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密特洛伊战争(特洛伊战争背后的历史真相)(1)

随着《全面战争传奇:特洛伊》的上线,全球再次掀起了对于古希腊文化和艺术源头的兴趣。对于著名的特洛伊之战的历史过程,从古希腊到现在也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那么,这场战争的真实情况究竟是什么呢?难道真的是海伦引发了千帆竞渡的大战吗?

历史解密特洛伊战争(特洛伊战争背后的历史真相)(2)

历史解密特洛伊战争(特洛伊战争背后的历史真相)(3)

战争的可能原因

历史解密特洛伊战争(特洛伊战争背后的历史真相)(4)

迈锡尼时代的东地中海局势

其实从当时的社会常态来看,特洛伊战争就是一次大规模的武装抢劫 争夺殖民地活动。根本没有后世美化的那么高尚浪漫。所谓的海伦引发战争,绝对是天方夜谭。美好的文学创作,自然不能当场真实的历史,更何况到了古典时代,希腊的有识之士比如希罗多德,还有修昔底德都否定海伦引发争端的说法的合理性。

对于素有流行的商业贸易理论,其实当时无论是特洛伊等小国,还是希腊大陆本土的迈锡尼诸国还是赫梯人,都不存在大规模的商业贸易。迈锡尼本身就是一个刚刚走出游牧状态的定居文明,修昔底德就考证过,当时所有的大城邦都是和海洋有一定距离的,可见海运、捕鱼在当时的经济中无法占据较大比重,农牧才是经济的主要成分,相应的迈锡尼诸国联盟,也就是赫梯帝国在希腊半岛的缩小版,他们对于海外贸易的倚赖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历史解密特洛伊战争(特洛伊战争背后的历史真相)(5)

迈锡尼城遗址的狮子门复原图

跨越爱琴海的商业贸易直到古典时代,都只有雅典这种大规模的城邦,通过维持大规模的海军舰队才能实现。但大多数希腊城邦没有类似的条件。而在航海水平更低、以及爱琴海两岸贸易活动规模更小的远古时代,所谓的贸易理论就更无法成立了。其实当时的跨海贸易,主要是贵族之间的礼物交换之旅,单次礼物的价值很高,但是不可能在市面上大规模流行,比如宝藏丰厚的博德鲁姆海峡沉船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后人不能因为达达尼尔海峡在古典时代是贸易重镇,所以就一厢情愿地认为这里在迈锡尼时代,也是贸易重镇。

至于所谓的转嫁危机、转移内部矛盾,其实也未必合理。根据考古发掘,在公元前1200年前后,希腊大陆遭到了来自北方的毁灭性打击。在此之前,希腊本地的巨石堡垒都在有意识的增加防御等级,可见希腊人对于危机是有先见之明的。因此在北方外敌窥伺下,希腊本土以对东方外敌作战的方式转移内部矛盾,也不太现实。

历史解密特洛伊战争(特洛伊战争背后的历史真相)(6)

迈锡尼文明使用的线性文字B

无论是仅有的可信资料,还是出土的迈锡尼泥板文书,都在指向抢劫说。按照修昔底德对于古代东地中海历史的推断,爱琴文明时代海上劫掠的风俗非常显著,几乎所有男子都是需要佩戴武器防身才能出行。如果有海船靠近,岸上的人会习惯性的问候道:你们是不是海盗?是不是来劫掠的?而当时发动劫掠战争的,就是迈锡尼小国的城邦君主。这些人开打的目的,平时无非就是抢劫财富,获得金属和女人。作战规模本身也不大,一般来说会避免长期占领,将敌人的财富运走。然后,敌人的军队在反攻之前就会及时撤离。

比如派洛斯城堡遗址中的泥板就有记载,派洛斯人的劫掠地点包括米利都、利姆诺斯、莱斯沃斯、希俄斯和尼多斯。当时已经出现了亚细亚的早期希腊语形式,一些泥板上明确记载了给船只配备的水手数量,还有从米利都、尼多斯等地劫掠来的妇女和男孩数量。这就是当时海上打劫的一手文字资料。但是如果说当时的小规模抢劫是常态,也就犯不上兴师动众了。唯一值得大规模开战的,就是和有强大军队的赫梯人争夺小亚细亚西海岸的城邦的主导权,以及当地的财富了。

历史解密特洛伊战争(特洛伊战争背后的历史真相)(7)

特洛伊战争无疑是一场大规模殖民活动

赫梯泥板记载的战争原型

历史解密特洛伊战争(特洛伊战争背后的历史真相)(8)

直到20世纪后期才被破译的赫挮泥板

公元20世纪,随着赫梯文书的破译,迈锡尼人和赫梯人的冲突真相才重见天日。前者已经在安纳托里亚西海岸建立了一系列殖民据点,并与后者进行了频繁的往来和征伐。赫梯在外交上将希腊与埃及、巴比伦、亚述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看待。但是迈锡尼人的总体争夺是失败的。

双方的第一次冲突发生在图得哈利亚二世时代。当时的迈锡尼人,也就是赫梯文书里的阿希亚瓦人,派出远征军,击败了赫梯在小亚细亚的的藩属马都瓦塔,导致这个封君向赫梯人求救。于是赫梯人和阿希亚瓦国王带领的100辆战车开战。虽然双方鸣金收兵。但是日后马都瓦塔又联合迈锡尼人进攻塞浦路斯岛。

