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日报记者刘霞“熊老师,听说您来保定参加紫砂文化活动,我特意花了4天时间创作这幅刀笔《山水》,专程赶来送给您我画的不是很好,一点心意,还请您收下”在女儿的陪伴下,身着淡粉色中式服装,花白发丝细致地别在发卡后面,81岁的岳品珍双手捧着一幅卷轴走到陶刻艺术家熊立新的面前,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现实中的保定人?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现实中的保定人(保定人的文化范儿)

现实中的保定人

保定日报记者刘霞

“熊老师,听说您来保定参加紫砂文化活动,我特意花了4天时间创作这幅刀笔《山水》,专程赶来送给您。我画的不是很好,一点心意,还请您收下。”在女儿的陪伴下,身着淡粉色中式服装,花白发丝细致地别在发卡后面,81岁的岳品珍双手捧着一幅卷轴走到陶刻艺术家熊立新的面前。

“哦,是老朋友来了,您太谦虚了,身体可好?”放下刻刀,熊立新忙站起身迎接老人。

这是9月8日开幕的市第七届紫砂文化节暨江北紫砂艺术馆八周年庆典上的一幕。

“去年紫砂文化节上,我尝试‘捏’了把小壶,熊老师看到我这么大年纪,还对艺术这么执着,就为我的小壶刻字,还为我创作《茶香人寿》画作,祝愿我健康长寿,我请教他各种绘画心法,他热心地一一解答,我遂与他成了忘年交。”回忆头一次参加紫砂文化节时的场景,岳品珍仍然十分兴奋。

熊立新仔细端详岳品珍的作品,与其切磋技法,即兴创作了《葫芦图》,再次送给她。接过熊立新为自己创作的绘画作品,岳品珍十分激动,虽然墨迹未干,她双手轻轻提起,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吟诵赞美古城的诗句,用刻刀在紫砂壶上定格古城小景,亲手制作件件小巧精致的紫砂手把件,一同诉说保定的老传统……在紫砂文化节上处处上“演”着的是保定人特有的“文化范儿”。

正在专心创作各种紫砂小摆件的张亚静是个地地道道的保定人,谈起紫砂小摆件的创制,她高兴地说,虽然干这行的时间还不是很长,但非常喜欢这个职业;现在是一个文化时代,人们对紫砂艺术品提出了更多样化的要求,不再把它看作单纯用来喝茶的器皿,更愿意把它拿在手里,像具有吉祥寓意的四季豆、花生、核桃、莲藕等各类手把件、摆件、挂件都深受市民们的喜爱,你看,用紫砂泥制作完成的摆件有种朴拙而精灵的美,不仅制作过程可以调节心情,涵养性格,让人体会到无限趣味,拿在手里更是惹人喜爱。

“紫砂为媒,共享国粹精彩。”江北紫砂艺术馆馆长张喜顺表示,自2009年以来,紫砂文化节已经举办了7届。每年文化节上,紫砂、陶、瓷、书、画、诗词等艺术名家都会在此现场制壶、挥毫泼墨、吟诗作赋、品茗论道,吸引了许许多多热爱传统文化的市民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到了紫砂艺术与古城文化相互融合带来的乐趣,也进一步提高了古城保定的文化品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