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雁荡

作者:安多民

奇山娇岭,虎岩龙湫,处处茂林修竹,满目瑶草琪花,转身便雾笼幽壑,移步即瀑挂青峰。恍惚中走进人间仙境,梦幻里又相遇世外桃源......人一旦走进山中立刻就会目不暇接、赞叹不已。景便如诗如画,人即如醉如痴,这究竟是何方处所?哦!原来是中国东南第一山的雁荡山。

额尔古纳游记散文(安多民散文佛缘雁荡)(1)

雁荡山。图片源自网络。

雁荡山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因山顶有湖,南归北往的大雁常聚于此,故名。雁荡历史悠久,享誉东南,开山于南北朝,兴盛于唐宋,自古多有文人墨客接踵而来,悠游题咏、图画写生。因域内奇山异洞,如画似锦;佛寺道观,蕴古藏幽。所以被人们称之为海上仙山、寰中绝胜,以致成为全国十大名山之一。据资料介绍,整个雁荡景区又分别为灵峰、灵岩、大龙湫、显胜门、三折瀑、雁湖、仙桥和羊角洞等八大景区,相对独立又依徬相连。

西泠印社秋季雅集活动一结束,我便来到雁荡山。

这已经是第二次了,应该说是故地重游。真是,几回回梦里到雁荡,山亲水亲茶更甜。心想,恁多年,雁荡山别来无恙否?老友们一切还好吧?

第一次来雁荡是在卅年前,那次因俗务在身,来去匆匆,只待了短短一星期,所见所闻、所逛所游仅仅是雁荡山这颗硕大明珠的浅浅一层外表而已,真正内在的博大秀丽可以说还没有领略到,然雁荡的奇秀却已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

那次我住灵岩寺。灵岩寺长老显广和尚慈悲热怀,陪我同游小龙湫,汲水煎茶,举盏唱和,回想如昨。

其间还认识了当地书法家金明雪、董金权几位先生,董先生还偕我到温州拜访了书家林剑丹先生,那时林先生就已经是当地书法名家、西泠印社社员了。

此次重游,时间宽松,就悠哉悠哉放慢脚步,并依时间顺序记录这次游踪吧。

首先,经杭州友人介绍,雁荡山灵峰景区内的古寺雪洞环境幽静,再加上寺僧古道热肠,就选此处为第一站。

雪洞又称碧宵洞,人们俗称北碧霄,著名佛寺,在灵峰景区内。过观音洞,绕白云庵,沿溪西进,经过一处窄窄山峡即看到一座汉白玉石牌坊,上书斗大两字:“雪洞”。

然后过牌坊,登之字形石阶直至山腰,朱门白石,背靠巨嶂,凌空翼然,古寺悬于云间。

额尔古纳游记散文(安多民散文佛缘雁荡)(2)

雪洞山门。图片源自网络。

寺僧显敏引路,给予暖水瓶和一应洗漱用具,开门安顿,当即住了下来。冲一杯山茗,香气氤氲;开窗通风,阳光直入。仿佛感觉到佛光温暖,甘霖泽润。

窗外,青篁如帐,松涛如咏。对面顶天立地的五老峰遮了大半个天空,如铁甲将军威风凛凛,南碧宵寺正对面相迎,它透过松竹枝叶之翠幕镶嵌在铁嶂石壁中。俯视崖下,清溪蜿蜒,怪石嶙峋,林涛阵阵,溪烟袅袅。巡看周遭,紫竹林、白云庵、太极坛、崇文亭、果盒桥、凝碧潭等景点如盆景般依次装点山间。松林、竹海、清涧、流水尽收眼底。不觉诗心萌动,口占一绝云:

连绵翠玲秀东南,

雁荡溪烟泛雾岚。

俯瞰人间盆景好,

亭亭玉树照清潭。

尽日里游山,闲下里或吟诗作画,或寻幽探微。不觉数日,新鲜感渐消,便欲往他处,遂告辞寺僧,赠画数幅,致谢再三,辞别雪洞。

至灵岩寺,寺僧说显广方丈在我离开雁荡的第二年便驾鹤西游,闻之不胜悲悼,心不忍住。于是到大殿焚香三炷,双手合十,躬身下拜,泣句祷祝恩师,往生极乐,早登莲界。

前次游,只是雁荡之皮毛,仅及外围。今番时间宽余,那就尽量深入一些,去能仁寺吧。上次未去,这次必访。朋友介绍说,庙里有能书善画的了法师傅。

额尔古纳游记散文(安多民散文佛缘雁荡)(3)

