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让,刺客,史学家对他评价很高,司马迁记载“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啼泣”,并称赞他“名垂后世”。那么,豫让是怎样一个人呢?

豫让,战国时晋人,先为晋大臣范氏、中行氏的家臣,赵简子灭范氏、中行氏后,改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赵襄子(赵简子之子)灭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逃往山中,改名换姓,立誓"我必为报仇"他一次行刺未成功,于是以漆涂身,改变形貌,又吞下炭块,使声音变哑。第二次埋伏在桥下行刺赵襄子,仍未成功,被捕,自杀而死。

豫让漆身吞炭(漆身吞炭的豫让)(1)

因为这,大家认为豫让忠心、讲义气,真乃忠义之士。

有个疑问:我向全世界宣布对你好,但是眼看你前面有个深坑,不提醒你,待你掉坑里摔死了,我在嚎啕大哭,为了表示我很忠义,也跳到坑里摔死,我就是忠义之士了?

再看和豫让同时代的几个人。段规侍奉韩康子,任章侍奉魏献子,当他们的主子在生死存亡关头,需要作出谨慎决策的时候,段规、任章尽力劝说他们的主人顺从智伯的无理要求,割给智伯土地,使他志气骄盛。从而使他更快地灭亡。和豫让一同侍奉智伯的郗疵,在智伯作出危险决策的时候,郗疵却能洞察韩、魏的企图来劝谏智伯。虽然智伯不采纳他的意见以至于灭亡,但是郗疵的智谋忠告,已经是无愧于心了。豫让都干些什么呢?当主子智伯对土地贪得无厌之日,放纵情欲,荒淫暴虐之时,作为豫让,没任何劝谏。就是主子死后,蹦出来要报仇,于事何补?

在别人最需要帮忙的时候及时给予帮助,才是真的忠义。待到事情发展到无可挽回的时候再蹦出来展示自己的忠心,纯粹沽名钓誉,自私的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