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文开始前,先简单做个调查。大家还记得我们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上第一首古诗是哪一首吗?

换个说法,我们学的一首古诗是哪一首?各位读者可以在评论区写下自己心里的那一首诗。

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因为长风一年级语文学习的第一首古诗就是今天要讲的这位诗人所写,他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

我七岁读的诗,就是骆宾王七岁所写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这首诗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作为儿童启蒙诗非常不错,所以和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一起连续1300多年入选华语地区学龄前儿童教育启蒙读本。

咏蝉最早的一首诗(唐代一首咏蝉名诗)(1)

当然今天长风重点不是骆宾王笔下的《咏鹅》,而是他晚年所写的另外一首杰出咏物诗,诗名叫《在狱咏蝉》。

在这首诗中,骆宾王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在歌咏蝉的高洁品行的同时,把自己的情感寓寄托其中,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也使这首诗成为此类诗中的精品而流传千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首咏蝉诗。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虽然年少成名,但他的功名之路却走得比较坎坷,主要也是他那刚直不阿、疾恶如仇、眼里揉不得沙的性子混官场很不合适。

官场那些蝇营狗苟、曲意逢迎的做派骆宾王做不来,也不屑去做,所以一直受排挤。直到60岁左右,他还是官居六品的侍御史,负责侦查、审办官员贪赃枉法,这还是他战场上一刀一枪杀敌拼来的官职。

咏蝉最早的一首诗(唐代一首咏蝉名诗)(2)

仪凤三年(678年),这个时候是武则天当政,在这种多事之秋人人自危的情况下,骆宾王还是多次上书讽刺朝政,被政敌陷害打击,并锒铛入狱。

关押他的监狱,是御史台管辖的一处牢房,位于禁垣西面。牢房的大院中有几棵古老的槐树,枝叶繁茂。

一天夜晚,身陷囹圄的骆宾王突然听到一声声凄切的蝉鸣从老槐树上传进牢房,撩拨得人心烦意乱,思绪万千。

在蝉声中,他想到了家人,想起自己未来命运,也想起了自己无辜遭遇,内心深感不平和愤慨,于是在这悲愤交加下提笔写下了这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咏蝉最早的一首诗(唐代一首咏蝉名诗)(3)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西陆”指的是秋天,《隋书·天文志》中记载,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行西陆谓之秋。"南冠"在这里指囚徒,也就是骆宾王自己。

秋天树上蝉儿叫个不停,听着牢外的蝉声,我这囚徒内心泛起无限惆怅与悲戚。

这一句作者用起兴的手法,用蝉声来引起自己的心思,同时蝉儿凄切的叫声也体现了自己此时的悲凉处境。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这里的"玄鬓"指的是蝉的黑色的翅膀。

这里的"白头吟"也一语双关,既是指作者的头发白了,因为这时候诗人年近花甲,鬓发却是白色。

白头吟又是乐府曲名,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这里用女子对丈夫的忠贞来表示此刻诗人虽被国家抛弃处境凄凉,却仍不忘国家,表现诗人对国家的忠心。

这一白一黑的对比,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牢外蝉肆无忌惮的鸣叫,牢中的自己沉默不语,产生强烈的对比,可谓绝妙。

咏蝉最早的一首诗(唐代一首咏蝉名诗)(4)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这两句达到了物我一体,寄托遥深的境界,两句中无一字在说蝉,又无一句不在说蝉,看似在说蝉,又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

秋天一到,露重霜凝,蝉就难以再展开双翼,寒风阵阵,足以把一切蝉的声音淹没。

"露重"是指秋天露气浓重,比喻政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是指蝉难以高飞,也说自己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蝉声容易被掩盖,比喻自己言论上的受压制,此时骆宾王已将那蝉当作自己的化身了。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予心"指的是我的心,诗人感慨:谁能相信蝉的风餐露宿,不食人间烟火的高洁品质呢?谁又能为我这个一心为国却无辜受苦的人申冤呢?

牢外蝉的高洁有诗人能看到,诗人也能用手中笔墨替它站台支持,而牢中的自己却无人能懂。尾联这个问句,问得悲愤而又直白,夹杂着诗人无辜被诬的冤屈和无人理解为国为民的寂寞,带来了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而流传千年。

咏蝉最早的一首诗(唐代一首咏蝉名诗)(5)

在这首诗中,一开始物与人是分开的,经过多处运用典故,运用比兴的手法,越到后面,物与人越靠拢,最后蝉与人完全混合在一起,浑然一体,使的它成为唐诗耀眼的名篇之一。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通知即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