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禛堪称一位奇人,生于明末,长于清初,为避皇帝讳,曾先后改名“士正”、“ 士祯”,一生文政兼从,从政,曾官至刑部尚书;为文,被誉为清初的“诗坛泰斗”、“文坛领袖”。

鸿鹄鸟即为湖边鸟(王士禛将至桐城被误读)(1)

王士禛

在他流传下来的诗作中,有一首《将至桐城》,这首诗虽不是王士禛的代表作,但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被编入了一些小学教辅材料。奇怪的是,不仅介绍这首诗的有关资料非常简略,而且在对有限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之后,发现目前对《将至桐城》诗意的解读,有很多错误之处,尤其是最后四句,更是南辕北辙。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原文,再逐一剖析,力求正解。

溪路行将尽,初过北峡关。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乡信凭黄耳,归心放白鹇。

龙眠图画里,安得一追攀。

鸿鹄鸟即为湖边鸟(王士禛将至桐城被误读)(2)

王士禛诗集

有人认为,《将至桐城》是一首回乡时的作品,其背景不详。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通过诗中的描述和其他资料,是可以找到蛛丝马迹的。

从诗的题目和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是刚过了位于安徽桐城北面的北峡关,并往桐城方向走,也就是说,他是自北向南而行,而王士禛的家乡是山东淄博,越走离家乡越远,所以这肯定不是一首表达归乡之情的诗。

哪他到安徽去干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又是什么?我在王士禛的生平年表中,发现了这样的记载:

清康熙二十三年甲子(1684年 )

十月,迁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十一月,奉命祭告南海。十九日,启程。除夕,至宿松。

这是唯一能查到的王士禛到过安徽的证据。上面所说的南海,是指处于广州的南海神庙。宿松就属于安徽,距桐城一百多公里,位于桐城西南方向,古时候应该是从安徽到广州的必经之路。由此可以推测,1684年11月,王士禛奉旨到南海神庙祭告,途径安徽,在除夕前(1685年元月)快要到桐城的时候,写了《将至桐城》这首诗,再联想到诗中的“红叶”一词,时间、地点都非常吻合。

鸿鹄鸟即为湖边鸟(王士禛将至桐城被误读)(3)

如今北峡关、桐城、宿松的路线和位置示意图

对《将至桐城》这首诗的曲解,集中体现在后面四句上。

包括一些知名网站在内,目前对最后四句几乎清一色地解释为:

“乡信凭黄耳,归心放白鹇”:将家书托付给黄耳灵犬,思乡的心由白鹇鸟带回故乡。

“龙眠图画里,安得一追攀”:眼前就是龙眠居士李公麟所描绘的龙眠山水,我能否仿效前贤归隐此地,终老斯乡。

如果仔细研究,就可发现这样的解释很勉强,疑点颇多。

疑点一,“凭”字从来没有类似托付的意思,“黄耳传书”也只是用来比喻传递家信,王士禛远在千里之外,不可能写出托付灵犬传递家书这样的诗句。

鸿鹄鸟即为湖边鸟(王士禛将至桐城被误读)(4)

黄耳传书示意图

疑点二,白鹇体色洁白、翎毛华丽,自古以来就是名贵的观赏鸟。但它属于大型鸡类,一般很少起飞,只有在紧急情况或夜栖时才飞上树,没有长途飞翔的能力,而且在地上的活动范围也很小。因此,绝不可能把白鹇当作鸿雁一样,成为传递远方思念之情的意象,那么目前对此句的解释就是错误的。

鸿鹄鸟即为湖边鸟(王士禛将至桐城被误读)(5)

白鹇

疑点三,最后两句如果真的表达了归隐之意的话,前一句说思念家乡盼望回去,后一句马上又想隐居在异乡,岂不是前后矛盾?另外,根据我推断的时间,此时春节将近,在外之人的思乡之情会更加浓厚,这时候冒出归隐龙眠山的愿望,显然有违常理。

要解读一首诗作,必须结合时代背景、作者心理、性格特点等,才能更加全面准确。

在古代,通常官服上不同的图案代表着不同的官阶。1684年,王士禛的官职是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官阶大体上为五品,而清代五品文官的官服上,所绣的图案正是白鹇。所以,我认为,诗中的“归心放白鹇”,是采用了借代的手法,直白地理解就是把“归心”放在身上,实际上是藏在心里的意思。

鸿鹄鸟即为湖边鸟(王士禛将至桐城被误读)(6)

清代五品文官 白鹇补子

另外,王士禛素有纵情山水的嗜好,每当投身美景之中,便诗兴大发,为此留下了数百首与之相关的作品。北峡关雄踞于桐城和舒城两县之界,古时候险峻而奇秀,名震天下。而桐城龙眠山集江北名山之秀,蜿蜒俊逸,风景绝佳,历来为文人雅士所钟爱。

置身于这样的风景之中,王士禛肯定是欢喜雀跃,喜不自禁。但因为皇命在身,时间上不允许他随意游山玩水,发出“安得一追攀”的感叹,才符合王士禛的性情。由此可见,诗中的“龙眠”十有八九指的是龙眠山,而非龙眠居士李公麟。

鸿鹄鸟即为湖边鸟(王士禛将至桐城被误读)(7)

龙眠山风光

综合上面的分析,《将至桐城》的轮廓就越来越清晰,对这首诗的解读也就相对容易多了。

当年,王士禛奉命赶往广州公干,来到安徽境内,跨过了雄峻的北峡关,看到了龙眠山苍峰翠谷、峭壁清流的旖旎风光,马上要进入桐城,而桐城又是江淮文化圈的发祥地和集中地。他想到时近年关,本是亲人团聚的时刻,但自己年已50岁,却仍然远离家乡,奔波在外,身处美景之中也不能仔细游览,心中感慨万千,便写下了《将至桐城》这首诗。

鸿鹄鸟即为湖边鸟(王士禛将至桐城被误读)(8)

王士禛

我认为,这首诗的正确解释应该是这样的:

临溪的道路快要走到尽头了,我也刚刚翻过了舒城和桐城交界的北峡关。道路两旁树上的叶子已经红了,夕阳照耀着远处无数的山峰。家里的情况全靠家书传递消息,回家团聚的念头也只能深深埋在心底。而眼前龙眠山的风景如诗如画,不知怎样才能攀登游览一番。

你认同我的观点吗?


我是@琳琅文斋,此文只愿厘清事实,去伪存真。敬请方家雅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