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火车都通了,

石家庄重启逐渐加速度。

然而,

对石家庄的许多医务人员来说,

仍有无数人在防疫一线奋斗着。

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苏学艳

春节就要坚守在医院工作岗位上,

这个春节他们一家人分散各地无法团圆。

而一个多月以来,

她更因工作无暇照顾八旬的父母,

自称愧对老人的她却表示,

最心疼的还是

那百余位春节仍在外坚守,

不能回家的一线医护人员。

此前报道

“哑巴”式手势 灵寿普通话!我的藁城隔离点“特殊语言”

血压升到了190!回忆我在藁城的日日夜夜

横跨东西 他们在“云”上喜结连理

穿上“爱心防护服”,我是“隔离点保姆”!

“压力再大,你也给我顶住喽!”硬汉老爸8小时前李云龙式亮剑

“你看,爱与希望蔓延的速度,果然会超过病毒!”

不眠不休 连续3天在医院坚守

在这轮疫情工作中,对49岁的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苏学艳来说,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在担心手下医护人员的安全。在这次疫情中,她负责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的核酸检测采样、隔离点护理、防疫物资供应、饮食保障等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她的敢于担当、善于负责,科学统筹、精心组织,保证了防疫工作迅速、安全、顺畅进行,得到了广大同事的肯定。

机器人24秒出早餐(最快速度出报告)(1)

苏学艳给大家讲解外出采集注意事项。

从1月3日一早,苏学艳得知要抽调力量去疫情核心的藁城区小果庄进行核酸检测采样,苏学艳便立即赶到医院,迅速组织起一支26人的采样队伍。采样人员集合过程中,她一边安排准备防疫物品,一边对赶到的采样人员逐一进行紧急加强培训,重点对正确穿脱隔离服、规范手消毒和采样技术动作进行再讲解、再演示,一遍又一遍,只为了确保大家都能防护到位、采样到位。

1月3日中午,他们医院的医疗队赶到藁城区采样现场,迅速投入工作。原定到晚上8点结束,由于医院队伍完成好效率高,又不断承担新的任务,一再延长,直到1月4日凌晨4点,完成一次又一次新任务才结束一天的工作。在十多个小时里,苏学艳坚守在岗位上,在组织支持采样工作的同时,还调度单位食堂工作人员,为采样人员准备可口的饭菜,保证一线采集人员的伙食供应。

1月4日16时,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接到为市里部分机构进行核酸检测的任务,涉及市内4区23个单位。从3日一早就一直工作未休息的苏学艳,又投入到这一新任务的组织和联系之中。从4日晚上开始联系,一直忙到5日凌晨4时才完成名单汇总、分组、打码等前期准备工作。与此同时,她还要负责抽调人员组织医院的采样队伍,给大家进行紧急培训以及准备物资保障。就这样,苏学艳和同事们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5日早晨8点,新组成的16人采样队装备整齐、准时出发了。从1月3日到1月5日,连续三天,苏学艳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不眠不休,累了闭会儿眼,喝点水,一件件事安排下来,她就一件件事处理解决。

机器人24秒出早餐(最快速度出报告)(2)

苏学艳一遍遍教队员如何穿脱防护服。

既要保护医护人员安全又要做他们的心理医生

1月5日傍晚,医院接到通知,组织17人的采样队伍连夜到桥西区4个街道办事处进行核酸检测采样。1月6日,医院又接通知,组织35人采样队伍到多个社区进行采样。诸如此类,在十多天里一次又一次安排下来,有时是半夜、有时是凌晨,命令随时下达,或去藁城、或去新乐、或在市区,都是要紧急组织队伍、迅速赶赴一线。依靠认真负责的精神和科学调度,苏学艳和同事们在保证医院正常运营的基础上,一次又一次及时圆满完成了外出核酸检测采样任务。

1月18日,苏学艳带队到位于高风险区藁城区的一处隔离点,开展核酸样本采集和隔离人员护理工作。她认真检查隔离区管理和护理人员工作情况,重点查找防护的细微环节问题,特别是分区、防护服、消毒用品使用等情况,发现个别人员在隔离点互相接触时防护意识不强等问题,反复提醒相关人员严格落实防护措施。

