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公主墓,唯一未被盗掘过的契丹皇族大墓

本文作者 倪方六

35年前,内蒙古发现了一座贵族墓葬。

一经公开,震惊圈内外,轰动堪比1972年发现的、出土不腐女尸的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被评为全国“七五”期间十大考古发现。后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等考古发现一道,入列“中国20世纪考古大发现”,获世纪殊荣。

被盗十余次古墓(内蒙一皇族墓千年未遭贼)(1)

辽陈国公主墓地原貌,红圈内为被挖封土,水库将蓄水

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墓葬,如此有价值?

还真的不简单,它是中国第一次发现保存完好、未被盗墓者光顾的辽国契丹皇室贵族墓葬,仅次于皇陵的发现,揭开了许多契丹文化谜团。

这座墓葬,就是位于今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青龙山的辽陈国公主墓。

墓能完好保留下了,“真是万幸!”

这是当时主持这次发掘、时年已逾七旬的考古专家张郁说的!

陈国公主墓并不是正常的考古勘探发现的,很意外。

1986年6月6日,青龙山镇斯布格图村西庙子山工地上热火朝天,当地政府在这里兴建水库。

被盗十余次古墓(内蒙一皇族墓千年未遭贼)(2)

通辽大青山

庙子山离镇政府所在地有10公里,民工取土时意外挖到了墓顶,现场负责人赶紧给领导报告,逐级上报,最后转到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文化厅便立即通知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要求考古所马上调集人手赶赴现场,进行抢救发掘。因为水库正在建设中,即将被水淹没。

接到文化厅的指示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哲里木盟博物馆、奈曼旗王府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

考古队的领队是张郁。

被盗十余次古墓(内蒙一皇族墓千年未遭贼)(3)

北京大学考古训练班第二届学员多年重逢后合影留念,左二为张郁

张郁是北京大学考古训练班第二届(1953年)学员,是共和国自己培养出来的老一辈考古专家。

张郁对大青山的古文化遗址颇为熟悉,他在1956年春曾在这一带进行野外调查,发现很多古遗址,所以让70多岁的张郁出马也是有原因的。

到达现场,张郁非常吃惊,墓葬现场破坏严重!

据当地人介绍,墓顶原有高3.5米左右的封土堆,修水库时就从这里取土。墓顶上的封土已被推平,墓门顶上的墓砖已露了出来。而整个工地上车声轰轰,人来人往,水库的施工并没有停下来。

考古队圈出了一片区域,抓紧发掘清理前勘探,与水库建设互不干扰。

被盗十余次古墓(内蒙一皇族墓千年未遭贼)(4)

考古中发现的墓上早期盗洞

考古队先对墓葬周围相关遗迹进行了地面调查,初步判断这是一座辽代契丹墓葬。

考虑到辽墓基本上是“十墓十空”,考古队对这座墓葬也未抱多大希望。

然而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考古人员发现,此墓竟然保存完好,除了建水库时遭破坏外,墓上不见盗洞!

虽然墓的地表已遭施工破坏,但考古队仍按照正规的考古发程序进行清理。

先找墓道,在墓的前方打了条1米深、3米宽的探沟,找到六、七米长、带台阶的墓道,并确定了走向和位置。

尔后,清理墓道,向墓门方向深入。

墓道两壁绘有相同题材的壁画《侍从牵马图》,尽头有天井和墓门。

被盗十余次古墓(内蒙一皇族墓千年未遭贼)(5)

墓道东壁《侍从牵马图》

被盗十余次古墓(内蒙一皇族墓千年未遭贼)(6)

