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抗战遗址四行仓库陈列室 杨迎勋随笔铭记历史(1)

铭记历史,共祈和平!

一一观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随感

作者:杨迎勋

十月二十四日周日,女儿带着我们参观了上海唯一的战争遗址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四行仓库位于静安区,西藏北路和光复路交汇处的苏州河畔。 四行仓库原是旧上海大陆银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及盐业银行的联合仓库。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于淞沪会战后期(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为向国内外宣示抗战到底的决心和信心,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中国守军第88师262旅524团中校团副谢晋元临危受命,率领420余名官兵(外界称八百壮士),抱定为国捐躯,坚守弹丸之地四天四夜,奋勇杀敌,打退日军10多次疯狂进攻,击毙日军200余名,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中国军民的士气,向国民和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不可亡”的民族气节。其战斗事迹之英勇,爱国气节之豪壮,震惊国人,震惊世界。

在进纪念馆之前,富有历史感的“四行西墙”首先映入眼帘,纪念地满目疮痍的西墙,保留呈现了当时保卫战中日军炮击形成的8个主要炮弹孔和无数个枪眼弹点,无声地向世人诉说着那段中华民族欲血抗争的历史。我的心灵深处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上海抗战遗址四行仓库陈列室 杨迎勋随笔铭记历史(2)

上海抗战遗址四行仓库陈列室 杨迎勋随笔铭记历史(3)

走进展厅,首先看到的是谢晋元写给妻子的家书,

"为国杀敌是革命军人素志也,而军人不宜有家室……”88师524团谢晋元团长写给妻子的家书,一字一句都饱含着对妻儿的深深歉意和为国捐躯的坚定意志。纪念馆以“血赓淞沪”“坚守四行”“孤军抗争”“不朽丰碑”四个部分,一张张照片,一件件遗物,一个个杀敌场景,一段段影像资料,生动再现了“八佰”将士抗击日军侵略的壮烈情景。

上海抗战遗址四行仓库陈列室 杨迎勋随笔铭记历史(4)

我看到真人大小制作的场景中,有几幅感触颇深:一副是“同写遗书”,这些将士在战斗间隙,写一封简短的遗书,把这次承担的光荣任务与必死的决心,向家人作个交代;一副是副班长陈树生为了攻克日军钢板防护,浑身绑满手榴弹从楼上跳下与侵入日军同归于尽的画面。不管是写遗书还是英勇赴死,都是那么的淡定从容,看的我们惊心动魄。 再一幅是当时四行仓库周围插满了膏药旗,一天夜里,一位叫杨慧敏的女童子军冒着生命危险游过苏州河,将一面国旗送到了四行仓库。在全是膏药旗的战场上,终于飘扬起了唯一的一面中国旗帜。当守军将这面国旗在四行仓库升起时,所有人都哭了,在南岸观战的外国人见到这一幕也忍不住流泪。据说,当时的《申报》报道:朝曦初上,国旗飘展,隔河民众经此地,纷纷脱帽鞠躬,感动落泪。看着记录了452名中国将士的名牌墙,耳边似乎回荡起枪炮声和他们的喊杀声,是他们的奋不顾身,唤醒了国民的民族觉醒,而他们留下的只有姓名,甚至有些连姓名都没能留下,还有那么多的空白名牌在等待着他的主人的到来…

走进仓库,一封封饱含深情的家书、一张张见证历史的旧报纸、一幅幅弥足珍贵的老照片仿佛带我走进那段战火纷飞的日子。最令我感动的是:当日本鬼子把铁板顶在头上突破,仓库阵地危在旦夕,千钧一发之际,陈树生壮士全身绑满炸弹从5楼跳下,与敌人同归于尽。日本鬼子有铁甲护身,我们热血沸腾的壮士只有火热之躯。他牺牲时年仅21岁,他也有父母妻儿,但为了四万万同胞,就这么甘心地纵身一跃,就这样他的钢铁意志被代代流传。

上海抗战遗址四行仓库陈列室 杨迎勋随笔铭记历史(5)

经过了漫长的80多年,我们第一次看到了“战火中的四行仓库”;看到了“八百壮士”在刚刚结束了战斗后撤退到租界时的真实场景:一座仓库,因为英雄的坚守,而成为民族永恒的丰碑,一场战斗,因为先辈的热血,而成为永恒的记忆!

上海抗战遗址四行仓库陈列室 杨迎勋随笔铭记历史(6)

走出场馆,天高气净,豁然开朗,苏州河两岸绿荫环抱,高楼林立。是啊,中国已扬眉吐气走向复兴,但“勿忘历史,珍爱和平”的警钟,应永远回响在每个中国人心间!

展览结语中的两句话,引作本文的结语——

“一座仓库,因为英雄的坚守,而成为民族永恒的丰碑;

一场战斗,因为先辈的热血,而成为民族永远的记忆。”

勿忘壮士,铭记英雄;勿忘历史,共铸和平。

2022,10,24日子夜于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