能仁寺全景。图片源自网络。

自古以来,雁荡为宗教圣地,传有佛寺十八,多处道观,星散于山中各处。名山古刹,引得香客云集,香火极盛。如今,雁荡山最大佛寺非能仁莫属。

甫一进庙,便见主持了法和尚笑脸相迎。知我从西泠来,便带我先看各大殿的书法绘画,其中多是他的手笔,并讲解其中主旨、意趣,得意时放浪相视一笑,应属灵犀互通、彼此会意。

寺中几日,影响颇深者是每至深夜,寺鼓咚咚,缓急自如,由慢到急,时而深谷足音,时而沉雷千里;时而雨点急骤,时而浪涛汹涌......这是暮鼓。

晨钟呢?每日天麻麻亮时,叮当——叮当——叮当......寺内高高的钟楼便响起来。悠哉,悠哉,那穿越时空的金石之声,一声声一阵阵打破山谷的宁静,唤来了黎明的朝暾。

此时,我也上到钟楼,立于敲钟僧背后,双手合十,静观他优曼的动作,注视他凝重的面孔,聚精会神倾听他宏朗的诵经声,体味他如梦似幻的专注神态:他那半眯半睁的双目似已入定,似在瞻望西天雷音寺的千朵莲花、万绺金霞......

而他如叙如诉、似诵似唱的经声,一句句一声声撞击人心扉敲打人灵魂,然后飘散在鼎火炉烟的雾气中,在黎明前的夜空中回旋、流动、激荡、传远......

寺有镇山之宝大铁镬,口径七尺,高近四尺,重三万七千斤,相当于现在的11吨重,传说一次煮粥够900人吃。寺外有燕尾瀑,也雁荡一景。

要能住遍十八寺,便有灵感来心头。我来雁荡虽属故地重游,但不想闲逛,不想漫游,只想采摘云霞、汲取溪泉、体验佛道、增进见识、或许可能给今后诗画创作增加一点动力、一点营养。先贤有言: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此次虽莫得万里,而万卷尽在山景,愿多与雁荡多相处些时日方为目的。

在能仁寺参访小住几日,经同修善参兄引荐,又移居普明寺。

一进普明山门,有石刻四大金刚相迎,威风凛凛、庄严有灵。四大金刚后面有路,乃层层石阶,上通方丈。善参师兄从金刚身后闪身出来,接过行李,带我去见当家师傅。

额尔古纳游记散文(安多民散文佛缘雁荡)(4)

灵岩寺。图片源自网络。

当家师傅正法,本省洞头人士,五十出头,清癯身材,精神矍铄。举止大方,有仙人风。思维敏捷,双目炯炯。睿智博学,谈吐不凡。身手矫健,举步生风。慈眉善目,笑如菩萨。与我一见如故,礼让寒暄,互相问好。师傅热情,敬我入上座,醴泉烹茶,亲切问候。

善参居士,俗名管恒常,江苏人氏,企业家。文质彬彬,风度翩翩,心怀坦荡,光顶笑目,具罗汉相,一眼看去便知有大果报。他闲暇常来普明,几乎以寺为家。

入住普明有归家之感。正法长老关怀,把我当做贵宾,礼宾上座,进斋时请我同桌,举箸共膳,还特聘请我为上海赵朴初研究会顾问。在普明,上下一应僧众香客皆以礼相待、和睦相处;相互融洽,亲如一家。

普明寺属大龙湫景区,居观音峰下,徬金竹涧畔,南有鳌鱼神峰护卫,北依木鱼像石靠山,两鱼捧珠,双峰耸翠;文武二将,左右耸峙。普明宝刹,日月拱卫,此间真乃风水宝地也。

额尔古纳游记散文(安多民散文佛缘雁荡)(5)

作者与正法和尚。图片由作者提供。

静修打坐时,往往想念起从前的老友们,欲数次打听他们消息,又往往作罢。想,偌大的雁荡山,大海捞针,谁会知道他们如今人在何处?

一日,正在师傅寮房中谈坐品茗,善参师兄在旁边作陪。另外还有北京、无锡客人数位,环坐一室。善玉女亭亭淑立,双手捧茶。银盘玉壶,纤指琼杯。茶色琥珀,茶香茉莉。氤氲飘散,弥漫僧寮。浓香扑鼻,醉人心魂.....给人幻象,恰如瑶池仙会,雅集灵山,更似众贤论道,参禅琳宫。茶巡三杯,开言趣事。

这时突然师傅手机响起,随即面带神秘微笑对我说有一宿友来访。谁?猜!我茫然,提醒:一位书家……一时摸不着头脑,低首沉思。半晌,师傅点醒一句。哦!对了!一拍手,我喊一声:金明雪!正是!啊!猜着了,师傅颔首。

啊!寻访多年而不得,今日突然从天降,哪有这等好事(喜讯)!常言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信然。

我喜问其故,正法师说他在朋友圈发了我一段画画视频。闲日里我在寺中随意涂抹几笔,未想竟被师傅摄录。想必明雪在正法朋友圈内,要不他怎能如此神速地得知我在普明寺呢!后来据说他在雁荡各寺常有走动,普明寺尤勤。想必他也是禅修居士、普明寺常客。

这下可要感谢正法师牵线之功哟!

