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晚,千亿芯片巨头中芯国际发布公告,公司代理董事长高永岗获委任为公司董事长。同时,周子学博士因身体原因,辞任公司执行董事职务,其授权代表职务由执行董事赵海军担任。上述人事变动均自3月17日起生效。

中芯国际自此正式换帅,周子学退出管理团队,中芯国际进入“高永岗时代”。

中芯国际创始人现状(细数中芯国际6任董事长更迭真正原因)(1)

高永岗 图片源自中芯国际官网

公开资料显示,高永岗曾担任过多家企业、机构的财务或企业负责人 ,现任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0584.SH)董事及上海奕瑞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301.SH)独立董事。

从2009年起,高永岗出任中芯国际非执行董事,于2013年6月17日调任为执行董事,于2014年2月17日至今担任中芯国际首席财务官。

其实,从2000年公司初建至今,中芯国际共经历了6任董事长、5轮CEO的交替,每一次的领导人更迭都意味着一个全新的转折。

2000年4月,美籍华人张汝京带着筹集的10亿美金来到上海创办了中芯国际。除了巨额资金,张汝京还带来了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400多名优秀工程师,这些人都是中芯国际的元老级人物,而张汝京也成为了中芯国际第一任董事长兼CEO。

中芯国际创始人现状(细数中芯国际6任董事长更迭真正原因)(2)

张汝京

中芯国际在初期发展十分迅猛。2003年,公司已跻身全球第三大代工厂;2004年,中芯国际在纽交所和港交所两地同时上市,并且实现了90nm制程工艺的量产。不过,此时的急速发展却为其埋下了不小的隐患:中芯国际被台积电“盯”上了。

由于台积电成立时间较早,拥有大量专利技术,其直指张汝京的台湾团队侵犯自身的技术专利及窃取商业机密。此后,从2003至2009年,中芯国际展开了与台积电长达7年的官司之争。

这场“持久战”最终以中芯国际的二度败诉收场。此后,除了向台积电进行“割地”(让出8%股权外加2%的认股权证)和“赔款”(2亿美元),作为和解谈判的另一个条件,创始人张汝京也被迫签署竞业协议,离开了中芯国际(其实早在2005年第一次败诉后,张汝京已经让出了董事长职位,由王阳元院士接任)。

中芯国际创始人现状(细数中芯国际6任董事长更迭真正原因)(3)

王阳元院士

2009年6月,江上舟在危机中上任,接替王阳元成为中芯国际董事长。张汝京之所以选择江上舟接棒,是因为当初中芯国际的引进和框架的建立就是在江上舟的大力推动下完成的。

江上舟毕业于清华无线电专业,更是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留学并毕业于传奇名校ETH(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的博士。重压下,江上舟不负重任,相继挖来王宁国、杨士宁等业内人士重组领导班子,重整旗鼓。2009年11月,中芯国际宣布王宁国博士(David N.K. Wang)接替张汝京担任总裁兼CEO。

中芯国际创始人现状(细数中芯国际6任董事长更迭真正原因)(4)

江上舟

中芯国际创始人现状(细数中芯国际6任董事长更迭真正原因)(5)

王宁国

在江上舟和王宁国的带领下,2010年,中芯国际走出5年亏损,打了场漂亮的翻身仗,重回赢利局面。经历了大约两年的变革后,江上舟在2011年4月率领全体高管出现在公众面前,对外宣布了未来5年战略规划,并开始对外寻求新的战略投资。然而,壮志未酬,斯人已去。2011年6月,因为肺癌复发,江上舟辞世。

这里补充一点小知识。中芯国际一开始是由张汝京注册在开曼,算是外资企业,可以说是一个美籍台商带着一大批美籍和台湾工程师搞起来的。这就让中芯内部存在着三股不同势力:大陆势力、创办人势力、资本势力。江上舟在世时还可以多方平衡,不让矛盾爆发,但其突然辞世,使权威悬空,为了争夺控制权,股东矛盾激化,公开决裂,引发内讧。

当时中芯国际的台湾派领导人是王宁国,王宁国和张汝京一样,出生在大陆,成长在台湾,成功于美国,随后回到大陆来帮助大陆发展半导体产业。江上舟是支持王宁国的,可是当张汝京辞职,江上舟去世,支持王宁国的领导人都不在了,直接导致王宁国在当年6月底举行的中芯国际年度股东大会上,因获得了58.21%的反对票而落选新一届董事会成员选举。这背后的原因则源自大陆派代表,即中芯国际的最大股东——大唐电信。

大唐电信是中芯国际的战略投资人。2008年,急需资金的中芯国际引入大唐电信,以16.6%的股权换取了大唐1.72亿美金的投资。2010年8月,大唐增资1.02亿美金,股权比例由此增持为19.14%,成为中芯国际最大股东。

据悉,中芯国际在江上舟时期已经赢利,并且正持续引入新的投资方,这对大唐控股的大股东地位构成威胁,大唐可能在担心它的权益被继续稀释。虽然作为大股东的大唐派驻了两名代表——陈山枝及高永岗在董事会,但是根据中芯国际的章程,他们只能作为非执行董事,即不得干预企业的日常运营。

