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秋天,12岁的我坐着村里的拖拉机,和几个同学一起,拉着被褥,抱着一个带锁子的小木箱子,背着一袋子馍馍,提着一个搪瓷脸盆,来到了三营镇中学,开启了我的初中生活。

当时我们班里有60个学生,其中有一半是离镇方圆100里内,从四面八方的村子里来上中学的,除了镇上的走读生外,我们都是住在学校宿舍的大通铺上。一间屋子的大通铺呈U字型,只留了门口进人,其它地方都支起了木板,组成一个大通铺,一个宿舍住二十多个学生。

步入初一住校生活的第一天(初中记忆一)(1)

大通铺被五颜六色的褥子隔成一条一条的,一个褥子上一个人,每个人也就七八十公分宽,褥子的脚下面是一床被子和枕头。褥子的头顶放着一个带锁子的小木箱子,里面是各家妈妈做的馒头、花卷、饼子和咸菜,这是每个住校生一周的干粮。另外,还有一把梳头发的小木梳子。我们没有牙缸子,我们那时候都不刷牙。洗脸也都是看天气了,天气暖和了打来一盆水好好洗洗,天气冷了,早上随便揉揉眼睛,扎好辫子就进教室了。

一进宿舍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排排大小不一的、褐色的、黑色的、红色的、木头本色的小箱子,床底是高高低低花色不同的棉被。开学一个多月,刚刚进入十月,晚上宿舍里的床铺就冰冷冰冷的,让睡惯了热炕的我们每天晚上迟疑着不敢上床。有的学生是两个人挤在一个被窝里相互取暖,另一床被子压在上面,有的是把被子卷成筒子状,连人带衣服钻进去,一通铺的人哆哆嗦嗦地挤在一起。

步入初一住校生活的第一天(初中记忆一)(2)

睡在我左边的是一个初三的大姐姐,我记得她特别爱美,她的枕头下面有个小圆镜子,回到宿舍,她总是先拿起小圆镜子照一照,捋一捋头发,挤一挤脸上的痘痘,抹上一点雪花膏。还带了换洗的衣服,来回地换。

睡在我右边的是我同村的佘小梅,和我一个班,我们两个最要好,她的自理能力比我强。我头一回离开了家,不知道集体生活是个啥样子。她教我收拾床铺,带我到水房接开水。我们没有饭盒子和水缸子,每人带了一个家里的大瓷碗。下课了,都是先到宿舍里,拿上碗,到几十米外的开水房接一碗开水,回到宿舍里,打开小木箱子,拿出馒头泡在开水里就着咸菜吃。

在接开水回来的路上,我总是被碗烫得端不住,就把碗放到地上,缓一缓才能回来,等回到宿舍床铺上,碗里的水就只剩下小半碗了,不够泡馍馍吃。佘小梅教我接水的时候,端上洗脸盆,把碗放在脸盆里,这样端着脸盆往回走就不烫手了,碗里的水也洒不出去了。

步入初一住校生活的第一天(初中记忆一)(3)

我们俩盘腿坐在床铺上,各自拿出馍馍和咸菜来,交换着吃。我的馍馍要白一些,是纯白面做的,佘小梅的馍馍大部分是掺和了玉米面或者豆面和黑面在里面,黑一些,粗糙一些。我想着她对我的照顾,我就用白面馍馍换她的杂粮馍馍吃,她很不好意思,在后面的学习生活中就对我更好了。小小的她就像她的名字一样,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们住宿的同学,一般是周一到周三,我们箱子里的馍馍是新鲜的,软和的。到了周四周五就必须要泡着开水吃了,否则馍馍干得咽不下去。到周五下午周六,有的同学就没有馍馍了,断顿了。家里条件好点的同学,身上带着几毛钱应急,就到镇上买上几个饼子,吃到周六中午,下午放学就往回家跑。有的断顿了,又没有应急的钱,就向同学借馍馍吃,你一块我一块地匀给同学吃。

步入初一住校生活的第一天(初中记忆一)(4)

佘小梅很会过日子,周天晚上我俩从家回到宿舍后,她就把我俩背来的馍馍放到箱子里,算好个数,每顿吃多少,根据馒头饼子的存放天数,先吃馒头后吃饼子,她都规划地好好的,所以我俩的馍馍总是能从周一吃到周六,只不过到了周六,馍馍上就有了霉点子,她把霉点子剥掉,我俩继续泡着开水吃。

冬天特别冷的时候,宿舍里发煤让生火炉子,可是白天都在上课,中午回去炉子就灭了,晚上也是只有点零星的火星子。没有柴火,煤又少,我们也不会生炉子,炉子经常是七死八活的,三九天,我们躺在冰冷的床铺上缩成一团团。佘小梅问我家里有没有挂完葡萄糖的瓶子,我说有,她让我周六回家时候拿两个来。下晚自习了,我俩拿着葡萄糖瓶子到水房,灌上开水,抱在棉衣下面,回到宿舍再放到被窝里,像个暖水袋一样,能把被窝烤暖和一些。但玻璃瓶子不保温,只能暖和一阵子,那也比没有的强啊。

步入初一住校生活的第一天(初中记忆一)(5)

我住校的时候,最害怕半夜上厕所。冬天的晚上,我冻得缩成一团,越冷我就越想上厕所,可是从宿舍到厕所有几百米远,还要穿过黑漆漆的大操场,我根本不敢去。憋不住了,就叫醒佘小梅,让她陪着我去厕所。宿舍里的灯泡开关绳子在门口,我俩的床铺在最里面,宿舍黑得连鞋都找不到,我俩手拉着手摸索着沿着床沿摸到门口,走出去借着月光,小跑着上厕所。等进了宿舍,摸到床铺上,被窝里的热气都没了,哆嗦着钻进去,我就盼着天快点亮,我害怕床铺冰的我又要上厕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