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炀帝杨广荒淫残暴,穷兵黩武,义军四起,天下大乱。瓦岗军首领李密,手握百万雄兵,诛除暴虐,气吞山河,给了隋朝沉重地打击,加速了隋朝灭亡。然而李密当了瓦岗军首领后,杀了寨主翟让,背负忘恩负义的骂名,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

李密身世显赫,其父李宽,是隋朝上柱国、蒲山公。隋末天下纷乱,李密早先与权臣杨素之子杨玄感起兵造反,担任军师。杨玄感兵败后自杀,李密则逃亡。李密隐姓埋名,藏匿在淮阳教书,几个月后,因为言行怪异,被人告发,被迫再次逃亡。

李密为什么众叛亲离(都说李密忘恩负义杀翟让)(1)

这时,东郡人翟让聚集一万多人起义,据守在瓦岗寨,于是李密前去瓦岗寨投靠翟让。有人知道李密是杨玄感的旧将,暗中劝翟让杀了李密,于是翟让先将李密囚禁在营外。

李密通过王伯当的引荐,向翟让献策说:“当今天子残暴昏乱,天下怨声载道,全国精兵都战死在辽东,又与突厥断绝和亲,如今天子巡游江南,抛弃京都,这是刘邦、项羽奋起的时机,足下雄才大略,率领精兵强将,占据二京,诛除暴虐,则隋朝必亡。”翟让闻言,感觉对李密不是平凡之人,对他深加敬仰,于是释放了李密,奉为军师。

李密献计攻占荥阳,斩杀隋朝名将张须陀;又献计攻取洛阳粮仓兴洛仓,放粮救济饥民,有几十万人归附;又击败隋朝大将刘长恭,威名远扬。李密向来智勇双绝,胸怀大志,又广施恩惠,而翟让胸无大志,粪土扶不上墙,是以瓦岗寨元老王伯当、徐世勣(即徐茂公)都钦佩拥戴李密,于是一起劝翟让退位,推举李密为首领。翟让有自知之明,于是和众人一起奉李密为主。李密也当仁不让,号称魏公(魏王),建立政权。

李密为什么众叛亲离(都说李密忘恩负义杀翟让)(2)

李密即位后,自然对翟让厚遇有加,任命他为司徒,封东郡公。司徒为三公之一,位在宰相之上。

李密在天下素有声望,又屡次击败官军,建立政权后,远近之人纷纷归附。长白山义军首领孟让率军归附;巩县县长柴孝和举城归降;隋朝虎贲郎将裴仁基带着儿子裴行俨以武牢关归降。其后武阳郡丞元宝藏、黎阳义军首领李文柏、洹水义军首领张升、清河义军首领赵君德、平原义军首领郝孝德,一同率军归附李密。其后永安大族周法明,齐郡义军首领徐圆朗、任城大侠徐师仁、淮阳太守赵佗都率军归附李密。很多郡县豪杰纷纷杀长官起义,假称奉李密之命,遥尊李密为主。

瓦岗军在李密的领导下,成为天下最强的割据势力。然而李密当初毕竟是一个外人,与瓦岗寨元老的关系不如翟让亲密。并且,李密为了安抚归降而来的新人,也为了培养自己的党羽,对他们委以重任,厚加赏赐,难免冷落了旧人。瓦岗寨的元老,多是翟让的部将,有些人贪图权位,企图让翟让掌权。

翟让的部将王儒信劝翟让当大冢宰,总领百官,执掌国政,以此夺取李密的权力。翟让的哥哥翟宽又对翟让说:“天子只能自己做,哪能让别人做!你如果不做天子,我自己做。”李密听闻翟宽的言论,暗中计划图谋翟让。

翟让部将王儒信劝让为大冢宰,总统众务,以夺密之权。让兄宽复谓让曰:“天子止可自作,安得与人!汝若不能作,我当为之。”密闻其言,阴有图让之计。——《旧唐书·列传第三》

这时,王世充来进攻,翟让出兵抵御,结果失利,李密与单雄信等人率精兵赶来,击退了王世充。

李密为什么众叛亲离(都说李密忘恩负义杀翟让)(3)

第二天,翟让直接去了李密的军营,想宴饮作乐。李密准备好美酒佳肴,命翟让的部将分别去其他营帐就餐。李密带翟让入坐,拿出一张良弓给翟让看。翟让将弓拉开,想试一试。李密派壮士从翟让身后斩杀了他,一并杀了翟让哥哥翟宽以及部将王儒信。

翟让的部将徐世勣(即徐茂公)被乱兵砍了几刀,伤势严重,李密急忙阻止,徐世勣得以免死。单雄信等人叩头求饶,李密释放了他们,安慰了一番。于是李密到翟让的军营,对将士们说明情况,没人敢动。于是李密命徐世勣、单雄信、王伯当分别统领翟让的军队。

李密杀了翟让,清理了内部隐患,使权力集中到自己的手上。此次铲除翟让的行动中,只杀了密谋夺权的人,赦免了徐世勣、单雄信等人,做到了伤亡最小化。

很多人认为李密杀翟让是忘恩负义,李密错了吗?了解上述前因后果之后,就知道是翟让的部将和哥哥害死了翟让,说出那样大逆不道的话,怎么会不让李密起疑心?李密若不杀翟让,始终是个威胁,就算翟让无意夺权,他的部下与哥哥岂会甘心?一旦将黄袍强加翟让之身,已经由不得翟让拒绝了。

史书参考:《旧唐书·列传第三》

流年檐下雨,浮世阶上苔。我是作者【檐雨阶苔】,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