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梦春深

写下“小乙哥燕青”这个题目,是有一番考量的。

从小到大,《水浒传》已是看过太多遍了。这部章回体小说,人物形象塑造鲜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书中的人物鲜活地像是随时可以走出来一般…… 因此,这部小说里的许多人物,都根深蒂固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比如,年少时喜欢身高九尺、堂堂一表、凛凛一躯、骁勇善战的玉麒麟卢俊义,青年时欣赏勇而有谋、果敢坚毅、有仇必复、有恩必报的行者武松,尊崇仗义疏财、虚怀若谷、重情重义的托塔天王晁盖,唏嘘感叹武艺高强但为人太过逆来顺受的豹子头林冲。人到中年,到了知进退的年纪,不再欣赏小李广花荣,小旋风柴进…… 而是,更加看重乃至推崇小乙哥燕青。

水浒人品最差的三个人(小乙哥燕青)(1)

只要一提到燕青,人们往往会习惯性地闪过“浪子燕青”的“标准”形象。其实,在施耐庵的笔下,描写燕青不乏溢美之辞。

单就字面上理解,宋时期的“浪子”,多为随性不羁,没有正经营生,满街游荡,尽逛秦楼楚馆之徒,或许有些才艺傍身,也多为讨主家欢喜,如李邦彦、韩之纯之流。李外表俊朗,美风姿,为文敏而工,《宋史》曰:“善谐謔,能蹴鞠,用市语为词曲,人争传之,自号李浪子。拜少宰,惟阿顺趋谄,充位而已。都人目为浪子宰相。”韩之纯为朝廷命官,却常做不法之事,迷恋勾栏瓦舍、为人轻薄无礼,他给自己取了一个浪子的名号,用现在的话来说,喜欢搞一些令人费解的行为艺术,完全是官场之中的另类奇葩。

而燕青不同,燕青自幼父母双亡,在玉麒麟卢俊义府中长大。卢员外虽然叫他“小乙”(宋时“小乙”是对下等人的称呼),但卢俊义并没有把燕青当作下等人,他视燕青如友似子,让燕青接受良好的教育,教授燕青习武专艺,又花大价钱叫了一个高手匠人,为燕青刺了遍体的花绣(宋时流行刺青)。由于燕青通体雪白,书中这样描写刺了花绣的燕青:“却似玉亭柱上铺著软翠。”如同“凤凰踏碎玉玲珑,孔雀斜穿花错落。若赛锦体,由你是谁,都输与他。”给人的感觉,当真美不胜收。

欣赏燕青有N个理由,他的忠义、勇猛,他的机敏、睿智,他的颜值、才艺,以及他功成名就后的归之山野…… 哪一样不值得大书特书?!

先来说一说说燕青的忠义、勇猛。

燕青自幼在卢俊义府中长大,跟他的主人学相扑,有一身好武艺,却并不张狂。行走江湖也不曾逢着对手。黑旋风李逵在梁山上天地不怕,翻了脸连宋江也敢骂,唯独害怕燕青。“李逵若不随他,燕青小厮扑,手到一交(跤)。李逵多曾着他手脚,以此怕他,只得随顺”。书中这样写李逵如何怕燕青,我想还另有其因,就是李逵这个二百五遇到百伶百俐的小乙哥,武艺和智商均差了太多太多。在梁山上混的男人,如果武艺、智商逊对方太多,哪有不怯之理?还有那身长一丈的擎天柱任原,貌若金刚,有千百斤力气,在泰安摆擂两年未遇对手,结果被六尺多点的燕青“头在下,脚在上,直撺下台来,弄的脸红脖子粗,十分难堪。燕青还有一手绝活,使得一张川弩,只用三支短箭,百步穿杨,箭到物落,从无走空。这功夫,梁山好汉中也只有小李广花荣堪比。

再说卢俊义从梁山放回到家乡的时候,管家李固已占了他的妻,吞了他的产,并赶走了燕青。头巾破碎、衣衫褴褛的燕青找到卢俊义,向主人告发了李固,怕李固加害主人并劝主人返回梁山泊躲避。卢俊义开始不相信,硬要往家赶。此时燕青痛哭流涕,趴在地上,拖住主人的衣服,想说服卢俊义不让其身赴险境。

