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都有它的“代名词”。或许有人会说春天是“希望”,夏天是“火热”,秋天是“静美”,那冬天是什么呢?

冬天与雪相伴,与寒冷相伴,万物隐藏自己,动物冬眠,人也变得慵懒。

冬天是多样的,尤其是那皑皑白雪,白茫茫一片。

沁园春雪的句子的比喻手法(沁园春雪开头写宏伟壮阔的雪景)(1)

对于雪,古人可没有惜墨如金,而是描绘出了多姿多彩的冰雪世界:

柳宗元笔下的雪是寒冷的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翁内心的孤寂自不必说,周围的环境冷清过了头,远离了人间烟火,渔翁的灵魂好似超脱了尘世之外。原是钓鱼,实际是钓雪,钓一分孤傲。

沁园春雪的句子的比喻手法(沁园春雪开头写宏伟壮阔的雪景)(2)

岑参认为冬日的雪是美丽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不是只有四月才是“人间芳菲”,难道冬日就不能是“人间芳菲”了吗?

梨花雪白,雪也洁白,雪花飞舞,不就像那飞花纷纷飘落,给人一种春天的视觉享受,拍案称奇。

沁园春雪的句子的比喻手法(沁园春雪开头写宏伟壮阔的雪景)(3)

“寒冷”和“美丽”是雪固有特征,气温骤降,人体感官觉得冷;“美丽”肯定有的,不然古人为什么赏雪,风雅一番过后,留下这么多笔墨?

世间的每一种美都值得记录,说道说道。

雪,是美的,它不仅像梨花般奇丽,而且又有大气磅礴、宏伟壮阔的一面: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的句子的比喻手法(沁园春雪开头写宏伟壮阔的雪景)(4)

毛主席的这首词,让人一口气读完,酣畅淋漓,直呼痛快。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有两个说法:一说是毛泽东等率领红军东征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突破阎军防线后,踏雪沿官道山行进,顺利到达山西省石楼县留村,所以说是带着胜利的喜悦写下了这首词。

第二种说法是毛泽东率红军抗日,来到西北高原。在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附近的袁家沟,对着西北高原的皑皑白雪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词。

两种说法所说创作背景有出入,但关于这首词具体写作时间两种说法是一致的。都是1936年2月。

沁园春雪的句子的比喻手法(沁园春雪开头写宏伟壮阔的雪景)(5)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诗的开头,就呈现出一股势不可当的豪迈气势。这种对北国纵横千里的雪景喜爱之情的直抒胸臆的抒情手法所表现的效果不亚于东坡居士的《念奴娇·大江东去》和明朝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北国方圆千里之内都是银装素裹,冰天雪地。万里之外都是雪花纷飞。雪还在下,丝毫没有停止的意思。

对比之下,“江南雪不到,霜露满山村。”要说下雪,南方要比北方晚些,似乎也少了些激情,倒是霜露多,私以为霜露可比雪冷多了。

雪越下越大,很快大地就换了服色,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深秋转眼变成“去时雪满天山路”。好一个银色世界。

沁园春雪的句子的比喻手法(沁园春雪开头写宏伟壮阔的雪景)(6)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毛主席写雪景可谓是创新了。按常理来说,下雪时,雪花只会从天空纷纷飘落,山只会披上白色“棉被”,河只会“千里冰封”,这其实是正常的自然现象。所以千年以来,大多数诗人好像都是直接描绘雪后“苍茫大地”的变化,诸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雪拥蓝关马不前”之类。抑或是描写正在下雪的场面,诸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沁园春雪的句子的比喻手法(沁园春雪开头写宏伟壮阔的雪景)(7)

而主席却是另辟蹊径,他把天地间的山河在大雪映衬下內心情态表现了出来。它们和天上的雪互不相让,想要一决高下。黄河当然败下阵来,很快它奔腾的水势被皑皑白雪吞噬。而群山虽被白雪覆盖,但是它化身银蛇,与白雪共舞。

广袤无垠的西北高原白雪漫漫,却好似白象一般,尽情驰骋。它们与天公的较量没有结束,到底鹿死谁手呢?

沁园春雪的句子的比喻手法(沁园春雪开头写宏伟壮阔的雪景)(8)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冬日的暖阳是难得一见的风景线,白雪在红日的掩映之下别有一番风情,多了一丝妩媚。白雪的银辉交织着太阳的红辉照耀着大地,寒冷冬日的北国也自然多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沁园春雪的句子的比喻手法(沁园春雪开头写宏伟壮阔的雪景)(9)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主席从这一句开始过渡,空间和时间范围也扩大了。不再仅仅是有着波澜壮阔雪景的北国,他把空间扩展到整个华夏民族。一条历史卷轴徐徐展开,这是一幅“江山画卷”。上面粉墨登场的人物就是曾经主宰这片五千年文明土地命运的主人。

这样的写法上文提到的《念奴娇·大江东去》和《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里都可以找到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同样都是表达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毛主席用“如画江山”做背景,苏轼和杨慎用“滚滚长江”做背景,历史不可逆,但出奇得活了起来。

沁园春雪的句子的比喻手法(沁园春雪开头写宏伟壮阔的雪景)(10)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逝去帝王又一次粉墨登场,他们争先恐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他们雄才大略,统一中国,建立了不世功勋,可是不好舞文弄墨,文治功劳略逊一筹。

沁园春雪的句子的比喻手法(沁园春雪开头写宏伟壮阔的雪景)(11)

成吉思汗更不用说,元朝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自然更擅长“弯弓射大雕”了。

沁园春雪的句子的比喻手法(沁园春雪开头写宏伟壮阔的雪景)(12)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历史的河流缓缓向前流淌,这些古代帝王的“是非成败”已“转头成空”。

历史的河流永远向前,这如画江山“依旧在”。

毛主席好似略带嘲讽这些古代的帝王虽是“英雄人物”但好似比不上“风流人物”。

今朝的“风流人物”在哪呢?他们是谁呢?

在毛主席的时代,当然是那些让我们可敬可爱的革命先烈,他们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他们已然成为我们血脉的一部分。

沁园春雪的句子的比喻手法(沁园春雪开头写宏伟壮阔的雪景)(13)

在新世纪的今天,“风流人物”当然是年轻一代,因为改造世界的重担在他们身上。改造世界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像接力棒一样一代一代传下去的。正是有青年一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正是他们“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一代一代奋发努力,发挥自己“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历史责任感,践行自己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才有祖国的今天。

沁园春雪的句子的比喻手法(沁园春雪开头写宏伟壮阔的雪景)(14)

清朝赵翼有诗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正是如此。

沁园春雪的句子的比喻手法(沁园春雪开头写宏伟壮阔的雪景)(15)

您最喜欢的咏雪诗词是哪一首?欢迎留言评论区告诉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