那可是卅年前,我首游雁荡结识的好友啊!因同好书画篆刻,遂成至交。谁知一别卅秋,再未相见。皆因人事纷繁、世事多变,换岗下岗,东往西来,加之远隔千里,彼时又无手机之便,只是利用信函联系,记得我还把一本出版的印谱邮寄与他,之后便失去联系。谁料,此日此时此地,旧友突然现身,我欣喜之情难以言说,在师傅面前略有失态也竟自浑然不觉。情不自禁哦。

大家正谈话间,只见金明雪一行急匆匆赶来,鼻头汗珠微涔,脸上笑容如花。想必他得知我来雁荡,此刻就在普明,也是喜出望外见面心切,恐我行程变化突然离开,重逢又成泡影,于是乎放下手头一切赶来相见。

交谈后得知,金明雪住处距此颇远,他自己无车、是乘坐他弟弟金建军专车急匆匆赶来的。雁荡山内各景点、寺庙、村庄之间有的相距十几公里或更远,虽然景区有公交方便游客民众。但金明雪怕搭乘公交误事,便让胞弟亲自驾车前来相会。

虽说相隔这么多年,已经是中国书协会员的金明雪面貌基本没有什么变化,身材依然精干清瘦,只是略带岁月摩洗痕迹。

与金明雪相反,弟弟建军身材高大,兄弟俩还带来好友章先生相识。要知道两个老朋友久别重逢,那是一种怎样的欢喜心情!明雪还抱怨我来恁多天,也不和他联系,少不了握手、拥抱,互诉别情,此情此景让在座者无不唏嘘感慨。

寒暄了一阵,牵手入座,善玉便捧上茶来。

正法师自觉做了一件莫大善事而兴奋有加,频频举杯,庆贺老友久别重逢。我起身敬师傅香茶一杯,连声感谢,接着,敬章先生、明雪建军兄弟及众朋友,大家入座、饮茶,谈笑,笑语连篇。热烈祥和的气氛顷刻间在普明寺洋溢开来。

额尔古纳游记散文(安多民散文佛缘雁荡)(6)

作者安多民与好友金明雪先生(左)。图片由作者提供。

额尔古纳游记散文(安多民散文佛缘雁荡)(7)

作者安多民(中)与金明雪先生(左)、金建军先生(右)。图片由作者提供。

善玉又沏上明雪带来的雁荡岩茶,善参不知从哪里找来鲜果蜜饯分散大家。明雪介绍了胞弟建军和章先生,他们都是居士,常来礼佛。弟弟小两口他们在景区下面开了一间客栈,取名“六合居”,生意顺风顺水。而章先生住大荆镇,距此尤远,昵称“蹭茶叟”。此刻他坐在那里一直笑眯眯地边喝茶边倾听大伙说话,言语不多。

额尔古纳游记散文(安多民散文佛缘雁荡)(8)

作者安多民(右一)与普明寺当家师正法和尚(中坐者)、金明雪先生(左一)、章先生(右后立者)、善玉(左后立者)。图片由作者提供。

我在普明寺一住便是一个月,日日与师傅及居士们一起学法、论道、打坐、品茶、登山,吟诗、作画。其间游览了大龙湫、小龙湫、方洞、半书房、净名寺、济群寺、三折瀑、朝阳洞、莲花洞、龙鼻洞、将军洞诸景点。所到之处不是名胜便是古刹,其间更有摩崖题刻、佛画禅诗,都是珍品。

额尔古纳游记散文(安多民散文佛缘雁荡)(9)

普明寺对面的鳌鱼峰。图片由作者提供。

建军兄弟还接我住到六合居客栈。金建军夫妇待人热情厚道,我们在一起像一家人一样,在那里写字、拉二胡、谈天说地。时不时章先生来一起玩,大家结伴一块到羊角洞、显圣门、芭蕉洞、前石梁、后石梁、莲花洞等处观景,感觉到大家庭里其乐融融,不胜快慰。

明雪为了让我多方位体验雁荡山的人文感受,介绍我认识了管委会领导黄升良先生,和升良先生好几次在一起品茗、论文,无比开心。还认识了画家卢云标、卢云平兄弟俩,观音洞主持显庆法师,北斗洞陈善武道长等友人。其间和北京书法家冯建国先生、江苏无锡画家江龙云先生等也有密切交往。明雪除了书法,还介绍他老师刘妙顺先生的诗词,妙顺先生喜做格律诗辘轳体,我还与他互相唱和。另外,以及静弘、觉鹏等众居士朋友也相继认识。