但卢俊义不听燕青劝阻,执意回到家乡,遭李固陷害身陷囹圄。为解救主人,燕青跪在牢头蔡福面前,眼泪如抛珠撒豆般恳求蔡福把自己讨来的半罐子饭送至牢中,为卢俊义充饥。在卢俊义押解途中,又多亏燕青不离不弃紧随其后,用箭射死了企图谋害卢俊义的董超、薛霸,救了主人一命。其后,燕青背着卢俊义食不果腹一路逃亡……《水浒传》写出了燕青对卢俊义的赤胆忠心、一腔真情。

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只见燕青轻轻取出弓,暗暗向天寻卦,说道:燕青只此一箭了,若是救得主人性命,箭到灵雀坠空;若是主人命运合休,箭到,灵雀飞去。 此时,饿得头晕眼花,没有一丝脚力,且只剩一支箭可以射雁充饥,燕青却一门心思只想着救主人一命。

待到功成名就之后,燕青看破世事,劝卢俊义功成身退,远离是非之地。但卢俊义仍执迷不悟,这时燕青已不得不离开卢俊义。卢俊义问他:“你辞我,待要哪里去?”燕青道“也只在主公前后。”意思是,就算小乙哥与主人道不同不相为谋,无奈选择“离开”卢俊义,也依旧选择在离他不远之处。这是何等的忠义!

再来说说燕青的机敏睿智。

上文提到李逵不仅武艺不如燕青,而且还要缴智商税。也就是说,小乙哥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智慧超群,是梁山上少见的有头脑之人,不然吴用不会派他来说服李师师。

再说水泊梁山的头领宋江,日思夜想之事就是被招安,进入体制内,弄个编制,给弟兄们谋一个好归处。就在燕青说动李师师答应为梁山”递话“的时候,明眼人已经看出,李师师爱上了小乙哥。虽有宋徽宗眷顾,但师师是何等样女子,作为京师第一头牌,师师阅人无数,宋徽宗虽然贵为天子,且善书画、通音律,艺术上的造诣在历代皇帝中无人可及,但自古佳人爱少年,且燕青虽是草寇,却也是绝对的雅人,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与师师琴箫合奏,玉佩齐鸣。唱起歌来,声清韵美,若黄莺出谷,沉鱼出听。书中这样写:酒席之间,李师师就用些话来撩拨燕青,燕青怕误了梁山大事,哪里敢来承惹,李师师执盏擎杯,亲与燕青回酒谢唱,口里悠悠放出些妖娆声嗽,来惹燕青;燕青紧紧低了头,唯喏而已。数杯以后,李师师笑道:“闻知哥哥好身纹绣,愿求一观,如何?”燕青笑道:“小人贱体,虽有些花绣,怎敢在娘子跟前揎衣裸体?李师师说道:“锦体社家子弟,哪里去问揎衣裸体!”三回五次,定要讨看。燕青只得脱膊下来,师师看了,十分大喜,把尖尖玉手,便摸他身上。燕青慌忙穿了衣裳。师师再与燕青把盏,又把言语来调他,燕青恐她动手动脚,难以回避,心生一计,便问师师年庚,知道自己比师师小两年,便倒头拜师师为姐姐,且拜了八拜。这八拜,顿时拜住了师师的一丝邪念,也拜住了自己年轻躯体的蠢蠢欲望。换做别人,酒色当前,难免坏事。可燕青面对如此佳人,坐怀不乱,端的是好男子。燕青征服了李师师,自己心知肚明,他来此行的目的是让李师师帮忙“招安”事宜。燕青也并不是不解风情,不懂师师之美,书中李师师在燕青眼里的第一印象:“别是一般风韵:单见容貌似海棠滋晓露,腰肢如杨柳袅东风,浑如阆苑琼姬,绝胜桂宫仙姊。”可他更知自己使命。情急之下,拜姐姐,得以全身而退,不可谓不睿智。

