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寿山所有唱段,一代名伶铁嗓子郭寿山(1)

郭寿山饰包公

郭寿山所有唱段,一代名伶铁嗓子郭寿山(2)

郭寿山

郭寿山所有唱段,一代名伶铁嗓子郭寿山(3)

郭寿山(左一)刘宝山与马连良

[那些年,那些和晋剧有关的事]

张家口亦称张垣、东口,是通向西北的交通要冲,又是蒙汉贸易中心,是祖国北方著名的商埠与军事重镇,素有“塞外明珠”之称。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地理形胜,地方戏曲源远悠久。清末至民国初,晋商铺号甚多,山西中路人众,家乡戏曲受其牵引,艺人流入东口谋生。晋商把山西中路梆子牵引流布到张家口,逐渐为张垣人接受。晚清同治年间,大量著名山西梆子艺人先后来张家口献艺,授徒,壮大了山西梆子在张垣的声势。使张家口的戏曲活动达到鼎盛,名伶辈出,百年不衰,形成了“晋剧的第二故乡”。

◎王永江

郭寿山,艺名金铃黑,河北宣化赵川人,生于1908年。他是穷家子弟,13岁学戏,拜“河南红”为师,先学老生、青衣后改花脸,曾住过张家口“玉顺班”、宣化“德胜班”、张北“高兰亭班”、包头“康二元班”、天津“赵步桥班”。解放后一直在张家口演出。1956年入党并担任剧团团长,出席过全国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

郭寿山长相端庄,浓眉大眼,大脸盘,中等身材。他聪明好学,刻苦练功,他的唱功好,做功硬,戏路广,表演行当全面。他唱腔音域宽广,音色宏亮,清脆流畅,声若刚劲的金铃,这是他唱花脸的独特风格,从而赢得了“金铃黑”的美名。

郭寿山利用京剧的特点对晋剧进行大胆地创新和改革,他唱腔中“一、二、三”是他拿手的绝招。晋剧中的“一、二、三”哭腔是表现悲哀的一种腔调,同时也是一种英雄人物有气势的唱腔。如《明公断》中的包公,一上场“陈州放粮回朝转……”一句唱词,就是运用这种板式或唱腔表现的,唱到“转”字时,用“拨暸子”的方法,音色宏亮,声音宽广,表现了刚直不阿,为民做主,抚恤百姓,陈州放粮后转回朝来的勃勃雄姿和报国为民的清官品德。这一段唱词虽然不多,只有几句,但能表达出人物的形象。在“大堂”一场中与陈世美的对话时,经过耐心的相劝到不怕皇亲而处决陈世美的喜怒变化,特别是他的冷笑,表现了他不畏权势的威严。到铡美时,陈世美赠秦香莲私房文银三百两,想将官司了结,被秦香莲说他“官官相护”,包公一怒之下将陈世美铡了。郭寿山将这几个情节处理得很客观,表现出了一位清官的品德。

郭寿山的做功深,扮相好,有眼神,表演细而精,动作优美。他在《桃花山》中饰李逵。《桃花山》说的是二寨主小霸王周通看中了员外家的女儿,要强娶为压寨夫人。正值梁山好汉李逵和燕青路过,李逵扮作新娘,燕青扮作丫环,在洞房内制服周通。剧中为了适应花脸李逵乔扮新娘的动作,他穿着花衣,蒙着盖头,运用了“提鞋”“闪腰”走“花梆子”等花旦的玲珑技巧,入了洞房他怪声怪气地答周通的问话。当周通摸到新娘的大肚子时,他用细细的嗓音说“我娘给我做了一个棉腰腰”。随即二人打了起来,新娘将周通拿住。郭寿山的俏皮表演使观众看到了净中有旦,旦中有净和他独特的表演艺术。

郭寿山的笑逼真,哭感人。如《二进宫》徐延昭的真笑;《铡赵王》包公的假笑;《明公断》包公的冷笑;《潘杨颂》潘洪的阴险笑;《打金枝》郭子仪怒笑;《捉放》曹操的大笑等,格外逼真,形象感人。1954年,郭寿山在《锁五龙》中饰单通,参加河北省第一届戏剧观摩会演,他高超的演唱技术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赢得了好评,荣获大会一等奖。

《锁五龙》说的是“瓦岗寨”散伙后,秦琼、罗成等人投奔了李世民,单通投奔了洛阳王世充,并做了驸马。罗成力擒窦建德、王世充、李子通等五王,单通独闯唐营,被尉迟恭捉拿,唐营众结义兄弟劝他降唐,因单通哥哥被李世民之父李渊误射死,所以他誓死不降。单通这一角色,需要有大花脸的唱功,二花脸的架子功,才能演好这一角色。郭寿山在法场刑前一场,一声介板“号令一声绑帐外”,走出场来。在李世民和投唐的结义兄弟前来劝降和生祭时,郭寿山用其善长的“拨暸子”和“一、二、三”哭腔,痛斥诸人,并唱出怨恨、愤懑和决心赴死之情。他看见罗成恨之入骨,咬牙切齿,大骂罗成忘恩无义。众人给他敬酒时,他只喝了程咬金的一杯酒。当他得知二哥秦琼不在时,表现出十分的遗憾。在这场戏中他的动作配合唱腔,十分巧妙,维妙维肖。他手上戴着刑具边走边唱,步步有唱,句句都要大家配合。他两手玩转着刑具上的铁链,配合着步法在台上做各种动作,庄严大方,表现出了单通临危不惧,慷慨就义的大将风格。

