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直到学佛之后才发现很多成语故事来自于佛经,比如“盲人摸象”,这个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成语。

我原以为盲人摸象的教育意义是:看待事物不要以偏概全,要看全局、全貌。但其实它的佛理是:“象”比喻的是“佛性”,“盲人”比喻的是处于无明状态的众生。众生因为“无明”这个认知障碍,见不到佛性。只有通过修行,去除无明,才能见到真正的佛性。根本不是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佛陀是见到佛性的人。但佛陀是见到终极真理的人吗?佛性=终极真理?

不错,佛陀有五眼六通,有“十力”,知过去未来。但别忘了,佛陀也有“十四无记”,佛陀用“毒箭喻”来解释他不愿去钻研这“十四无记”问题的原因,说它们对解脱不重要。但处于无明状态的我们,就是想知道“宇宙是有限还是无限的”这类问题的答案,该怎么办?如果佛陀不回答,该找谁去询问答案呢?

“世界的面貌与认知结构(也就是脑结构、意识)有关”。如果这句话是对的,那么所谓“终极真理”可能并不存在。或者说,所谓“真理”,都是某个阶段的产物。过了这一阶段,由于认知结构的变化,原来的真理变成了谬误。当然,阶段与阶段之间真理的过渡可能不会那么突兀,因为认知结构的变化本来就不是突兀的,而是渐进的。未来的人可能嘲笑我们现代人:“你们竟然不知道3和4之间还有一个整数,哈哈哈!”我们会一脸懵:“3和4之间怎么可能还有一个整数?绝不可能!”确实,由于脑结构的进化,未来人的大脑和我们现代人完全不同,他们确实发现3和4之间还有一个整数,并且依据这个理论发明了时光机,所以他们才可能和我们见面。

所谓的“佛性”,或者“本来面目”,可能只是某种认知结构的产物,还不是终极真理。当然能见佛性还是很不错的,毕竟“十力”、“五眼六通”不是我们常人所具备的能力。但即使我们的脑结构都进化成佛陀,我们都见到佛性,都具备种种超凡的能力,我们也还没见到终极真理,我们仍然有“十四无记”的问题得不到解答。我们的大脑也许还会继续进化,还会见到一些匪夷所思的现象/境界,具备一些匪夷所思的能力。甚至,大脑的进化永无终点,最终超出神佛无限远。

关于“十四无记”

佛陀不回答的十四个问题,归纳起来实际上只有4个问题:

1 我们所处的宇宙会不会一直存在?有没有可能突然消失?

2 我们所处的宇宙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3 灵魂和身体是合一的,还是分开的?

4 佛死后,佛还在不在?

关于“认知结构”

真理怎么来的?真理在哪里(1)

认知结构不同导致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完全不同。上图中的猫、狗、人,由于大脑结构不同,导致他们看到的同一物体,竟然具有完全不同的形状。即使是同一物种,比如人,由于脑结构不同,看到同一景象时也会有完全不同的感知,比如色盲者和视觉正常的人。由于脑结构的进化,我们和原始人看到的世界可能有些许不一样,或者完全不一样。如果有外星人,他们的大脑可能和我们完全不同,因此他们眼中的宇宙可能和我们完全不一样,他们可以瞬移,而我们的移动却受光速限制。我们的意识和他们可能完全没有交集,这导致我们彼此无法感知:我们不可能感知到他们的存在,他们也感知不到我们的存在。

3和4之间可能还有一个整数?见下图某乎的一个回答:

真理怎么来的?真理在哪里(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