水浒人品最差的三个人(小乙哥燕青)(2)

泰山天齐庙打擂,燕青把布衫一脱,先摆个pose,看客登时“如搅海翻江相似,跌头价喝彩,众人都呆了”,擂主擎天柱任原只是“看了他这花绣,急健身材”,就已经有“五分怯他”,尚未动手,那遍体的花绣就已经把对手压倒了。想那任原身高十尺,竟被六尺身高的燕青以绝对优势压制,这是燕青脱衣起范亮身材起的作用,不能不感叹燕青的机敏。

再来看看燕青的颜值、才艺。

宋末元初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里提到:平康巷陌,岂知汝名,太行春色,有一丈青。”更有一阙《沁园春》描写燕青:唇若涂朱,睛如点漆,面似堆琼。有出人武艺,凌云志气,资秉聪明。仪表天然磊落,梁山上端的驰名。伊州古调,唱出绕梁声。果然是艺苑专精,风月丛中第一名。听鼓板暄云,笙声嘹亮,畅叙幽情。棍棒参差,揎拳飞脚,四百军州到处惊。人都羡英雄领袖,郎子燕青。书中还写道“六尺以上身材,二十四五年纪,三牙掩口细髯,十分腰细膀阔。不止一身好花绣,更兼吹得弹得,唱得舞得,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有不能,无有不会。亦是说得诸路乡谈,省得诸行百艺。看这段描写,唯一的遗憾是燕青个子不高,水浒里的花和尚鲁智深和行者武松身高八尺,美髯公朱仝身高八尺四五,卢俊义身高九尺。这样看来,梁山好汉的标准身高就是八尺左右。燕青的身高稍逊了一些,话又说回来,燕青擅长相扑,如果有很高的身量,如何能够一交(跤)把李逵攧个脚稍天。又如何能够智扑擎天柱?!

燕青的吹拉弹唱,就连宋徽宗听了,也是青眼有加,妥妥的“迷弟”,“命叫再唱”。燕青以一己之力,同时征服了徽宗和师师,可以想见燕青的才艺是如何了得,燕青待人接物又是如何的百伶百俐。

梁山好汉受招安后,征方腊,打田虎……死的死,伤的伤,得善终的,没有几人,燕青是少数得善终的一个。我想,这既有燕青的通透之处,也有施耐庵偏爱燕青之所在吧。

征方腊之后,梁山中人没有几个能够善终,大家都做着加官晋爵、衣锦还乡的美梦。燕青却在劝说卢俊义不成的情况下,自己悄悄走了。走时不忘给宋江留书一封:“辱弟燕青百拜恳告先锋主将麾下:自蒙收录,多感后恩。效死干功,补报难尽。今自思命薄身微,不堪国家任用,情愿退居山野,为一闲人。本待拜辞,恐主将义气深重,不肯轻放,连夜潜去。今留口号四句拜辞,望乞主帅恕罪:雁序分飞自可惊,纳还官诰不求荣。身边自有君王赦,摆脱风尘过此生。”

燕青即使离开宋江,也把卢俊义先摘干净,荣辱得失全部自己担下,这样的胸怀与担当,可是常人可比?

“林鸟尽,良弓藏”,功成身退的人物,每个朝代都有。春秋越国大夫范蠡,协助越王灭吴之后,与美人西施泛舟五里湖,庄子说“携致美游乎至乐,是至人也”;与范蠡对应的,是等着封侯而掉了脑袋的大夫文种。汉代有张良,灭秦克楚之后,激流勇退,避免了韩信、英布、彭越以及萧何等人身首异处的下场……《水浒传》的横空出世,使名利场外又多了个小乙哥。

也许,传说中他最终得以和李师师结伴归隐,是喜爱燕青之人对他最好的祝福吧!

综上,欣赏并推崇小乙哥燕青,用当下时髦的说法就是:始于颜值,源于才华,终于人品。

只是不知道这世上可有燕青?燕青又去了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