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圣人的大格局

执两用中有一种具体的方法,拉出一个对立面来牵引,从而把分寸拿捏得恰如其分。比如,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58章)。方-割,廉-刿,直-肆,光-耀,建立了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形成一种张力,互相牵引。

方是并船,引伸为联合人,与人合作;割是割裂,侧重于分离的意思。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讲团结,不要讲分裂。这是圣人的大格局。廉,跟房屋有关,段玉裁:堂边有隅有棱,故曰廉。引伸为做人有棱有角,廉就有了端方、方正、正直的意思。刿是刺伤。做人试图做得恰到好处,有棱角而不至于伤害别人。同样,性格直率而不放肆。另外,有一定的光亮却不至于耀眼,在相对的区间寻求一个恰当的值,也是在暗喻做人不宜太张扬。

受益一生思维训练 象思维101和而不同(1)

摄影 蒋蕾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龢,古和字。编管吹奏乐器,如笙,用长短不一的竹管编排成乐器,吹奏出各种声音,形成和谐的旋律。同,从冂从一从口。口皆在冂所覆之下,只发出一个声音。君子之道,他人可以发出各自的声音,而不只是囿于一家之言;小人则与之相反。百家争鸣是和而不同的现实版。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拉帮结派,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说的也是相似的道理。孔子的意见看上去是通过对比,肯定君子,否定小人,实际上还在提醒人们,在和-同、周-比之间并非泾渭分明,要把握恰当的度。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学与思之间相辅相成,本没有截然的分界,对举的目的是强调处理好两者关系,不可偏废。这种对举形式简便易行,多有所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述而不作,孔子回答子张“何谓五美”的问题,一口气说下去: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对于限定或者明朗事物的性质很有帮助。这一思维特征的语言基础就是汉字意义两字明确原理的反向应用。

因此,两两对举,成为说理的重要方法。

02

损有余而补不足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77章)。高-下,有余-不足,皆可通过适度调节而合于天之道。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36章)。翕-张,弱-强,废-兴,夺-与。反其道而行之,实现相反相成。

受益一生思维训练 象思维101和而不同(2)

作画 施大畏

对举,还可以产生更直接的形式,将对立双方并列在一起,谁对谁错,让人一看便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对比论证。例如,圣人之求事也,先论其理义,计其可否;故义则求之,不义则止。可则求之,不可则止;故其所得事者,常为身宝。小人之求事也,不论其理义,不计其可否,不义亦求之,不可亦求之。故其所得事者,未尝为赖也。故曰:“必得之事,不足赖也。”(《管子·形势解》)圣人和小人的对比非常鲜明,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明眼人一看便知。不过,这种方法使用时,会有较为复杂的情况出现。

03

何以能舍生取义

《鱼我所欲也》孟子把问题推到了悬崖边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鱼和熊掌不难选,大不了都不吃也没关系。生和义就不容易选了。孟子认为人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珍贵的,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可恶的,那是什么呢?那就是义与不义,当面临生和义只能二选一的时候,孟子亮出了他的观点:舍生而取义者也。

受益一生思维训练 象思维101和而不同(3)

木雕 鱼和熊掌 图源网络

儒家学说真是具有魔力,激发人向真、向上的正能量,两千多年下来,义重于生的观念形成了一种文化:义不容辞,见义勇为,英勇就义,以死殉义。居然能让人不惜用生命来换取义;为了义可以不食嗟来之食,宁愿饿死;战场更是典型的场景,中国将士舍生取义,同样的情况下,外国士兵缴械投降,这也构成一个鲜明的对比,又当如何评说?义,作为一种文化凌驾于个体生命之上,固然可以丢卒保车,舍弃个体生命顾全大局。但是对于个体而言,生命是其全部,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的呢?

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是,孟子首先摒弃了执两用中的可能性,因为他出的题目是二选一,非此即彼,没有调和的可能。那么他的题目出得对不对呢?就像时间是一维的那样,生命也只有一次,从众生平等的角度讲,谁也没有权力要求他人放弃生命。然而儒家并不看重自然个体的生命,而是把人看成是集体中的个体,在以义为群居凝聚剂的社会里,中华民族繁衍发展至今,又有多少履仁蹈义的勇士演绎了可歌可泣的故事。生与义无疑是一个永恒的课题,生与义的两难选择,永远会拷问人的灵魂。孟子的信心在于:舍生取义之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对立是相反的事物相对而立。矛盾,不但讲对立,而且讲对立物之间有一种抵触的态势。执两用中是试图中和矛盾的一种思想。它着眼于事物动态化生的过程,不拘泥于一招一式的具体方法;时中是其最重要的观念。

为您链接

象思维(100)相辅与相反

象思维(99)对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