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全球每年都有80万人选择轻生,而日本从1997年开始,每年都会有3万左右的人选择轻生在1998年的一整年内,日本的自杀率突然增高了35%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15岁到39岁的人群而且根据最新的统计光是在2021年的10月份内,日本就有2153人选择轻生,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日本最有影响力的三位作家?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日本最有影响力的三位作家(那些著名的日本作家)

日本最有影响力的三位作家

据统计,全球每年都有80万人选择轻生,而日本从1997年开始,每年都会有3万左右的人选择轻生。在1998年的一整年内,日本的自杀率突然增高了35%。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15岁到39岁的人群。而且根据最新的统计。光是在2021年的10月份内,日本就有2153人选择轻生。

日本出版了很多《自杀指南》之类的书籍,专门研究怎么个自杀法更有意思。为什么日本的自杀率如此的令人瞠目结舌呢?背后有没有一些深层次的原因?今天我们试着从日本四名著名作家的自杀事件来一探究竟。这四位作家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其中还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按自杀的时间,分别是:芥川龙之介、太宰治、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但为了叙述方便,先从太宰治讲起。

《人间失格》作者——太宰治(自杀时间1948年,39岁,患有抑郁症)

太宰治的尸体是6月19日被人发现的,这一天刚好是他的生日,生日忌日同一日,后来日本国民为了纪念他,把这一天定为“樱桃忌”(太宰治的其中一部作品叫《樱桃》)。太宰治是畅销书《人间失格》的作者,他是1948年6月13日与女粉丝一起投河自杀的,在这之前,他尝试过四次自杀,试过吃安眠药、上吊等,均以失败告终,曾经有一次约女朋友去跳海自杀,结果女朋友死了但他却没死。但他锲而不舍,努力自杀,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五次携女粉丝一起投河自杀成功,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太宰治

太宰治是个富二代,也是个学霸,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文学天赋,他最崇拜的偶像是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26岁时凭借自己的作品《逆行》入围了“芥川奖”候选,但最终落选。到了第二届“芥川奖”评选时,他又非常狂热地想要入围,还给其中一位评委佐藤写了央求信,但被另外一位评委拒绝了。拒绝理由是觉得他有精神方面隐患——这一点其实在太宰治的很多作品中都有所折射,他似乎生来就对整个世界抱有一种阴郁和悲观的看法,如果不是患有抑郁症,又怎么可能会三番五次自杀?1948年创作完《人间失格》后,他的精神状态已经虚弱到了极点,也就是在这一年,他终于自杀成功,践行了他在《人间失格》多次出现的一句话:“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人间失格》在二战之后由新潮文库发行,已经累计超过六百万本,超过夏目漱石《心》(こころ)的累计发行数。

人间失格

《罗生门》作者——芥川龙之介(自杀时间1927年,35岁,)

上文提到了“芥川奖”。芥川奖是日本文坛的重要奖项,是为了纪念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而设立的,芥川龙之介就是著名电影《罗生门》的原著作者。芥川在一个很奇葩的家庭环境长大,他八岁的时候母亲疯了,然后父亲娶了母亲的亲妹妹(小姨子)做老婆,芥川的小姨妈变成了继母,但带大他的却是大姨妈。身为“疯子的儿子”的自卑和恐惧,加上凌乱的家庭架构,对芥川的性格起到了一定的影响,据他说,“我从未在我母亲那里感受过母爱”。他的作品,笔锋很冷,在他的作品《河童》中,一个河童胎儿因为害怕传染到父亲的精神病,因此不肯出生,可能就是芥川自己的心声。在《罗生门》这篇小说中老妇人在死人堆里把头发的描写,让人不寒而栗。

罗生门

到了1927年,也就是芥川35岁的时候,他服用了大量的安眠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7,那天是月24日。人们在他死后的枕头上发现了一封《给老朋友的信》,其中一句写道:“自杀者也许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自杀。我们的行为都含有复杂的动机,但是,我却感到了模糊的不安,为什么我对未来只有模糊的不安呢?”芥川年纪轻轻就选择了自杀,其实给当时很多日本作家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并深深地影响了他们——太宰治,或许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太宰治,步了他的后尘。