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她十分关注在隔离点的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护士心理状况,其中发现一位年轻护士穿上隔离服有头晕、头疼等反应,她立即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缓和紧张情绪,很快解决了这位护士的心理问题。

机器人24秒出早餐(最快速度出报告)(3)

每天单位巡查不停。

以院为家的她有时只睡两三个小时

在突发疫情之下,应急措施迅速出台。由于今年在抗疫工作中,核酸检测采样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医院经常接到紧急指令。无论白天还是黑夜,苏学艳总是时刻准备着处理各种问题。与此同时,有一千张床位的医院还在正常运营,人力、物力资源有限,苏学艳依靠管理经验进行了科学组织调度,合理保证人员休息调整,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人的力量。做到人尽其用,既保证本院患者医疗护理和医院发热门诊及院内核酸采样需要,又保证外出防疫任务的顺利完成。

由于医院承担了深入高中风险区和隔离点核酸检测采样工作,稍有不慎就有感染的风险,最长一次,他们在藁城区连续工作了18个小时,风险程度高,劳动强度大。为保证防疫任务顺利安全完成,苏学艳以院为家,夜以继日地在医院值守,做好院感防控,有时只睡两三个小时,甚至连续两天不睡。

对担任防疫任务的同志,她既热情帮助,又严格要求,特别是对去隔离点和高风险区的同志,她总是热情鼓励和贴心安慰,帮助他们解决所有的实际困难,同时她又坚持进行严格培训和管理,亲自示范穿脱防护服,每个防护细节都认真要求,还到隔离点进行细致检查、现场指导。

据了解,在医院党委的领导下,苏学艳团结带领相关科室的同志们,坚持奋战在防疫第一线,顺利完成各项任务,从1月初至石家庄陆续重启,医院相关医护人员无一人感染。而这也成了她最欣慰自豪的事。

机器人24秒出早餐(最快速度出报告)(4)

为市民进出进行手消。

疫情期间没空照顾父母 春节一家无法团聚

2月9日,记者采访苏学艳时,她在医院很忙。由于石家庄重启,越来越多的人回家要做核酸检测,因此近几天,医院采集核酸的任务十分繁重。为了让大家尽快拿到检测报告,医护人员人歇机器不停歇,24小时连轴转,争取以最快速度出报告,好让大家能顺利回家过个团圆年。

别人都在准备回家过年,而苏学艳却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如今医院病人逐渐增多,她分管护理部,时刻做好院感防控工作成了她最关心的事。每天都要多次巡视检查,四处部署工作,从早忙到晚。从1月3日至今,苏学艳一直坚守在岗位上,没有休息过一天。

再有两天就过年了,可苏学艳却依旧要守在单位。这个春节,她要在单位忙,女儿在北京上学不回家,家里耄耋之年的父母独自在鹿泉区,从疫情开始至今,她一直没空去照顾父母,快过年了,她也顾不上给老人帮忙做点事。说起家人,她一脸的愧疚。“父母很担心我,经常打电话,他们说让我别担心,让我要照顾好自己,注意休息。”苏学艳说,父母让她在外面安心工作,要为人民多服务,这个时候他们这些医务人员就应该顶上去,让她不要担心家里。

这个春节,她和她的家人注定无法团聚。“我们想着过年时和他们试着视频连线一下,大家在网上尝试团聚。”苏学艳说。比起对家人的愧疚,苏学艳表示,她更担心的是那些在外的同事们。“这个春节,我们至少有109位医务人员要坚守在一线,他们过年也不能回来,我更心疼的是他们。”

接受采访时,

苏学艳更多提到的是一线的医务人员。

她说,自己虽然累,

但她更担心一线人员。

“我的这些付出都是应该的,

只要大家都安好,

就是我们医务工作者最大的幸福。”

苏学艳说。

文/燕赵晚报融媒体首席记者 南开宇 李惺 图/受访者提供

致敬!

伟大而平凡的摆渡人

来源: 燕赵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