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类食物

是在宝宝添加辅食过程中

容易被妈妈忽略的

就是杂粮

有的妈妈说粗粮安排了

比如红薯、山药、玉米

有的妈妈说

豆类添加了,绿豆红豆

那么杂粮、粗粮有什么区别?

不同年龄的宝宝

饮食中如何搭配呢?

今天我们就分享一些关于

杂粮、粗粮的内容

▽▽▽

粗粮、杂粮,分不清楚?

在给宝宝添加辅食的过程中,妈妈们往往更注重具体的某一种食材,容易忽略日常饮食中的种类搭配。比如下面是我们经常推荐的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宝塔

玉米红薯还有什么杂粮 提起粗杂粮就是红薯大豆(1)

肉类、蔬菜、水果和蛋类,妈妈们都会足量添加,但是“大豆”和“薯类”就容易被忽略了。

粗粮杂粮因为口感粗糙,如果在辅食添加早期不注意引入辅食的话,孩子吃得少,不习惯,不适应,年龄大了之后也不容易接受。所以了解粗粮杂粮的相关知识,为孩子提供全面的健康饮食,还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我们日常说的,有时提到的是粗粮,有时提到的是杂粮,粗粮=杂粮吗?

杂粮通常是指五大作物,即小麦、稻谷、玉米、大豆、薯类以外的粮豆类作物,包括大麦、燕麦、莜麦等等,以及杂豆类,如蚕豆、豌豆、绿豆等。

粗粮是粗加工的粮食,并不是只有玉米高粱小米才叫粗粮。小麦水稻都可以粗加工,保留更多的膳食纤维,从这个角度说,粗加工的小麦水稻也可以算粗粮。

由此可见,粗粮不等于杂粮,它们还是有区别的。

粗杂粮对孩子生长发育很重要

膳食宝塔中提到的谷类主要包括大米、面粉、玉米粉和小麦等;薯类作物主要包括马铃薯、甘薯、芋类和山药等。

谷类及薯类主要向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作为膳食中能量的主要来源,谷薯类食物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50%~65%。

比如下面这张图是2000kcal平衡膳食模式中不同种类食物对膳食部分营养素的贡献率,也就是在一餐健康的饮食,热量为2000kcal的食物中,各种类食物营养素的贡献率。这里仅是大豆,指的是黄豆、黑豆和青豆。也可以从一个角度注意到粗杂粮对我们所需要营养的影响。

玉米红薯还有什么杂粮 提起粗杂粮就是红薯大豆(2)

谷类中的维生素以B族维生素为主,维生素B1和烟酸含量较多,还含有维生素B2、泛酸、吡哆醇类等。谷类维生素主要分布在糊粉层和谷胚中,因此,谷类加工越精细,维生素损失越多。目前常见的谷类主要由精细加工而成,B族维生素会被破坏。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大米,在淘洗大米时,我们会注意到精细加工的大米淘洗后的水只是稍微浑浊一点,而如果是淘洗粗加工的大米,淘米水是非常浓的白色。这就是精细加工的大米经过了抛光,外观看起来更加美观,符合加工标准更容易长期保存,保证质量。而粗加工的大米虽然保留了更多的营养成分,但是杂质多,容易发霉,不耐储存。在淘洗的时候,只是经过碾压脱壳处理的大米,因为保留了更多的米糠,所以淘洗时淘米水看起来更浑浊,颜色更浓。

下面这张图就展示了日常全谷物营养成分与精制谷物的比较,非常直观。

玉米红薯还有什么杂粮 提起粗杂粮就是红薯大豆(3)

所以从营养角度来说,在选择主食的时候,合理搭配多种谷物,比如大米为主食时搭配一些其他的谷类或豆类食物,或者可以考虑加入玉米、高粱、绿豆和红豆等进行不同的食物组合,就可以保证饮食中供给足够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的补充。在孩子的日常饮食中,加入一部分粗杂粮,弥补精米精面流失的营养,满足生长发育所需。

粗杂粮制作辅食,更要注意搭配和烹饪方式

宝宝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需要从食物中摄入各种营养素。其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和膳食纤维,每种营养素都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缺一不可。

主食中的营养素供给包含了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和膳食纤维,从供给种类来说,搭配的合理性和摄入量决定了营养素的摄入基准,吃的搭配越好,吃的种类越多,更能满足发育中的宝宝营养需求。