芥川龙之介

《金阁寺》作者——三岛由纪夫(自杀时间1970年,一次用了三种自杀方法致死)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到的自杀作家,是三岛由纪夫,这也是在日本文坛举足轻重的角色,是个很有个性的人,他见过太宰治,并当面表示他不喜欢太宰治的作品。他的作品有《禁色》、《夏子的冒险》、《潮骚》、《金阁寺》等,获得过三次诺贝尔奖提名,但一次都没获奖。但诺贝尔奖的“落榜”并不是导致他想不开的原因,他自杀的原因是因为日本战败投降。

三岛由纪夫

三岛由纪夫从小尚武,一直想参军但没被选上,后来日本战败,他感到无比的耻辱和愤怒,看着天皇权威的日渐衰落,他时常会生起一股莫名其妙的无名火。1970年11月25日,他带着他自己的私人武装“盾会”四名成员,绑架了自卫队总监部师团长,要挟下面八百多名自卫队官兵发动兵变,推翻现有的宪法,让自卫队重新成为“勇敢的武士”,恢复保卫天皇的传统,但没人理会他。兵变发动失败,沮丧的三岛由纪夫随后退回了室内,启动了他的自杀计划。他的自杀过程是一个极其恐怖的过程:他先用短刀把自己的腹部切出了一个口子,肠子全留了出来,但没死。随后他一旁的“盾会”成员用刀帮他砍头颅,但连砍三次也没能把他的头颅砍下来。疼痛难忍,于是他改为咬舌自尽,但又失败。最终是另一名随从进行第四次帮他砍头,折腾了好半天,终于把他了结,完成了他的自杀计划。

金阁寺

《雪国》作者——川端康成(诺贝尔得主,自杀时间1972年,73岁)

再来讲一下另外一位自杀作家——川端康成。这位可是正儿八经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前面说到,三岛由纪夫三届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分别是1963年、1965年、1968年,都没获奖,而1968年的诺奖最终颁给了川端康成的《雪国》、《古都》、《千只鹤》。说起来太宰治和三岛都是川端的后辈,芥川奖时否决掉太宰治的“另一位评委”,就是川端,太宰治因为此时经常对川端怀恨在心。传单比较喜欢三岛,倒是经常推荐三岛,三岛也很尊重他,某种意义上讲,他是三岛的老师。1968年川端获奖后谦虚地表示:“托三岛由纪夫的福,他前年便进入候选人,因为太年轻不行,所以才让我碰上了。”

川端康成

三岛自杀的时候,川端曾亲临现场,不过他到场的时候,三岛已经自杀气绝了,这件事对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他表示“该被砍下脑袋的是我!”。川端有着一个很悲惨的童年,至亲的人相继去世,其实他的性格深层次也有阴郁的一面,在他的代表作《雪国》里有这样的句子:“一个人如果死得快乐,如果认为死是一种恒久的解脱,世人就不应该为他叹息,因为快乐的死亡总好过灵魂里面最深层次的疼痛。死亡是极致的美丽,死亡等于一切理解。”1972年4月16日,也就是他的学生三岛由纪夫自杀的二年后,川端嘴含煤气管,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没有留下任何遗书,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自己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雪国

作家之所以是作家,是因为他们具有一套成体系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称之为思想体系。他们的思想观念,通常会折射和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换言之,其实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作者思想的投射。而著名作家之所以能成为著名作家,作品之所以能畅销,是因为作者的思想和读者有共鸣,被读者认可,所以被推祟。从这个角度来讲,著名作家的思想体系其实代表了某一部分读者的观念和价值取向。反之,由于著名作家的作品被大量发行、流通,所以他们的思想又发过来会影响、引导甚至引领读者和社会大众的思想。我们这时候不难想象中国古代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清朝时期让文人墨客谈虎色变的“文字狱”——欲毁灭一个人的思想,就先毁灭它的传播渠道。

以上的四位日本作家,他们的名气、影响力都是非同小可的,其中一位甚至是诺贝尔奖得主,作品更是常年位居畅销书榜首,还有很多作品被改编拍摄成影视作品广为传播。可想而知,作为名人和“公众人物”的他们,对本国国民的影响有多深?而他们却不约而同的,纷纷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最年轻的只有35岁(芥川龙之介),反观这些年来日本居高不下的自杀率,从中不难窥到一些端倪,或许,造成日本社会的高自杀率,几位著名作家“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