总人数为5000万人;而公务员人数大约在500万左右,占比十分之一。

通过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教师队伍的数量经过了上个世纪末的快速增长,已经几乎达到了公务员人数的4倍规模,占全部编制人数的半数。

教师将收礼清单错发班级群中(教师将收礼清单错发班级群中)(1)

或者说,在我国,教师的密度已经达到了平均80个人里面就会有一名的地步。这种情况之下,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放大,其影响力将直接影响社会风气的形成——除非我们形成“丁克一族”的惯性:除了自己,自己的家庭不再和教育发生任何交集。

当教师群体的负面问题表征出来之后,如果不加以迅速遏制,必然会成为整个行业的绞索,为某些意图甩掉教师队伍这个沉重财政负担的人提供口实,让他们有理由对教师队伍祭出各种退出机制。

当然,这种退出机制一旦被提出,往往还会成为学校之上那些掌握着话语权、掌控着布局权的人的玩物,让优良的货币退出,让低劣的货币大行其道。

不要认为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这个地球离了谁都照转,即便优良货币的退出会导致一代人或者几代人的糟糕风气无法扭转,金字塔之上一层层的“造物主”也根本不可能去加以考虑。

教师将收礼清单错发班级群中(教师将收礼清单错发班级群中)(2)

一来,他们不可能生存那么长久,他们只在意自己这一百年里的利益是否能够最大化;二来,由乱而治、由治而乱,这是一个历史大趋势。即便都是低劣的货币,付出的无非是金字塔底层的苦苦挣扎,和金字塔之上的人们关系不大。人群像水流,具有“自清洁”功能,过上一个时代或者几个时代,糟糕的情形一定会再度扭转。

突兀的现实

2022年的教师节刚过,河南的一名教师在朋友圈里炫出了自己收到的鲜花和实物礼品,并且附言:当老师的好处就是处处被偏爱着,感谢某某某妈妈送来的鲜花和礼物——你真有心。

教师将收礼清单错发班级群中(教师将收礼清单错发班级群中)(3)

这一则消息出现之后,让我们这个学校的老师很是愤愤不平,因为我们学校很多“高情商”的老师们已经把接受价格昂贵的鲜花作为自己魅力值的表征,各种套路学生家长以此表达对自己的所谓尊敬。

她们比前文那名河南老师聪明一点的是:绝不会把实物礼物作为荣耀展现在阳光之下;她们明白:实物礼品一定“不足为外人道”,但鲜花却可以。

所以,这件事情出现之后,我们学校的老师们很是愤愤——一来在冷汗直流的同时驳斥道:“教师收个鲜花怎么了?我认为非常正常”;二来鄙夷地说道:“这名老师真的是‘特别1 1’的选手,怎么能把实物礼品晒出来?!脑子抽抽了吗?”

这件事情的尘埃尚未落定,还没有走出九月,“双节”(中秋节和教师节)刚过,江苏盐城建湖县的一名小学二年级11班的语文老师在布置作业之后,误将收受学生家长现金礼物的记录照片发在了班级微信群中。

教师将收礼清单错发班级群中(教师将收礼清单错发班级群中)(4)

等到她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过了撤回消息的时间限制,只好求助于班主任解散了该群。

然而,在家校矛盾已经特别尖锐化的今天,相关截图已经被学生家长保存下来。

昨天,这件事情排名热搜榜第一名;今天,这件事情仍然位于热搜榜的前三甲。

教师将收礼清单错发班级群中(教师将收礼清单错发班级群中)(5)

这说明什么?

站在一个高度上来看,暂且不论事情的真相如何,它几乎等同于八月份时火爆全网的湘雅医院刘俊峰事件。刘俊峰医生“谎报癌症、肆意切除患者身上完好的‘部件’”搅动了患者的情绪,这件事情也会搅起学生家长的情绪。

然而,由情绪推动的舆论往往不会那么理智。刘俊峰医生之后,医生群体的名声再下一个台阶;这位教师错发收礼清单的事情发生之后,教师群体的名誉同样会再下一个台阶,教师群体的整体生存环境还更加恶化,很多人动不动就会那这件事说事——人们可能会忘掉具体的教师,但却会经常提起“教师是收钱机器”这个话题。

教师将收礼清单错发班级群中(教师将收礼清单错发班级群中)(6)

这个事情挺触目惊心的,不是吗?

