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无信不知其可也(领袖用典人而无信)(1)

人之无信不知其可也(领袖用典人而无信)(2)

巴基斯坦认为“诚信比财富更有用”,中国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两国传统文化理念契合相通。

——主席在巴基斯坦议会的演讲,2015年4月21日

人之无信不知其可也(领袖用典人而无信)(3)

2015年4月21日,国家主席在巴基斯坦议会发表题为《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 开辟合作共赢新征程》的重要演讲。

原文

人之无信不知其可也(领袖用典人而无信)(4)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

人之无信不知其可也(领袖用典人而无信)(5)

此语出于《论语》,说明孔子对“信”的重视。在《论语》中,“信”有三重含义:第一重也是最重要的是信仰,二是受人信任,三是要守信。

孔子说,人若无信用,那是万万不行的。就像牛车、马车没有木销子,还怎么行走呢?

孔子把个人信用看做为人立世的重要关键点,没有信誉的支撑,就没有人格的树立。所以,《论语》里又说:“民无信不立。”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没有信义,就没有立世之本。

“无信不立”,对个人如此,对国家更是如此。中国人对于“信”的重视与巴基斯坦人所说的“诚信比财富更有用”契合相通。

中巴交往历史久远,中国汉代使节张骞、东晋高僧法显、唐代高僧玄奘的足迹都曾经到过这里。言及于此时分别引用中巴关于诚信的名句拉近了两国的距离,也意在指出,中巴两个古老文明之间很早之前就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曾在多个外交场合引用古语,阐述中国人重诚守信的的理念,强调“信”在东方价值观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孔子家语》里说:“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意思就是国家一言之信,胜过万马千军总之,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国家而言,信都是立身之本。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

人之无信不知其可也(领袖用典人而无信)(6)

人之无信不知其可也(领袖用典人而无信)(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