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骑着自行车照相到冰箱厂老板,又到跨国汽车巨头,李书福的创业史可谓是一步一个奇迹。1982年高中毕业的李书福靠着父亲赞助的120元,买了一台二手的照相机,骑着自行车在大街小巷里为人照相赚钱。在当时,照相那可是一门技术活,而靠着这门手艺,李书福迅速就攒下了一个照相馆。
但这仅仅是小钱,在洗照片的过程中,他就发现了定影液中的溴化银,而液化纳就可以把其中的银给提炼出来,这可比照相可赚钱多了。于是李书福做了人生中第一次大决定,关掉了稳定的照相馆,全身心投入了贵金属提炼,而这就是他真正的第一桶金,据说是赚了好几十万。但是到了1983年时,国家发布了《经营管理条例》,买卖金银被定位了投机倒把,所以李书福第一个有规模的事业也就此放弃了。
不过改革开放之初,遍地都是机会,而这次他看上的是冰箱配件。1984年,带着家里的两个兄弟,李书福在老家台州的黄岩县办了石曲冰箱配件厂,主要就是生产蒸发器。和冰箱厂接触久了之后,他就发现,生产冰箱其实很简单,自己完全可以单干。于是1986年,在配件厂的基础上,北极花冰箱厂成立了,而这正是吉利官网记载的开始。到1989年冰箱厂的产值已经达到了上亿元,销售额也突破了4000多万,成为了江浙地区有名的大牌,李书福也迅速积累财富变成了千万富翁,此时他才仅仅26岁。
同样也是1989年,国家实行了冰箱定点生产,北极花作为民企只能关闭。其实李书福完全可以挂靠到有资质的国企名下,无非就是分一点销售提成,但是他认为电器的时代已经过了,所以他又拿着赚到的钱投入到了下一风口儿,这次是房地产。1992年海南大开发掀起了一阵炒房热,以潘石屹为首的万通六君子率先进场,而李书福也紧跟步伐,但残酷的房地产行业还是给他上了一课,上千万砸了进去连个水花也没冒。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中国可能少了一个地产大亨,但却收获了一个汽车巨头。1993年回到台州的李书福又琢磨起了新生意,而这次他的目标是火热的摩托车行业。当时他是以本田 Ch125为原型,打造出了第一辆国产踏板车华田,和造冰箱一样,发展得非常快。第二年华田摩托车的销量就突破了30万,紧接着就更名为了吉利。
但李书福真正的目标并不是摩托车,而是更高级更赚钱的汽车。1994年李书福从香港多次购买了奔驰,拆了装,装了拆,试图用最简单的方式搞明白汽车的原理和技术,后来甚至还把红旗的底盘装上了奔驰的外壳,命名为了吉利一号。但是实际操作下来,就是一个天一个地,还得花钱从外面请专业的人才。不过当时造车最大的困难不是技术也不是钱,而是资质。从1995年开始,李书福就在全国游走,寻找合适的厂家合作,希望挂靠到他们名下生产汽车。但是对于这个摩托佬,当时没有人看得上。
直到1997年时,四川德阳汽车厂破产了,李书福终于抓住了机会,以2300万元收购了70%的股份,成立了吉利波音汽车,这才有了资质。但是这个资质,它是六字头的客车资质,按理说并不能生产轿车。但是李书福等不了,于是挂羊头卖狗肉,生产起了汽车。而首辆车就是1998年推出的豪情,当时也是东拼西凑攒出来的,前脸是模仿了奔驰,底盘和外壳是模仿了夏利,发动机是丰田8A,变速箱是菲亚特,几乎就没有一个是自己的。夏利卖13万,他就卖10万,希望用低价打市场。但是首批生产出来100辆,最后只卖出去了20辆,什么原因呢?质量差得无法容忍。首先,连淋雨测试都通不过,刹车系统和灯组都出现了漏水,甚至在关好门窗的情况下,烟尘都可以飞到车里,简直是惨不忍睹。所以最终没有办法,李书福在一气之下把这些车全给砸了,从头开始了研发升级。
于是第二年,升级款的豪情上市,这才有了好转,九九年卖了一千六百辆,到了2000年,李书福逐渐找到了感觉,瞅准的定位就是死磕,下令对方卖8万。卖7万,甚至到了后来,夏利已经降到了3.18万,豪情已经降无可降了,但是李书福还是硬着头皮把价位拉到了2.99万儿,销量也在随着降价猛增。不过无底线的降价也拉低了吉利的品牌形象,于是李书福又密谋了一个新的计划,打造中国第一辆跑车吉利美人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