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惠如 编辑|罗丽娟,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高增长的淘特站稳了吗?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增长的淘特站稳了吗(淘特进攻)

高增长的淘特站稳了吗

作者|于惠如 编辑|罗丽娟

“未来一年,淘特将打造全品类直供体系,持续补贴刚需日用消费品,投入不设上限,坐稳最便宜的综合电商平台。”

半年前的淘特战略升级发布会上,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淘特事业部总经理汪海提出此愿景。

当天,淘特宣布进入食品生鲜和品牌服饰领域,并打通阿里数字农业体系,直连全国超10000个生鲜原产地,把全国生鲜大棚搬入下沉市场。

时隔半年,淘特发布了“助农半年报”。

这份“半年报”显示,依托产地直供模式,淘特上线农副产品数量同比2月翻2倍,销售规模同比2月翻5倍。通过官方补贴等措施,截至9月,淘特“以消促产”带动全国近500个县区、11万农业合作社将农产品卖到五环外。

对此,招商证券认为,淘特为弱电商能力厂商提供全方位托管直营模式,厂商可实现重生产轻运营,以更低成本及更高效率从事线上电商活动,解决了我国众多中小厂商线上运营能力不足的痛点。

农产品搭上“快车”

“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猕猴桃的价格能提高10%-50%。”

今年51岁的蓝奎绪是当地第一批种植猕猴桃的果农。根据寻乌县力推的产业多元化布局策略,蓝奎绪在此前种植脐橙、柑橘的经验上,开始种植猕猴桃等作为辅助。

但当猕猴桃树开始挂果,销路成为一大难题。

“一开始,纯粹是外面的客户来收购,主动权全部在‘老板’手里,价格基本上都是他们在掌控。”蓝奎绪说。由于没有主动与市场对接,对猕猴桃的销售信息掌握不够,果农们往往低价销售。

今年3月,淘特上线生鲜食品类目,从全国挖掘合作社源头供给,蓝奎绪经营的六十余亩猕猴桃被选为其中一份子。

果农实现无门槛对接电商平台,同时,淘特采用以销定产模式与果农对接。据蓝奎绪介绍,淘特直采果农直供就是果农直接将水果直接卖给淘特,除了解决了销路问题,还能通过平台的推广,起到宣传作用。

在淘特上,寻乌县只是五百分之一。根据淘特最新发布的数据,截至9月,淘特“以消促产”带动全国近500个县区、400多个农副产品产业带触网。品类包含果蔬时令、水产海鲜、五谷粮油、干果炒货以及各类农副产品。

淘特“进攻”

“半年以来,淘特通过推出免佣金服务,上线‘淘特优鲜’食品生鲜专属频道、‘比拼多一点鲜’、百城百味活动等,农副产品补贴覆盖率达100%。”9月22日,淘特在“助农半年报”中写到。

此外,在食品生鲜品类上,淘特还推出官方补贴、“吃货日”、“坏果包赔”等活动。

淘特生鲜食品运营负责人高子寒介绍,官方补贴是淘特的长期项目,而“平台 自营”模式解决的是供应链标准化问题,目的是扩大产区的影响力。

在外界看来,上述动作均是淘特发起的“进攻”方式,以此挑战在农产品领域发家拼多多。

自2020年3月面世以来,淘特(原名:淘宝特价版)就一直被外界看作是对标拼多多的业务。在阿里内部,淘特被定义为创新业务,处于加大投入,亏钱换增长阶段。

阿里最新财报显示,第二季度,阿里巴巴战略投资亏损 139 亿元,主要用于淘宝特价版、社区团购等业务。

“计划将 2022 财年所有增量利润及额外资本用于支持平台商家,以及投资于新业务和关键战略领域。”在 2021 财年结束时,阿里巴巴集团曾宣布。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CEO张勇曾在财报分析师电话会中提到,淘特有着非常清楚的价格定位,针对价格敏感型用户。

在阿里的规划中,淘宝、天猫是立足中国零售市场的旗舰,淘特则是重要的补充,这些业务共同形成一个矩阵,覆盖所有不同类别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对于阿里而言,淘特是一张新的王牌。张勇曾表示,淘特的战略作用,就是带来新的用户,特别是下沉市场。

事实上,在下沉市场,阿里起步不算晚。2014年,阿里推出“千村万县”淘宝下乡计划,不过,彼时天猫正在和京东抢大牌,无暇顾及下沉市场。

过去一年,依托淘宝、1688导流,并发力供给端,淘特快速崛起。据阿里最新财报,截至6月30日,淘特的年度活跃消费者(AAC)超过1.9亿,单季净增4000万活跃消费者。

不过与对手拼多多相比,淘特相差甚远。

拼多多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拼多多平台年活跃买家数达到8.499亿,较上一季度新增2610万用户。同时,拼多多APP平均月活跃用户数达7.385亿,同比增长30%。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