在雁荡山这段时间里,认识的朋友熟人可谓是三教九流,除却文人墨客艺术家,较多就是僧人、道士、居士等。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好多东西,确是是收益良多、收益匪浅。这是因为雁荡山历来寺庙宫观多,往往高僧大德汇聚于此,宗教气氛浓厚。

额尔古纳游记散文(安多民散文佛缘雁荡)(10)

正法和尚(左二)、善参居士(右一)与同修合影。图片由作者提供。

我也喜欢游览名山大川,名胜古迹。

生性偏好古,或许与个人天性、爱好有关,尤其是艺术爱好。因为艺术继承、创新主要的一点就是汲古,而后方可出新。再加上我至今仍抱有一颗童心、一颗好奇心,这就是我认为的“佛缘”吧?

一日,著名高僧大德济群和尚从福建来雁荡,当时,我拉了一首二胡佛曲给济群和尚听。他静静地听,忽而眼睛眯起,忽而手轻轻打拍子,听得很认真很投入,过后,还得到他的夸奖。

当时众师兄们有点戏谑地对我说:“平日里只是我们倾听师傅说法,今天师傅却全神贯注听你琴声,看来安友人真有佛缘啊!”我笑而不答,心里却想,这还不是雁荡山清风明月给我以灵感?还不是此间高山流水给我以点化?

我感激雁荡一草一木的花香雨露!感激雁荡大山的宽厚博大!感激人生路上遇见的每一位朋友,他们的深情厚谊!是他们熏陶了我心怀、增进了我学识、提高了我人格,给我许多珍贵的馈赠。我在这里得到很多很多!我十分感激!十分感激!

在雁荡游玩之际,一日,傍晚时分,我朝拜了观音洞回到普明寺,正法师从楼上远远瞥见,即邀我到方丈喝茶。

我们手捧香茗,推窗观望。此刻,看到雁荡山西边天空中一轮红日巨丸夕照,大地上千顷松柏暮色苍茫,主峰百岗尖倏忽升起金霞一片耀眼,芙蓉峰顶顿时升腾祥云百朵笼罩天宇,寺庙对面鳌鱼峰和背后观音山两峰间彩虹飞架、彤云四起,天光互射,玉带飞飘......

漫天云霞不时幻化作群龙遨游、百凤起舞,仙鹤和鸣、骏马奔腾......

万道霞光把整座雁荡山照耀得金碧辉煌、巍峨壮观。

此时遥闻大龙湫瀑吼惊雷,雁荡湖浪卷银涛,霓裳闪光、天风飞飏......大千世界万物竞相斗彩,广阔山川百花争相齐放......

正法师正襟危坐,一脸庄严,自语喃喃,语音沉宏,语藏玄机,所言听不真确,最后一句分明是:“佛缘……佛缘……阿弥陀佛。”

我有所悟,对正法道:“无论何人,只要诚心真意前来拜谒雁荡,皆可感动圣山福地,昊天现异、万物显灵。岂不知山受感而木喜、川得爱而波欢,此等事再自然不过,也再正常不过。师傅,你说是吧。”

辛丑初秋于京华通惠河南岸

额尔古纳游记散文(安多民散文佛缘雁荡)(11)

安多民先生小像。马绍民画。

作者简介:安多民,男,1949年生,山西平遥人。经历工、农、商、学、兵五业,工作之余,曾单人单骑(自行车)周游了几乎全国所有省。

文革前从平遥二中考入省重点高中太原成成中学(太原三中),后入伍北海舰队,复员从事水利地质工作,78年恢复高考后考入太原师专中文专业。毕业后任教。好诗、书、画、印、诗、文。书喜篆隶,画善重彩,印擅肖形,诗爱格律,文写游记。篆刻作品曾入选全国首届、二、三、四、六届(获奖提名)篆刻展及多次全国书法篆刻展,以及西泠印社篆刻评展、中日篆刻交流展等。2015年漆画冠名“飞天起舞”在山西省美术馆举办展览,2016年冠名“飞天悦佛”在佛教圣地五台山普萨顶举办展览。丝路考察飞天诗词发表于《中华诗词》《唐槐吟苑》等杂志。于央视《书画频道》“一日一印”栏目讲授篆刻肖形印15讲(半个月)

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诗词学会会员,山西省篆刻委员会委员,山西师大客座教授,北京古典印象公司艺术总监,小榄印社、大庆印社、洞庭印社艺术顾问,古城印社社长。

出版有《安多民肖形印》《中国篆刻百家.安多民卷》《肖形印精品赏析》(合编),《安多民印谱》(飞天专辑)《安多民飞天漆画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