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因河而生,曾市镇栉比、熙熙攘攘,亦曾经历战火纷飞、热血抵抗。如今,四行仓库烽烟早已消散,故地被赋予纪念的意义,不为人知的北市所经历的时代变迁痕迹仍在,人文踪迹尽显。”

上海作家、城市文化评论人、上海故事讲述人王唯铭说:大多数人可能只知道上海有个“南市”,却不知还曾有个“北市”。“北市”曾经因沿苏州河而兴盛。位于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区域,就毗邻曾经与“南市”齐名的“北市”。

因苏州河而熙熙攘攘的“北市场”

常州武进最新考古 海派城市考古新发现(1)

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地晋元纪念广场、四行仓库纪念馆(八百壮士英勇抗日事迹陈列室)、人民咖啡馆,以及隶属于上海四行仓库的创意科技园区,组成了如今四行仓库区域的新面貌。

在四行仓库建造之前,此地距离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的外滩仅约2公里,航运便利又靠近巨大的消费市场,因此正是与十六铺“南市场”相对应的“北市场”。南市场因十六铺码头而人来人往,北市场则因苏州河而熙熙攘攘。

当时的市场既售有沿着水路上来的蔬菜、水果,同时也是钢铁市场、绸布染色和丝茶出口市场。不仅如此,往西北离此处不远的老闸桥、大统路、新民路一带,有树柴、竹木集散地和皮革鞋料市场;往东南方向的上海大厦(原百老汇大厦)与黄浦江交汇处的河口,挂着旗幡广告,发船往返平湖等周边集镇,太湖流域发达的水路和农业手工业相得益彰。至于面粉厂、仓库区林立,也正是苏州河码头效应自然发育的结果。

烽火激荡的战争岁月

常州武进最新考古 海派城市考古新发现(2)

四行仓库全称“四行信托部上海分部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的西北角。这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厦,原是四间华资银行——金城、中南、大陆、盐业抱团发展、共同出资建设的仓库。

1937年10月27日,四行仓库保卫战打响,由副团长谢晋元率领的加强营“八百壮士”与日军激战四个昼夜,打退日军多次进攻。

孤军固守四行仓库奋勇抗敌的民族气概一时间成为整个上海、乃至世界舆论的关注焦点。

历经岁月变迁终回原貌

常州武进最新考古 海派城市考古新发现(3)

1949年之后,四行仓库为上海商业局下属企业所辖,直到2015年恢复历史风貌前,四行仓库作为上海市商业储运公司的仓库被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合并到百联集团。

2014年,四行仓库开始进行重建工程,整个纪念园地不仅恢复了四行仓库大楼的原貌,还按照历史照片还原了当年弹孔累累的西侧山墙,并在山墙下建造了广场和群雕,2015年8月13日正式建成向公众开放。

海派寻踪

01 | 四行仓库纪念馆

静安区光复路21号

作为上海市中心城区唯一一处有实体留存的抗战纪念地,四行仓库纪念馆西墙还原了当年部分弹孔,八个大孔寓意“八年抗战”,452个小孔代表坚守四行仓库的452名中国将士。

02 | 人民咖啡馆

静安区光复路9号

沿着四行仓库纪念馆的西墙一直走,在距离西藏路桥不远处,可以看见一家“人民咖啡馆”低调地敞开大门。

03 | UCCA Edge

静安区西藏北路88号

这家美术馆占据2-4层的三层空间,360度全景露台更成为向外的展览舞台,与这座城市进行对话与互动。

04 | 北士中餐厅

静安区国庆路35号

这家已经有近40年的老餐馆位于一条小马路上,看起来貌不惊人,但每年夏天却因其烹饪小龙虾特别美味而享誉沪上,旺季期间一位难求,很多都是一吃就是十多年的熟客。

图片编辑:项建英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来源:作者:李君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