郭寿山在花脸中不论什么角色都演得很成功。《杀江》,京剧叫《打渔杀家》,晋剧由花脸主演,京剧由须生主演。《杀江》是郭寿山的拿手戏。该戏说的是梁山英雄被朝廷招安后,遭到残害,阮小二隐姓更名为萧恩和女儿萧桂英打渔为生。土豪丁自变派人向萧恩讨渔税,并指使打手到萧家勒索,被萧恩痛打逃走。萧到县衙首告,反被县官吕子愁杖责四十大板,逼萧恩向丁自变赔礼,萧母女假意赔礼将丁杀死。这出戏唱腔不多,是一出架功戏。萧恩没有讲理的地方,由怒到恨,忍气受辱,由一个安分守己的平民,走上了杀人的道路。郭寿山把萧恩的喜怒哀表现得得体感人。花脸愿意演一些穿袍挂甲的角色,萧恩不穿袍不挂甲,演这种角色就要有硬功夫。郭寿山演得很出色,受到了好评。

《碰碑》,京剧叫《李陵碑》,京剧由须生主演,晋剧由花脸主演。说的是杨继业被困在二狼山,碰死在李陵碑的故事。杨继业困在二狼山,粮草吃尽,马匹死亡,只乘下几个老幼残军,愁得白了头发,白了胡须,拉弓弓弦断了,提刀刀头掉了。见到李陵碑,他大骂李陵投敌叛国。郭寿山把杨继业誓死不降的决心和心理,把人物的内心情感刻画得十分显明。《沙陀国》说的是唐禧宗被黄巢赶到美良川,派程敬思到沙陀国搬兵,是一出花脸的唱功戏。郭寿山发挥了他的善长唱功的特点,迎接程敬思的酒宴上,他一句介板“沙陀国里摆酒宴”迎来了雷动般的掌声。

《金铃记》又叫《寇准背靴》,郭寿山饰寇准。在杨府跟踪柴郡主一场,他背着一只靴子,穿着一只靴子,两只脚高低不平在舞台上走着。跑着就如平地一样,一会躲在土山后,一会藏在花丛中,学猫叫学狗咬,轻轻的步,弯着腰紧跟着柴郡主,他把那种又怕失去了目标,又怕被人家发现的心理和动作,演得活泼可爱。郭寿山在另一出戏的一段七十多句的乱弹中,表述三国时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关羽在曹营和过五关的故事,他运用了夹板,二性和流水,唱得有声有色。唱起流水后,中间运用了他的“一、二、三”拨暸子,实在是唱得有声有色,委婉动听。

郭寿山的艺术全面,文武双全,不论是演正面人物,还是演反面人物,他都能把人物的本质刻画出来。比如《明公断》中包公的正直,《二进宫》中徐延昭的忠心,《定军山》中黄忠和《凤鸣关》中赵云的武打,《捉放》中曹操的奸诈,《潘杨颂》中潘仁美的阴险等,不同的人物他运用了不同的表演方法,把人物刻画得真实显明。

郭寿山以花脸为主,生、旦、净、丑行行精通,不论那一行都演得相当出色。他在《金铃寺》中演采旦;在《打金枝》中演金枝女;在《狐狸缘》中演小丑二小,《审诰命》中演唐知县;特别是他演的《花子拾金》更是一绝,显示了他的全面艺术。一出场先唱了一段“表刘流”。他用丑角的唱法,唱出了一声高,一声低,一声粗,一声细,阴阳怪气的腔调,中间插的晋剧中丑角的花腔“刮地风”和“扫地腔”:“大刘流,哪呼呀呼,哪呼呀呼,咳咳,呼,咳咳,呼,咳咳,呼,哪呼呀呼呀呼,吠呀咳。他赶的一(呀哈)群牛,哪呼呀呼咳,吠呼呀呼咳,哪呼呀呼,吠呼呀呼,哪呼呀呼咳,咳,咳,咳,哪呼呀呼咳,咳,咳,咳,哪呼呀呼咳,咳,咳,咳,呀呼咳,咳,咳咳,吠呼呀呼咳。”当拾到金子后喜出望外,欢天喜地的不知如何是好,数念了半天这块金子没法花,最后决定唱一台子戏,唱什么戏呢,又数了半天最后决定唱《二进宫》。他一个人要唱“三见面”,剧中李艳妃是青衣,徐延昭是花脸,杨波是须生,三个人一替一句的唱,一会坐在中间,一会坐在左边,一会坐在右边,让观众欣赏了他的青衣、花脸和须生的唱腔。他还学唱了一些名角的唱段,特别是学唱“毛毛旦”的《拣柴》“吆喝喝嗨”唱得优美动听。这一段只有八句,姜秋莲小旦的四句,乳娘老旦的四句,中间还要加二音子“走马腔”。叫起平板后的“羞外外外答,答外(二音子),出门来吆吆吆外……”。毛毛旦的这段唱腔十分好听,至今还有不少的人学唱。

解放后郭寿山还演了不少的新戏,他演的现代戏深受观众称赞。在《白毛女》中,郭寿山演黄世仁,《丰收之后》中演赵大川,《刘胡兰》中演胡子连长,《红灯记》中演李玉和,《钢铁战士》中演张排长,《夺印》中演陈景宜等。这些剧中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人物,郭寿山都表演得有声有色,受到观众好评。

郭寿山是晋剧界难得的人才,他的一生不辞辛苦,大胆地进行探索创新,为晋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上世纪六十年代,郭寿山去世,享年58岁。

(版权所有转载必究)(来稿请寄289163780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