但是目前网络上辅食的制作建议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种类单一,例如只会使用红薯、紫薯、南瓜、玉米、红豆、绿豆这一类甜味重、色彩鲜艳的粗杂粮,而青豆、黑豆、种类丰富的豆制品、薏米、鹰嘴豆等等更多的粗杂粮,要么是因为技艺有限不会搭配,要么是色彩不鲜艳,制作出辅食不好看,要么是气味味道不够重,不够甜,容易让孩子反感而很少使用。

烹饪方式单一 大部分辅食制作建议中,粗杂粮大多是蒸的方式制作,或者制作成馅料,例如紫薯红薯南瓜蒸熟混合到面团里,红豆绿豆做成馅料。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豆类和粗粮膳食纤维丰富,但是口感粗糙,小宝宝普遍对粗杂粮的接受度比较低。所以一些辅食建议会使用搅打能力更强的破壁机把粗杂粮处理成细腻的糊状,或者建议去皮后使用,例如去皮绿豆。

用糖增加甜味或者多是甜味食材

用粗杂粮制作馅料不仅仅是咀嚼有可能受到影响,为了口感和味道,一些辅食制作建议多数使用有甜味的红薯、紫薯、南瓜,没有甜味的豆类馅料或者山药泥中,会增加牛奶、酸奶或者奶粉和糖增香增甜。这样香甜的食物,孩子长期吃,容易养成嗜甜的口味偏好,辅食不甜不香就吃得差。

粗杂粮的烹饪,不仅仅是制作二米饭、红豆饭或者豆包、汤圆等等的馅料,只要搭配合理,粗杂粮入菜既能补充营养,又能让宝宝锻炼咀嚼能力,还能避免甜味对孩子味觉的影响。

比如下面就是一些宛宁老师设计的一餐搭配,都包括了粗杂粮。

胡萝卜土豆擦擦,使用了玉米面

玉米红薯还有什么杂粮 提起粗杂粮就是红薯大豆(4)

鹰嘴豆入菜

玉米红薯还有什么杂粮 提起粗杂粮就是红薯大豆(5)

水发黄豆入菜

玉米红薯还有什么杂粮 提起粗杂粮就是红薯大豆(6)

杂面丸子

玉米红薯还有什么杂粮 提起粗杂粮就是红薯大豆(7)

花生入菜

玉米红薯还有什么杂粮 提起粗杂粮就是红薯大豆(8)

鸡头米入菜

玉米红薯还有什么杂粮 提起粗杂粮就是红薯大豆(9)

鹰嘴豆入菜

玉米红薯还有什么杂粮 提起粗杂粮就是红薯大豆(10)

豌豆入菜

玉米红薯还有什么杂粮 提起粗杂粮就是红薯大豆(11)

细心的妈妈会发现这些杂粮豆类入菜,搭配丰富多样,不仅仅是豆浆、豆包、红豆饭这些简单普通的做法,制作成菜品后种类丰富,菜式变化更多了。

这里要特别提醒常见的一些错误搭配

红(紫)薯做粥或者饭,红薯中的淀粉含量偏高且因为淀粉结构的差异性,红薯吃完会容易出现反酸的问题发生。所以,这种红薯粥和红薯饭等搭配方式就不适合宝宝进行食用。

用薯类搭配的方式(红薯,马铃薯等)不适合宝宝进行食用,一方面是容易获得丰富的饱腹感,另外就是消化的负担反而容易增加。

豆类直接煮粥饭,豆类的加工因为密度问题会有成熟度差异。很多制作绿豆粥,红豆饭的时候直接和大米一起加工是错误的加工方法。米熟了豆还没熟常常出现,这种加工方式是不适合宝宝消化的情况。用豆类加工搭配,要先把豆加工好,无论蒸煮都让豆可以煮到软烂熟化,然后再开始给宝宝进行搭配其他谷物进行加工。比如熟红豆和大米一起加工就可以保证豆类成熟度的消化提升,避免出现消化异常的表现了。

宝宝的主食烹饪和搭配,要在宝宝的消化特点的基础上加以考虑,不能认为同样主食化符合成人就一定适合宝宝。避免出现软硬差异大,食物油脂过多的情况发生。

看完了上面的内容,妈妈们是不是对粗杂粮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呢?在日常三餐制作中,有没有错误的搭配方式呢?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带给妈妈们更多的启发和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