因此,大唐希望扶持具有大陆背景的杨士宁成为中芯CEO,以控制中芯的发展方向。就这样,由于大唐的介入,“王宁国”和“杨士宁”,这两位所代表的两大派系势力互不相让,此前早已存在但并没有激化的高管团队之间的矛盾终于彻底爆发。

2011年7月,王宁国向董事会提交了辞职申请,中芯国际再次进入动荡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张文义临危受命,出任董事长和代理CEO。张文义是江上舟在清华大学电子系的同学,曾当过上海华虹集团的董事长,陕西彩虹电子集团公司的董事长,还当过电子工业部副部长。跟江上舟一样,张文义也是有技术背景的管理人才。

中芯国际创始人现状(细数中芯国际6任董事长更迭真正原因)(6)

张文义

其实,江上舟在去世前就把张文义引入了中芯国际的董事会,希望他能来继承他的事业。在江上舟看来,张文义是其战略的最好执行者。不过张文义入选董事会的过程也受到了阻碍。在其进入董事会以及成为执行董事的问题上,大唐电信均投了反对票。好在董事会对立的两方势力最后各退一步,海外投资人方面同意CEO王宁国辞职,而大唐方面则同意推举张文义做董事长。

一片混乱中,张文义凭借他的经验和人脉暂时稳住了局面。此时,邱慈云博士(Chiu Tzu-Yin)由张文义引荐,空降至中芯国际成为CEO兼执行董事。邱慈云曾追随张汝京从台积电出走,是创立中芯的最重要副手。另外,邱慈云本身是台湾人,又是技术出身,这就稳住了企业内部一批台湾派的人心。邱慈云的接替将企业引向一个派系相对平衡,内斗大幅减少的良性发展之路。而这场争夺的两个主角,王宁国和杨士宁则以双双出局收尾。

中芯国际创始人现状(细数中芯国际6任董事长更迭真正原因)(7)

邱慈云

平稳乱局之后,张文义功成身退。2015年,张文义因年事已高辞任中芯国际董事长一职,由原工信部总经济师周子学接任。周子学在加入中芯国际之前任工信部总经济师,并历任产业司司长、副司长及电子工业部副司长等职,兼任北航等高校教授。周子学熟悉经济和产业发展,善于协调各方资源,对产业和企业的战略发展有着领袖级的见解。就交接过程来说,此次较为顺利。

中芯国际创始人现状(细数中芯国际6任董事长更迭真正原因)(8)

周子学

2017年,61岁的CEO邱慈云因个人原因请辞。由中芯国际老人,大陆背景的赵海军出任公司新任CEO。同时,时任董事长周子学,还希望中芯国际由守转攻,从技术上去挑战台积电。因此,同年10月,中芯国际宣布前台积电资深研发处长梁孟松入职中芯,同样任职CEO。赵海军负责制造,梁孟松负责研发,中芯国际自此开启双CEO模式。

中芯国际创始人现状(细数中芯国际6任董事长更迭真正原因)(9)

左:赵海军

右:梁孟松

现如今,随着董事长周子学的辞任,中芯国际迎来了第五次董事长更迭。根据新一轮公告,高永岗博士执掌中芯国际,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背景资料

早期的中芯国际属于外资企业。由于美国的政策限制,张汝京只能采用曲线的方式,先以外资的身份在开曼群岛注册公司,在上海办厂,然后到美国上市的同时也在港股上市。不过,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国有资本开始入股中芯国际,且所占份额越来越大。

- 2010年,中芯国际首次进行新股配售,国企开始入场,大唐电信一举成为了中芯国际的第一大股东(持股14.3%),上海实业为第二大股东(8.7%),台积电为第三大股东(6.9%);

- 2011年中芯国际引入大型央企集团中投公司,中投公司成为中芯国际的第二大股东(11.6%),第一大股东依旧是大唐电信,第三大股东是上海实业,三大股东都属于国有资本;

- 2013年,大唐电信的持股比例已接近20%;

- 2015年我国成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开始扶持国内半导体企业的发展。中芯国际自然是首批扶持对象,这一年大唐电信和中投公司开始减持股份,为国家基金的入场提前腾出股权空间。2015年底,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认购中芯国际47亿股新股份,持股比例达到11.58%;

- 到2016年,中芯国际的前三大股东分别是:大唐电信(17.16%)、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15.91%)、紫光集团(9.35%);

- 截至2019年底,中芯国际的最大股东是大唐香港(大唐电信),持股比例为17.01%,第二大股东是鑫芯香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一期),持股比例为15.78%,第三大股东为紫光集团(6.93%);

- 截止目前,中芯国际第一大股东是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是港交所的全资附属子公司,持股比例高达54.22%,第二大股东是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及相关权益人。该公司由原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烽火科技集团)和原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唐电信集团)联合重组而成,是国有独资公司,属于央企,持股比例为11.8%,第三大股东是鑫芯香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一期),持股比例为10.19%,第四大股东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61%,第五大股东是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一家管理新加坡外汇储备的国际投资机构,持股比例为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