墓道西壁《侍从牵马图》

这个地方的反盗墓设计有玄机。

窄长的天井内塞满了层层叠砌的封门砖,封门砖自下而上、内外三重,由里至外厚达1米,高近3米,与墓门券顶相齐。

每层砖面及缝隙均用石灰灌浆封固,比墓道填土还坚固,将整个墓门死死地包住,盗墓者要想从墓道经墓门进入墓室,难度异乎寻常。

当时考古人员费了很大的劲,才将封门砖掘开。

墓门完全露出来后,考古人员惊叹不已——宛若一座阳宅大门,宏伟壮观,雕梁画栋。

面对这么漂亮的墓门,发掘时考古人员是轻手轻脚,不希望对墓门造成哪怕轻微的损伤。

被盗十余次古墓(内蒙一皇族墓千年未遭贼)(7)

陈国公墓前室墓门(打开后)

但墓道和外封门做得那么用心,两扇门却是木制的,而不是反盗功能更好的石门,这让考古人员很意外。

木门不经烂,考古人拆去封门砖时发现,木门倒塌于墓室内——墓室洞开。

左右两扇门上各有一只鎏金铜门鼻,门上挂着的一把大铜锁。

根据墓葬风俗,一般将墓门锁上以后,会将启门的钥匙丢进门内,一是防范盗墓,再是表示阴阳两隔,永远不会再打开。

被盗十余次古墓(内蒙一皇族墓千年未遭贼)(8)

鎏金铜锁与钥匙

果然,考古人员在前室地面上发现了两把鎏金钥匙。

由于墓从没有被盗过,墓门封堵又严实,墓室内没有淤土和杂物混入,更没被人动过,保留下葬时的原状,这为研究契丹贵族下葬风俗,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极其难得。

墓室为砖砌多室墓,由前室、东西耳室和后室组成,墓壁上均有彩绘壁画,富丽堂皇。

前室地面正中放置一盒墓志。

被盗十余次古墓(内蒙一皇族墓千年未遭贼)(9)

陈国公主墓志出土现场

这让考古人员很兴奋。

墓志是墓主身份的直接证明,有了它考古就有了方向和证据,弥足珍贵。

此盒墓志非常精美,四个斜面和侧边刻有拟人化的十二生肖,为肖像人身,皆着汉式装束,宽衣博袖,袍笏拱立。

志盖上刻:“故陈国公主墓志铭”。

被盗十余次古墓(内蒙一皇族墓千年未遭贼)(10)

陈国公主墓志盖

被盗十余次古墓(内蒙一皇族墓千年未遭贼)(11)

陈国公主墓志

揭开志盖,阴刻楷书27行,全文共513字。

现场释读,张郁更激动了,墓主竟然是辽景宗的孙女陈国公主,其父是辽圣宗的弟弟,被封为“皇太弟”的耶律隆庆。

这座墓是陈国公主与驸马萧绍矩的合葬墓,公主死时年仅18岁,驸马死时约30岁上下。

从前室到两耳室,再到后室,每室都放满了随葬品。

这里结合考古报告和亲历者的撰述,对后室和清理情况作个介绍。

被盗十余次古墓(内蒙一皇族墓千年未遭贼)(12)

东耳室情况

后室是放棺材的地方,为整个墓室的核心,系主室。

后室上也有门,形制与前室一样。因为是木门,也腐朽了,考古人员没费啥事,便进入了后室。

后室为圆形,穹庐顶。如果不是靠后壁的尸床,你会误认为这是活人豪华居所。

整个后室,在砖砌好后,又在内部进行“装修”。周边有一圈木护壁,用特制的方木层层垒砌。往上起券时则改用木板构筑,逐层叠涩,内收成穹隆顶。

如此,形成一个真正的超大木椁室,非常华丽。已在发现的辽墓中,只有契丹皇室和贵族的墓葬才会这样“装修”。

被盗十余次古墓(内蒙一皇族墓千年未遭贼)(13)

契丹墓葬中的木椁室(复原图)

整个后室放满了随葬珍物:

