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作《无逸》,告诫周成王不能懒惰,须勤政为民,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尚书中不喜欢问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尚书中不喜欢问的问题(尚书笔记27人不能懒散了)

尚书中不喜欢问的问题

周公作《无逸》,告诫周成王不能懒惰,须勤政为民。

开篇即言:“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既诞。”然后铺陈殷商中宗在位七十五年、高宗执政五十九年、祖甲享国三十年和周文王享国五十年之事,皆是勤政之果。又举商纣王迷于酒乱,荒怠政事,因过而身遭灭,属懒政之祸。

这段话的大意是:君子的本质在于无逸豫。逸豫系指闲适安乐,这是文雅的解释;游手好闲,好吃懒做,是另一个侧面的释义。君子必先知道农夫稼穑的艰难,然后才敢谋求逸豫。如是,则知其晚辈所以依托之所在。看那些不孝之子,其父母勤劳稼穑,其子却不知稼穑的艰难,擅为逸豫,耽迷游戏,品行叛逆,粗野不恭,欺诞父母。

此文虽是诫成王,但这段话对所有人都有效。我曾在《文明陈村颂(三):耕读传承、乐善不倦》一文中从耕与读的角度,分析了先辈们勤劳人生的重要意义。耕读传承在陈村文明的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一种精神传承。在这种精神的导引下,老祖宗们造就了村里一座座的高楼大院,子女们遍布世界各地。

“好吃嘴,怕动弹”,是形容人懒散的谚语。有个成语叫“坐吃山空。”两者是一个意思,不管怎样殷实厚重的家底,也经不住懒散子孙的坐吃不动。经济学角度,这是一个收支的概念,只支出不收入,万贯家财总会有枯竭的时候,不可能取之不尽。

想起了小时候妈妈给我讲的故事:一个年轻人很懒,衣来不伸手,妈妈帮他穿,饭到嘴边才张口,依旧不肯动手。某日,妈妈要走亲戚,得过几天才能回来。妈妈担心儿子,就烙了一张很大的饼,中空。临出门前,把大饼套在儿子的脖子上,千叮咛万嘱咐,吃完了嘴边的,转一下就有吃的了,吃几天没问题,能坚持到她回来。几天后,妈妈回来了,一进家门,看见儿子饿死了,他只是吃了嘴边的饼,一下都没转动。这个儿子就这么懒死了。

睿智的先祖说:“攒钱不如积好子。”民族英雄林则徐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这两句话也是同一个意思,积攒再多的财富,不如教育好子女勤勉敬业。“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用在后代教育上,再恰当不过。

人类归于动物,动物的天性是要运动,即“生命在于运动”,多运动就不会懒散,不懒散就会有收获。这收获不只体现在衣食无忧,还体现在精神愉悦。想起一句话:“劳动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记不得是谁说的了,但我以为它是对“生命在于运动”的绝佳诠释。

人生的快乐源自于勤快,好吃懒做不是一个人应有的基本生活态度。这就是我读完《无逸》之后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