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工业革命整体分析(英国工业革命进化史)(1)

羊是温顺的动物,在英国这个奇异的国度里,羊能吃人。”英国空想家莫尔在其名著《乌托邦》,是这样评价英国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动的起源应当追溯到中世纪英国的田亩制度。在15世纪以前,英国经济主要还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独特的海洋温带性气候让小麦与土豆这些农作物拥有广泛的市场。

英国工业革命整体分析(英国工业革命进化史)(2)

圈地运动

敞田制,是英国当时大多数地区所采用的田亩制度,每户农民可以从庄园领主手中分得一些土地来使用,称之为“条田”。拥有条田的村民,拥有继承权和转让权,可买可卖。

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欧洲迎来了大航海时代,美洲的金银大量流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的物价上涨,引发了“价格革命”。英国的气候适合种草养羊,是欧洲重要的羊毛产地,一度占到英国对外贸易的九成以上。英国国内的消费者,并不喜欢本国的羊毛纺织品,绅士贵妇们更喜欢来自中国的瓷器和丝绸。新航路的开辟,让色彩丰富和质量优良的英国棉织品在海外畅销起来,从穿的衣服到装饰的窗帘,供不应求。从1520年到1620年的100年间,英国羊毛价格上涨了3倍,生产粮食和经济利润远比不上养羊带来的利润。

在利益的趋势下,英国的贵族领主们纷纷圈地养羊。原有的佃户与领主间的租约被撕毁了,城里拥有大片纺织工厂的资本家竞价获得了土地,佃户失去赖以为生的土地,沦为“无产者”。暴力对抗不是圈地运动的主流,佃户通常会与领主达成协议。这也解释了,英国社会为何经历了所谓“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却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社会动荡,更没有经济崩溃。

英国工业革命整体分析(英国工业革命进化史)(3)

当贵族将农民赶出土地以后,农民便只能举家流浪于城市,寻找一份苦力作为工作。在工业革命兴起之前,这些农民到处流浪,威胁着英国的社会治安。资产阶级新贵族们倒是喜闻乐见“你们可以来我的工厂干活啊,每个月会发工资的。”纺织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劳动,甚至流浪在城市的农村儿童都沦为工厂的童工。农民变成了工人,衣食都必须通过市场获得,这无疑扩大了市场规模。市场扩大又刺激了纺织业的技术改造,加速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圈地运动不仅仅是为资本家与贵族带去利益,它还重塑了英国社会。圈地运动后期,伴随着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土地不断集中,大农场生产模式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英国粮食的单产量平均提高了46%,其中燕麦的单产量更是增加了78%。除了粮食以外,农场的牛奶、肉类的产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了保障。

英国工业革命整体分析(英国工业革命进化史)(4)

工业革命

1733年,英国人凯伊发明了织布的飞梭。但是殖民地对纺织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纺纱机的效率跟不上,求购价格越来越高。1764年,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竖直纺锤的纺织机,效率提高了8倍,并以他女儿珍妮命名为“珍妮纺纱机”。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这种机器纺出的纱线坚韧而结实,克服了珍妮机的缺点。纺纱厂在英格兰西北部地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从此工厂这种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诞生了。

英国工业革命整体分析(英国工业革命进化史)(5)

1705年,苏格兰铁匠纽克曼发明了世界第一台真正的蒸汽机,用于矿井的抽水和灌溉,但是缺点很多,又笨重又耗煤。瓦特对蒸汽机进行了改良,实用的蒸汽机得以快速普及到各个生产领域。工业革命生产中,各工业上产部门的机械化,1825年,发明了刨床和镟床,1839年,发明了蒸汽锤,1848年,发明了镗床,制造机器所需要的主要机床先后被发明出来。

长期以来,英国的冶铁业一直以木炭作为燃料。1709年,煤焦冶铁发明,铁的用途不断扩大,在英格兰的科尔布鲁克代尔的塞文河上,甚至建设了一座大铁桥(铁已经多到用来造桥了)。英国有漫长的海岸线及内陆河道。为了运输煤炭等笨重物品,英国人首先兴起了开凿运河的热潮,1761年建成英国第一条运河,布里奇沃特运河。蒸汽动力首先被用到水上运输,1788年出现船用蒸汽机。

英国的几位工程师发明了用碎石和石块修筑硬路面的新技术,改进了公路的质量,让车辆的速度加快。1804年,有人发明了火车头,1825年,世界上第一台客运机车发明出来,并建成了一条铁路。到1850年,英国已建成通车的铁路线路接近1万公里,全国铁路网的主干结构已初步形成。

英国工业革命整体分析(英国工业革命进化史)(6)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布局,英格兰西北部成为了英国的经济中心。工业向城市的集中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农村人口开始向工业地区和工商业城市流动,曼彻斯特,伯明翰,舍菲尔德,格拉斯哥等一大批工业城市迅速崛起。1851年,英国的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英国成了初步实现城市化的国家。1850年,英国生产了世界煤产量的60.2%,铁产量的50.9%,加工了世界棉花产量的46.1%。

英国工业革命整体分析(英国工业革命进化史)(7)

工业资产阶级在人数、财富和社会力量上都压倒了土地贵族,被誉为英国社会的脊梁骨。但当时英国的政治舞台受寡头把持,工业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处于无权的地位。1811年,一个名叫卢德的英国工人捣毁机器,从而引发了反对机械化的卢德运动。工人阶级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处境,组织建立起强大的工会。工业资产阶级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激进运动,促使政府在十九世纪进行了一系列深远意义的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改革了议会,扩大了资产阶级民主,还对司法制度,文官制度,教育制度和军队进行了改革,英国成了典型的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国家。

英国工业革命整体分析(英国工业革命进化史)(8)

世界总是在不断变化的,中国靠着丝绸、茶叶、瓷器独霸天下,欧洲人眼馋,便偷学去了。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技术成果又被美国偷学去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仰仗着工匠的实践经验,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科学和技术便跟工业升级紧密地捆绑在一起。英国工业革命用事实告诉我们,重科学,懂技术,肯吃苦,到哪都不愁没饭吃!

往期文章:

为什么说,奥运会是展现国家实力的绝佳舞台?

“欧洲第一美人”,命中注定是个悲剧,这里的爱情寸草不生

英国工业革命整体分析(英国工业革命进化史)(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