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茕

由李睿珺执导,海清武仁林主演的电影 《隐入尘烟》创造了这个暑期档属于文艺片的“票房奇迹”,即便在上周末上线网络之后,影院票房竟不降反增,继续连续3日保持单日票房百万元以上,周五107万元,周六237万元,周日375万元。目前电影累计票房突破3000万元,豆瓣评分也从最初的7.8涨到了8.5。

历来文艺片票房排行榜(创造了暑期档属于文艺片的)(1)

《隐入尘烟》票房破3000万元海报

作为李睿珺的第六部长片,《隐入尘烟》始终扎根在他所熟悉的甘肃乡村,即便上一部《路过未来》短暂地路过了城市,李睿珺的创作始终没有跳脱过关于土地与人关系的母题。如果硬要说这部影片和之前有怎样大的不同,一是海清的加入的确为电影带来的职业演员“整容”式的演绎,这对于影片最初在话题、看点上的宣传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优势;二来发生在土地上关于底层的生活中有一贯的残酷,却有了更多温柔与浪漫的色彩,无论是马有铁和曹贵英之间的相互救赎照亮的爱情,还是人与土地之间通过一砖一瓦、一蔬一饭、春耕秋收这些日常所建立起关于活着的朴素真相,都在一定程度上较之以往同类型影片的沉重与思想性之外,也给予观众某种“治愈精神内耗”的观感体验。

《隐入尘烟》的路径和多数文艺片一样,从选送海外节展开始,以一个高门槛漂亮的艺术成就进入公众视野。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这不仅是李睿珺个人在电影节展之路上走到的最高舞台,也是近年来唯一一部入围欧洲三大主竞赛的影片。从柏林归来,原本应该在二月底进入院线上映,一次临时的撤档为影片再添一份神秘感和话题性。

历来文艺片票房排行榜(创造了暑期档属于文艺片的)(2)

《隐入尘烟》豆瓣评分也从最初的7.8涨到了8.5

等到七月正式上映时,《隐入尘烟》已经展现出不同于以往文艺片的口碑逆袭之势,这一点光从豆瓣评分不断上涨就能看出。通常电影节展的电影有固定的影迷观众,他们对于慢节奏和沉重的剧情有更好的接受度,影片的思想性以及导演的镜头调度、电影美学本身都会成为对影片观看品评维度的组成部分。因而大多数文艺片在参与节展阶段的评分和口碑会优于上映之后面对大众的评价,此外,随着观看人数的增加,众口难调也会导致绝大多数的文艺电影在评分上下滑。而《隐入尘烟》在上映之后,放诸公众的评价体系中,不降反升的口碑发酵已经可以预见这部影片有着超越过往文艺片受众的更为“普世”的力量。

它看见底层,但这种展现底层生活的视角没有高高在上的怜悯,也没有装腔作势的批判,平实如纪录片般将乡村生活中真实到已经被人忽视的美好与苦痛,用电影特有的方式提取到观看者面前。生理的残缺,家庭的分崩离析,土地的流转与失去,都没有成为戏剧性的刻意营造。而导演像种庄稼一样采用“耕种”的方式去拍摄电影,仿佛从物理层面上达到了表达形神统一的某种通感,时间本身同样成为重要的角色,四季更迭和万物生长,通过创作者诗意的提炼成为电影中迷人的角色。

李睿珺从《老驴头》开始,就执着展现土地与现代文明的矛盾,但问题往往无解,更多的时候留给看过之人的观感余味是伤感和无奈,有时也有愤怒,憋着一口气,吐不出咽不下。《隐入尘烟》却是在主题践行之中,给予了观众明确的情绪出口,无论是苦中作乐地不断积累生活的希望,抑或最终悲剧死亡,极致贫困下生长出的爱情极致真诚与纯粹,它都是明确而清晰的。

历来文艺片票房排行榜(创造了暑期档属于文艺片的)(3)

《隐入尘烟》剧照

同时,即便它讲述偏远西北农村最不幸的弱势群体的生活,当它进入更下沉的市场,依然有着广泛的收获共情的基础。即使今天的城镇化进展神速,农村空间化愈发严重,大量涌入城市的“新XX人”背后依然有着关于乡村的背景和记忆,不少观众和大V将其比作当代版的《活着》,且不论这是不是一种过誉,这种呼唤本身代表公众对于真实苦难生活被看见和表现的心愿。

在视频网站上线之后,院线中每天一百万元票房的“逆跌”,则是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一个直观的原因可能是,当影片的“素材”能够完整被获取的时候,在B站、抖音等主流视频平台上,大量大V、up主开始制作关于这部电影的讲解视频,其中不乏百万粉丝的头部号,也有许多并不是电影号的其他类别账号,也以这部电影为由头引入各自的观点。影片上映近两个月,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而不断加入的电影口碑评价来自更广泛的人群。笔者所在的影迷群中,许多影迷是在上映的第一周一边抱怨着排片太少,一边赶着早场晚场去看这部电影的;而如今,影迷群里有人在交流,朋友圈里那些平时都不怎么看电影的人,都发状态说看这部电影哭得稀里哗啦。

8月29日,暑期档进入尾声,《隐入尘烟》的排片从上周的不足0.5%上升至2.3%,创下上映至今新高,票房产出位列当日第五,前面的四部都是类型明确,视效精良的“大片”。

历来文艺片票房排行榜(创造了暑期档属于文艺片的)(4)

8月29日,暑期档进入尾声,《隐入尘烟》的排片从上周的不足0.5%上升至2.3%

豆瓣实时热门榜上,这部影片高居榜首,互联网上,越来越多的“自来水”加入安利这部影片的行列。当然,也掺杂着这样的电影是否浪漫化或消费农村苦难的质疑和讨论,但这部一开始绝大多数人都以为会“隐入”暑期档成为“炮灰”的影片无疑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而这样的电影“被看见”本身就是一件足够好的事情了。

本期高级编辑 周玉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