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有五千余年之久。如此厚重的历史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经过长期时间将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一点一滴的沉淀积累所得。在春秋战国时期,神州大地上突然出现了诸子百家争奇斗艳的思想大爆炸的局面,对后世历朝历代的思想发展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那么,为什么当时会出现这一局面呢?让我们一起来解读历史,找寻真相。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什么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1)

中国古代名人老子

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实现富国强兵,纷纷招揽名士,寻求建议。在社会发展方面,农业生产由于农耕技术的发展,使得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人民不在为获得食物而损耗绝大多数的精力,手工业者的出现更是使得商业具备了雏形;在科学方面,绘图学、医学、工具制作方面等科技也取得较大进步;在文化方面,教育兴起,形成许多学派和思想流派,并出现了大量的代表人物,广招学生,传道授业。这些社会进步是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初步原因。百家争鸣中的学术流派众多,争奇斗艳盛景空前,据《汉书·艺文志》中记载:

"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出蹴蹵一家,二十五篇。"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什么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2)

孔子像

百家思想也有很多不同的发展方向,有的思想如儒家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有的思想如道家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以柔克刚;有的思想如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深层原因有三点,分别是士族的形成,发展的需求和思想的传承。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百家争鸣局面的深层原因。

周朝名存实亡,士族阶层兴起

周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奴隶制社会,周朝的名存实亡也代表着奴隶制的终结,标志着普通百姓可以享有更多的权利。周朝的礼乐制规定,只有官府的官吏才有资格教学,而只有贵族阶级才能进行学习。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朝的礼崩乐坏,大量教育资源进入民间,所以从贵州阶级到底层阶级都可以进行学习,进行教育工作的人也不局限于官府,很多私人都可以办学。比如孔子就规定每个人只要送给他一束腊肉,就都可以做他的学生。这样大大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很多人放弃了农业或者手工业工作,进行专门的学习。

严格来说,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都是周朝的臣子,周天子是唯一的帝王,诸侯国都应当行臣子之礼。但是随着周朝名存实亡,原来的臣子纷纷自立为王,身份发生了转变,所做的工作也要发生转变,纷纷积攒资源,加强自身实力。而当时的诸侯和大夫纷纷培植自己的力量, "养士"之风盛行,比如齐国的孟尝君,就养了一大批门客,据《史记》中记载: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什么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3)

鸡鸣狗盗

当时的诸侯和大夫,为了寻求人才,愿意用财富和资源来供养门客,希望在关键的时刻用上他们的力量,成为助力。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门客呢,那就是有一技之长的人,有人的一技之长是天生的,但是更多的人所拥有的一技之长是来自于后天的学习。由此导致技艺学习和技艺教授都来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局面,学术教育的质量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至此,百家争鸣局面初具雏形。

诸侯寻求发展理念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除了"士族"的崛起,更重要的是诸侯国国君迫切需要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可借鉴的历史远远少于今时,所以很多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偶然性,找不到普遍规律。诸侯国国君就希望从民间寻找到能治理国家的良才,只要你有意愿出仕,无论出身,无论条件,只要拿的出一套能促使国富兵强的理论体系,就有可能在众多诸侯国中找到一个欣赏你的国君,实现你的政治抱负。比如秦国的商鞅变法,据《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什么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4)

商鞅像

商鞅虽然是卫国人,而且还是小妾所生的孩子,按理说地位不高,但是他能提出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完整方案,让秦孝公信服,秦孝公就决定按照他的设想治理秦国,虽然这一举动初期触犯了秦国贵族的利益,被贵族带头抵制,但是秦孝公仍然相信商鞅,并且用实际行动支持他完成变法,为秦国后期完成大一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了秦国,其他的国家也纷纷采取开放的态度,广泛吸引人才,允许学术自由,发表个人意见。

比如齐国创建的稷下学宫,就是各学术流派辩论的主要场所之一,虽然百家之人都可以不受限制的来参加辩论,但是齐国会根据自己的政治需求从中挑选合适的人才。从中不难看出,当时的诸侯国都迫切需要合理可行的发展理念,来巩固国家的统治,但是国内的统治阶级却拿不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于是他们选择天下有才能的人,按照他们的理念治理国家。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什么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5)

孙子像

此举大大的刺激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代表性人物,比如孔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等,这些人的出现,标志着学术流派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形成,百家争鸣开始蓬勃发展。

思想发展需要传承

除了看得见的原因,百家争鸣兴起的局面还有更深刻的内涵:春秋战国时期比起周朝在文化、科技、军事、生产都得到了巨大提高的原因,正是由于思想的发展和解放支持了以上事物的发展。许多流派在前人提出一定理论的基础上,吸引了许多保持同一思想的志同道合人士,他们继承了前人的学说,通过辩证和实践,检验并提高了前人的思想,使其学派理论更符实,更完善,更准确。并且扩大了影响,从而招收了更多的信徒,将其发扬光大。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什么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6)

墨子像

其中尤其以十家最为突出,分别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

"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据《诸子略》中记载:

"诸子十家……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易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去与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愈于野乎?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

即使今日看来,这些主要的思想对我们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许多理论体系都来自后世之人对春秋战国就已经存在的这些学术体系的发扬光大,这也是百家争鸣对后世最大的影响,无数帝王和政权治理国家都能从中找到这些理论学派的影子,基本上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让我们有了完整的哲学思想,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各家之间互相辩驳,又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百家争鸣的局面达到最高潮。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什么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7)

各学派争辩

鸿儒点评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是伟大而又辉煌的,其出现有其必然的原因:奴隶制消亡,诸侯国崛起,新思想解放。这几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毫不夸张的说,彼时的中国,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共同携手,创造了这一场盛宴。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百家争鸣最关键的地方,不仅仅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推动了思想的发展,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才是正确的思想,她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参考文献:

1《汉书》

2《诸子略》

了解更多历史故事,欢迎关注鸿儒说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