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致力于挖掘老店及其背后的故事,包括但不限于路边摊、苍蝇小馆或是小而美的餐厅。
希望透过这些老店,为你们勾画一个更丰满的昆明。
*本栏目涉及的店铺均不参与傲客评星
益康一家人
老铺印象 | 永益巷
傲客自费试吃第706家
我曾经在永益巷住过很久。
从出生到中学,我好像一直呆在这里。这是个有点夕阳气质的社区,时间在这里被拖得很长,感觉总是慢悠悠的——三角梅开得慢悠悠;步履蹒跚的老人走得慢悠悠;学生们回家的步子慢悠悠···
阳光如同化不开的浓稠蜂蜜,铺在老房子的阳台上,闪着暖又亮的光。一切都是岁月沉淀后的样子,平静、安稳,隐匿在城市缝隙,像是一座未被发现的永无岛。
//一开19年
它是居民口中的“老地方”
在永益巷里,藏着很多家已经开了很多年的小店。它们大多没什么装修,甚至连灯光都不算明亮,却能靠着周边居民的拥护,窝在街道的角落里,一开数年。
这家店便是如此,从我有记忆开始,它便存在了。这些年,我搬了几次家,离开过这座城市,又重新回来,它依然开着。
偶然有一天和朋友路过,还惊喜地说起:“这么多年了这家店竟然还开着,我小时候就在了,快跟我一样大了吧。真好,一切都没变。”
真好。
//一口酸汤锅
延续十多年
改天便寻了个时间重探故店。
店里常年只卖一样东西,酸汤锅。可选的锅底有四种,腊猪脚、肥肠、鲜猪脚和鸡肉,一般点两种双拼就够了。
汤头很清,油光浮动,亮晶晶的。汤底只用酸萝卜丝点缀,没有太多的调味料。但不必担心寡淡,它的酸度绝对符合我们的口味标准,醇厚却不刺激,味感绵滑悠长。
“在一开始汤里还没下菜的时候就可以点米饭了,这样的汤泡米饭最恰到好处,米饭是一粒一粒的,不会糊在一块儿。”在我们加饭的时候老板提了一句。
想来这里的客人基本都掌握了这种吃法,每一桌都摆着一碗汤泡饭。
我常点猪蹄和鸡肉双拼。
猪蹄是偏肥的风格,通过炖煮将油脂部分逼出,只剩下软糯和微弹的口感,鲜嫩香滑,和酸汤相性极好。
鸡肉斩得大小不一,肌理有韧劲,却没有太大的干柴之感,吸饱了酸汤,抖着汁水浸润味蕾。
好的锅底,是成功的一半。
//从牛肉到酥肉
样样都是亲手制作
老板是个笑容和蔼的奶奶——她更喜欢我们叫她阿姨。
在上完菜的间隙,她会在各个桌子前跟客人们聊天。估摸着都是熟客,从家养的13岁大龄狗狗,聊到某次难忘的旅行,最后又走到我们身边,热情推荐她刚切好的牛肉凉片。
“是从寻甸新鲜运上来的牛肉,我自己做好了现切的。”
牛肉肥瘦分配均匀,纹理细腻,看得出来品质不错。在汤锅里撩过一下即可,还保留着肉的韧劲,同时还有酸汤做底,浓郁肉香在口腔中发挥作用,美味!
鲜牛肉和猪脊肉是市场上的冷冻肉,品质虽赶不上凉片,但依然细嫩出彩。
更推荐猪里脊。
煮出来嫩嫩白白,但锅底已被全然吸收完毕,一咬就滋出汁水,激得多巴胺分泌加速,舌头烫乎乎,又格外幸福。
“酥肉也是现做的呦~”
迅速get到老板暗示,我们大手一挥点上一份。
也许单吃更好吃,煮在汤里融化太快,整个被泡涨了。口感软绵没酥劲,将面皮的醇香魅力遮盖了个完全。
火开得太大,缭绕的烟雾将周边烘托得更加朦胧,脑门也沁出细汗。
下点蔬菜降降温,顺便中和一锅的荤菜带来的油脂。
阿姨在素菜中推荐了芋头,切成片状,和常见的块状芋头在口感上有些不同。它更像山药,脆中带着沙绵,口感清甜,煮再久都不散化。(但我更喜欢口感软糯一点的芋头,嘿嘿)
吃完饭,我沿着熟悉的街道往下遛弯消食。昆明这些年变化很快,往社区外走100米,便是鳞次栉比的钢筋森林。
我回望着这家店,脑海中突然蹦出个问题:改变是好事吗?
这个问题要交给时间解答。但请容许我自私的觉得,这里永远不改变,也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