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扎染(供图)
夜游洱海(王泽航 摄)
海菜花连片开放(供图)
白族农民作画(杨焕英 摄)
7月27日,记者从“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大理专场发布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大理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十年。十年来,大理各族干部群众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紧紧围绕“两城一区、三个走在前”战略目标,全力以赴护洱海、战贫困、保稳定、抗疫情、惠民生、稳增长、强党建,全州持续呈现经济发展、生态良好、民族团结、人民幸福、政治生态向上向好的良好局面。
十年来,大理调结构、培产业,成就了日新月异的繁荣白州。期间,大理经济总量快速提升,产业转型步伐加快,五网建设取得突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33亿元,是2012年681.7亿元的2.4倍,年均增长8%,经济总量在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升至第6位。同时,全州绿色能源与先进制造融合发展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高原特色农业产值突破679.4亿元。昆楚大、大丽、大临、大瑞(大保段)铁路通车运营,通车里程达553公里、新增301公里,迈入了“动车时代”,滇中引水工程(大理段)等重大工程项目加快建设,光纤宽带网络和4G无线网络覆盖所有行政村,5G网络覆盖所有乡镇核心区域。
十年来,大理护洱海、优生态,描绘山清水秀的生态白州。期间,大理坚持以洱海保护治理统揽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洱海保护治理成效明显,实现了从“一湖之治”向“全域之治”“生态之治”的转变,洱海水质保持总体稳定,连续两年被生态环境部评价为“优”。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河(湖)长制”“林长制”全面落实,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5.5%,空气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99.8%。
十年来,大理战贫困、谋振兴,实现城乡融合的小康白州。大理州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城乡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全州11个贫困县、34个贫困乡镇、54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2.0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79万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挪穷窝”“斩穷根”。城乡建设实现新的跨越,实施棚户区改造12.98万户、城镇老旧小区改造651.67万平方米,建成美丽村庄179个,成功创建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州和3个国家园林县城、4个省级美丽县城、6个省级特色小镇。
十年来,大理抓保护、促创新,打造异彩纷呈的文化白州。通过坚持守正创新,充分挖掘悠久历史文化宝藏和多彩民族文化富矿,大理文化吸引力、影响力持续提升。大理州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大理市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十年来,大理破难题、激活力,塑造欣欣向荣的开放白州。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调整优化,以洱海保护为重点的生态文明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改革获评多个“国字号”荣誉。对外开放实现新提升,大理经开区列入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第一批联动创新区,大理机场口岸列入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启动实施。营商环境展现新面貌,2021年实施国内合作项目380项,引进州外到位资金718.85亿元,是2012年的2.05倍。
十年来,大理促团结、强法治,构建安全稳定的和谐白州。大理州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4个县市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环洱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圈”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州创建工作有序推进,“苍洱处处石榴红”特色品牌持续打响,宗教事务管理、宗教场所勘界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十年来,大理惠民生、增福祉,呈现安居乐业的幸福白州。通过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高品质生活走进千家万户。十年来,大理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果,教育事业实现优先发展,社会保障得到全面加强,。
十年来,大理强党建、树正气,重塑向上向好的清廉白州。大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期间,政治建设全面加强,“两个革命”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全面提质,“苍洱霞光”人才计划稳步实施,巡视整改和巡视巡察指导督导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效,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持续巩固。
十年的历程极不平凡,十年的发展沧桑巨变。下一步,大理全州上下将做实“大理之问”后半篇文章,推动新时代大理高质量发展。期间,将破解洱海流域“环湖发展”困局,全力推动洱海高水平保护、流域高质量发展。实施“双核驱动、协同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实施“大祥巍”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中心城市能级。实施产业振兴三年行动,以产业振兴特别是工业突破催生“大理之变”。(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