我是一名有着二十四年教龄的教师,我特别反感那些颟顸的学生家长,他们自以为自己是意见领袖,往往口头上说“要和老师通力合作”,实际上处处与老师背道而驰;但是,在这件事情上,我再一次表明自己的态度:我坚决站在教师的对立面,完全谴责这名老师的做法!

从截图来看,这张礼金的清单从一张纸的页眉处写到了页脚位置,这说明什么?

我们是不是可以合理猜测:这张纸不过是一张残卷,实际人数远超这张纸的容量,实际礼金远超这张纸的容量呢?

教师将收礼清单错发班级群中(教师将收礼清单错发班级群中)(7)

几乎不用去猜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些礼金一定来自于刚刚过去的“双节”——这样的节日尚且收到这么多礼金,其他节日又如何?要知道,5000元是法律的底线;这名教师公布的“残卷”上载明的数目已经在万元上下!——与我而言,我是一名失败的教师,这是我三个月的工资总额,真的不算少!

事发小学二年级——小学二年级竟然如此,你能想象初中、高中和大学吗?

事发的小学只是一个县城里的小学——县城里的小学尚且如此,你能想象其他地方吗?你好意思告诉我说:这只是个别现象吗?

我的认识

我认为,就像在屋子里发现了一只白蚁,那么,屋子里肯定不止有一只白蚁。有很大可能:这间华厦已经被白蚁蛀空,只等轻轻一推,整个房子都会坍塌。

还像你在厨房里发现了一只蟑螂,那么你就要明白:你的屋子里可能已经有了一百只以上的蟑螂。

教师将收礼清单错发班级群中(教师将收礼清单错发班级群中)(8)

更像你在屋里发现了一只绿头大苍蝇,那么,极有可能在某处藏了一坨大便或者腐坏的什么肉食。

如果认为这件事情是孤立的,那我们就错了。根据我的工作经历和生活观察(我既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家长),这种事情可能已经不是点状发生,而是呈现面状散布。

很多时候,不收礼物的老师似乎已经成了另类,会被老师们和普通人边缘化,并被骂上一句——圣人蛋!

直到问题惨烈地出现,这些人才会呼唤“品行端方”。这实质上就是一种临渴掘井的行为,很是讽刺和悲哀!

教师将收礼清单错发班级群中(教师将收礼清单错发班级群中)(9)

很多人觉得,“高情商”就是像1912年之前那样匍匐在地,不要任何人格尊严;“高情商”就是只需有一种价值评价的取向——金钱,在金钱面前的所有龌龊操作都可以被理解和容忍。

她们以为,“高情商”就是套路和心机,不必有什么“铁肩担道义”的良知;凡是违反这种“高情商”法则的人就妨碍了自己的利益,理所应当被边缘化。

为什么我要讲这些?因为现在很多掌控着话语权的老师、教师群体金字塔之上的人们,甚至包括学生家长,往往都是“高情商”的拥趸!披着“高情商”的外衣,这种操作才层出不穷。

谁在收礼?

单就这名教师来说,我非常希望相关方面澄清以下一些问题:这名教师获得过哪些荣誉、是不是优秀教师或者骨干教师、她的职称是什么。

教师将收礼清单错发班级群中(教师将收礼清单错发班级群中)(10)

几乎可以肯定:这名老师一定不是教师群体金字塔的底层,一定在教坛的关系网中深耕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一定是学校里的中流砥柱。

人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这样的老师周围一定有一个社交小圈子,这个社交小圈子里的每一个人一定是同气连枝的关系,不可能没有类似事情!

补白

这件事以“无意之中的自曝”的方式呈现在面前,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哀:为什么没有早一点发现?

如果这名老师更加小心一点,是不是这件事就不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如果这件事仅仅止于这名老师的个例,以后,类似的教师可能只会把账本上的学生姓名用代号表示,或者把其上的金钱数目用代号表示;再或者,不去拍摄那个账本;甚至于把账目记在自己的心里——我们还能发现吗?

教师将收礼清单错发班级群中(教师将收礼清单错发班级群中)(11)

发现,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需要直面淋漓的鲜血。请对那些“高情商”的老师们来一场猛烈的暴风雨,让她们回归育人的初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