中部有花铜盆,盆内置木鸡冠壶、玛瑙碗,还有乳钉纹高颈玻璃瓶、玉砚、玉水盂、白瓷盒、金花银钵。

东侧有鎏金银匙、木弓、木弓囊、银、铜锜蹀躞带、银唾盂、铜镜、乳钉纹玻璃盘。

西侧有带把儿玻璃杯、水晶串珠、金花银奁,奁内装有银盖罐、银盒。

清理尸床是整个考古的重点,也最花时间。

尸床靠后壁,是砖砌而成的一张“超豪华大床”。

被盗十余次古墓(内蒙一皇族墓千年未遭贼)(14)

后室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在清理尸床

公主与驸马的尸体便是直接放在尸床上,头东脚西,仰身直肢,夫妻并排而卧。下葬时,驸马尸体略向内倾斜,双脚并拢。公主紧挨着驸马、双脚成八字形外撇,右臂压在驸马的左臂之上,如同生前“共枕眠”。

尸身铺的盖的穿的戴的放的,都让考古人员大开眼界,惊喜连连。虽然墓室光线幽暗,但尸床上仍是“金光闪闪”。

尸身下是褐紫色的织金褥垫。

夫妻二人的尸身和穿的丝织品虽然都腐烂了,只剩下骸骨,但通体仍包裹着银丝网络,所有服饰佩戴等物均在,保持原有位置(见下图)。

被盗十余次古墓(内蒙一皇族墓千年未遭贼)(15)

躺在尸床上公主与驸马

当时大家屏住呼吸,两眼紧盯尸床——

公主面部罩着纯金制成的仿真容面具,头戴珍珠琥珀头饰,上方放置高翅鎏金银冠。

头枕金花银枕。

颈项戴琥珀珍珠项链,胸佩琥珀璎珞,以及镂孔小金球、管形玛瑙饰和胡人驯狮琥珀佩饰。

被盗十余次古墓(内蒙一皇族墓千年未遭贼)(16)

高翅鎏金银冠(公主)

被盗十余次古墓(内蒙一皇族墓千年未遭贼)(17)

高翅鎏金银冠顶上“元始天尊像”

被盗十余次古墓(内蒙一皇族墓千年未遭贼)(18)

金面具(公主)

腰系金胯丝带,上缀龙纹金銙八块。

腰部左侧有一镂花金荷包、提链水晶杯;腰部右侧有八曲连弧形金盒、提链水晶杯等。

左手腕戴缠枝花纹金镯一对,手握双凤纹琥珀握手一件,下压白瓷盒一件;右手腕戴双龙纹金镯一对,手握蟠龙纹握手一件。

脚穿錾花银靴。

被盗十余次古墓(内蒙一皇族墓千年未遭贼)(19)

绿彩白釉鸡冠壶

除了这身穿戴,尸身上还堆放各式各样的玉佩饰,如双鱼玉佩、交颈鸳鸯玉佩、交颈鸿雁玉佩,等等。

驸马的穿戴同样奢华。

面戴金面具,头戴鎏金银冠,脚穿錾花银靴,腰系金锜银蹀躞带,胸佩琥珀璎珞,腹置龙纹琥珀佩饰,臂戴玉臂鞲,手有莲花双鸟纹与龙纹琥珀握手,指戴錾花金戒指。

被盗十余次古墓(内蒙一皇族墓千年未遭贼)(20)

鎏金银冠(驸马)

身旁放置玉柄银锥、玉柄银刀、瓶形琥珀佩饰。

尸床前,还砖砌一供台,略高于尸床。原先放在供台上的银盖罐、银器盖、鎏金银流苏待器物,均散落于地下。

整个尸床上放满了各种珍宝,可以说是琳琅满目。

这些珍宝价值连城,件件精美绝伦,令人目不暇接,当时考古人员的眼看都花了。

被盗十余次古墓(内蒙一皇族墓千年未遭贼)(21)

金面具银丝头网(驸马)