历史解密特洛伊战争(特洛伊战争背后的历史真相)(9)

赫挮军队的重型战车

第二次有记载的冲突发生在前14世纪的穆尔西里二世的时代。约在公元前1319年,赫梯西部诸侯阿扎瓦,联合赫梯的宿敌米拉旺达,也就是米利都的前身造反。于是,穆尔希里二世出兵攻克米拉旺达,随后穆尔希里御驾亲征,攻陷阿扎瓦的首都阿帕萨,也就是以佛所的前身。阿扎瓦国王渡海逃往希腊大陆后来客死异乡。后来赫梯国王穆瓦塔里二世即位后,与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争夺叙利亚,进行了闻名于世的卡叠石大战。由于赫梯人的无暇西进,让迈锡尼人重新控制了米拉旺达。迈锡尼人与米拉旺达人皮亚马拉都联合起来。他们先攻克了赫梯的诸侯维鲁萨,并打败了赫梯的干涉军,然后又攻打赫梯的属地莱斯波斯岛,劫走了那里的匠人并将他们献给了米拉旺达。

赫梯国王因为要集中精力对付埃及,于是考虑用外交手段解决问题。在他给迈锡尼王塔瓦加拉瓦的信件中,他彬彬有礼的称阿希亚瓦国王、希腊人的统治者为王兄、王上、与我对等者。然后他又明确地要求迈锡尼人交出皮亚马拉都。甚至愿意派一名他的亲属、赫梯王室成员前往希腊作为人质,要求希腊将叛贼首领引渡回赫梯。但迈锡尼国王却将皮亚马拉都置于自己的保护下,“礼貌的”回绝了赫梯的要求。很显然,希腊人钻了赫梯人无法西顾的空子。

历史解密特洛伊战争(特洛伊战争背后的历史真相)(10)

迈锡尼文明的主要区域分布

阿希亚瓦人的与赫梯交战的最后记录,出现在公元前13世纪。当时是赫梯国王图得哈利亚四世在位,残篇断简反映的信息表明,希腊人一如既往煽动赫梯的诸侯国早饭,但最后被镇压。

看了这些记载,就不难理解:泥板文书中出现的迈锡尼人调动数百辆战车的兵力和 赫梯人开战,说明当地的迈锡尼人是会和赫梯人进行阵战,而不是进行海上版本的打秋风。而且从泥板文书的时间跨度看,战斗的时间跨度不是很短,断断续续地分布在不同年份中,说明当地的迈锡尼人也有自己的战车要塞和养马场地。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迈锡尼-赫梯之战的合理性。

历史解密特洛伊战争(特洛伊战争背后的历史真相)(11)

迈锡尼的战争习惯 还是抵不过赫挮的大陆模式

战争的规模和形式

历史解密特洛伊战争(特洛伊战争背后的历史真相)(12)

特洛伊战争的规模决定了不可能只有单次兵力投送

从公元前1400年锡拉岛上壁画里的船只壁画来看,从米诺斯文明到希腊的黑暗时代。整个历史区间内,希腊世界流行的船只样式是50桨船或者更加小的30桨船,只有单层甲板。而且当时这种船都是船员兼任士兵的。所以,以最大数目估计,1000多艘船只的最大运载数目不会超过50000人,更何况当时迈锡尼人城邦很难凑齐这么多兵马一次性出征。

正如修昔底德的分析,如果有这么多大军与特洛伊城鏖战十年,说明希腊人没有在城下一次性部署这些庞大的兵力。而是在派出一部分人攻城的同时,一部分人耕地、建立殖民地、收集后勤补给。只有这样建立了后勤基地,才能和赫梯人进行长期鏖战。这才能解释迈锡尼线性文字泥板和赫梯皇家文书的记载。

历史解密特洛伊战争(特洛伊战争背后的历史真相)(13)

登陆特洛伊海岸的迈锡尼军队

特洛伊战争的文学流传

历史解密特洛伊战争(特洛伊战争背后的历史真相)(14)

特洛伊战争成就了荷马等人的史诗流传

最后,虽然迈锡尼世界灰飞烟灭,但是迈锡尼移民不仅在本土的伯罗奔尼撒半岛、阿提卡半岛幸存,并与日后的多利亚人分割山河。还有很多人会扬帆出海,前往爱琴海岛、塞浦路斯、克里特、小亚细亚的海岸地区,在异乡重整山河。其中传统保存的最好的是塞浦路斯地区的各小国,而最发达的地区当然是有过迈锡尼开发历史的伊奥尼亚。很多迈锡尼人聚集在雅典,从这里东渡,在当时没有强权威胁、土地肥沃的小亚细亚西部建立起了一系列城邦。

在来自东方的文化熏陶下,他们将家园开发成了哲学和文艺之乡,成为了古风时代希腊地区的文化明珠。而当地海岸上祖先的遗迹,还有古战场的遗址,则刺激着他们抚今追昔,整理祖先的神话,最后在公元前8世纪,出现了将史诗集大成的荷马,以及七部战争史诗。

当然由于无法得到祖先们的一手资料,所以希腊人对传说进行了各种艺术加工,这才有了为海伦而战的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