如公主项上的那串琥珀珍珠项链,是用8串金丝串连成的珍珠,和1件琥珀坠、3颗琥珀珠组成,共用了700余颗珍珠,比大清皇太后慈禧的项链工艺还复杂、还精贵。

再如玻璃器,在今天已很普通,但在当时极为稀罕,公主墓中一下子随葬了7件玻璃器,可见其生前的奢侈。这些玻璃器是通过草原丝绸之路过来的“进口货”,比黄金还贵重——这一时期玻璃制品,目前世界各大博物馆珍藏总数不过30余件。

考古人员花了65天才清理完公主墓。

被盗十余次古墓(内蒙一皇族墓千年未遭贼)(22)

前室东壁男女仆图

被盗十余次古墓(内蒙一皇族墓千年未遭贼)(23)

壁画中男仆抱着的唾壶(出土实物)

而清理完随葬珍物后,考古人员再次环顾墓室四壁,又兴奋了起来。

四壁彩绘壁画是无价之宝,刚打开墓室时,艳丽如初,就像刚刚画好。壁画以草原题材为主,唐宋画风扑面而来,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契丹贵族生活和日常礼仪。

因为篇幅所限,以往文章也多有介绍,有关壁画内容和价值,这里不再赘言,有兴趣的网友可以找这方面的资料看一下。

最后清点,陈国公主墓共出土文物珍品3227件。

如果以市场价来估值,在35年前,这一墓所出就超过了10亿人民币。放在今天该值多少钱?网友应该能算出来吧。

被盗十余次古墓(内蒙一皇族墓千年未遭贼)(24)

双鱼形盒玉佩

估计盗墓者看了要后悔死的!

那么这座历经千年的陈国公主墓,为什么没有盗墓者光顾?这其实也是考古人员感到疑惑的地方。

可以从两点来分析:

1、女真金人为什么不挖辽陈国公主墓?推测不是不挖,而是没有发现。

在辽朝宫廷斗争中,原先显赫的皇后萧氏家族败落。下葬于辽国繁盛时期的陈国公主,其墓地和护邑(私城)都受到影响,渐渐变成了废墟。八九十年后女真人入侵,辽亡国时,这里早已变成荒芜之地,草木丛生,荒不可辨,陈国公主墓因此逃过了被掘之灾。

被盗十余次古墓(内蒙一皇族墓千年未遭贼)(25)

乳钉纹玻璃碗

2、后世盗墓者为什么不挖辽陈国公主墓?应该是阴差阳错,没有找到。

陈国公主墓坐落于庙子山南坡下,这里层山叠翠,泉水清幽。庙子山从北向东西两侧呈斜坡向南延伸,刚好将墓地环抱,构成天然屏障。墓地背后有靠山,前则迎川临泉,视野开阔,放眼放去,一马平川——这就是契丹人眼里的簸箕形风水宝地。

但陈国公主墓在山的崖底处,位置十分隐蔽,出其不意。更重要的是,附近还有一座墓掩护了陈国公主墓,替它挡了盗墓者。

被盗十余次古墓(内蒙一皇族墓千年未遭贼)(26)

小工具玉饰

这座墓早期被盗墓者光顾过,挖出来的土就倒在陈国公主墓上,修建水库时墓地杂草丛生,一片荒芜。后来的盗墓者踩点时见墓已被盗空,不会再想到旁边还有大墓的。

当然,如果碰上洛阳那边的盗墓高手,陈国公主墓不会这么简单被放过,使用洛阳铲在周边一番打探,便能发现隐藏在地下的陈国公主墓。

反正,陈国公主墓能保存下来,确是“万幸”!

试想,如果不是工地上及时上报,考古队没有及时进驻,躲了盗墓者,也躲不过现代工程破坏啊。

被盗十余次古墓(内蒙一皇族墓千年未遭贼)(27)

陈国公主墓室

被盗十余次古墓(内蒙一皇族墓千年未遭贼)(28)

西耳室鎏金马具出土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