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文铭权 秦勇

自贡市贡井区成佳镇,是国内有名的“大头菜”之乡。

贡井大头菜(贡井成佳大头菜)(1)

大头菜在四川乃至全国各地多有栽种,为何“成佳大头菜”能独树一帜,脱颖而出?

贡井大头菜(贡井成佳大头菜)(2)

有关大头菜的栽种,早在三国诸葛亮时代就已广泛流行,而腌制大头菜,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就有详尽记载,而成佳大头菜之所以能在大头菜腌制的广阔世界里引领潮流,在于当地最佳的自贡井盐和最佳的土质,由此造就 “鲜、嫩、香、脆”的独特风味。

贡井大头菜(贡井成佳大头菜)(3)

据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 重修的《荣县志》记载:“大头菜,芜菁属,一曰大根菜。县有盐其苗腊其根以嫁女者。储至百年不朽。”由此,成佳大头菜的栽种和制作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55年前。

又据史料记载,成佳大头菜闻名于世应早于1845年,成佳大头菜的传名和成佳的一座寺庙有关,这座寺庙叫饶家寺,在今成佳镇杨柳村6组。荣县盛行佛教,大头菜是寺庙斋菜之一,是僧侣枯菜季节拌饭的主菜。当时尚隶属于荣县的成佳,清道光二年(1822),饶家寺建立,香火旺盛,这里是盐运和煤运的必经之路和歇脚点,盐煤客商都会选择在寺庙住宿,由于寺庙腌制的大头菜味美可口,大头菜便通过盐煤客商遐迩扬名。

贡井大头菜(贡井成佳大头菜)(4)

解放前夕,饶家寺主持僧广济大师(1874-1949) ,将大头莱腌制方法传于高僧周明泉(1918-1983) ,后周明泉及其弟周明大将该技术发扬光大。成佳大头菜腌制技艺历史源远流长,现已通过贡井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审核。2003年成佳大头菜被中国烹饪协会理事熊四智列入川料辅料八珍,并认为是四川的“珍奇、珍稀、珍贵、珍宝”。

(罗淮良 龙须淡口菜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

“成佳大头菜”,采用独特的风干晾晒腌制技术,成就了极佳的品质、鲜明的特色,并逐渐走向国内、国际市场,被列入“四川省地方名优产品推荐目录”;并获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农产品金奖”、第十二批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蔬菜类)等荣誉称号。

2020年,成佳镇2万亩大头菜产量达4万吨,销售产值近2亿元。不折不扣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打头”菜。

利用其自然风干且长达数月的特点,当地群众和大头菜生产企业创新建立“盐煤古道大头菜风干晾晒长廊”,并依托千亩有机大头菜科普示范区,建立成佳大头菜主题公园,围绕主导产业全面实施园区景观化工程,建成观景平台2个,完善万坛古法发酵场等展示区和传统非遗腌制体验区。

贡井大头菜(贡井成佳大头菜)(5)

由于风干大头菜的独特性和唯一性,该地很快成为川内有名的网红“打卡地”,平均每天前来旅游观光者多达数百人。

目前,贡井区正加快建设旭水河果蔬现代农业园区,致力打造现代优质杂交柑桔种植基地、全国最大的风干大头菜加工基地。以“一园两核”空间布局,规划建设成佳镇徐家村、杨柳村等大头菜种植核心区和桥头镇永顺村柑橘种植核心区,同时结合区域功能,合理确定加工物流、休闲观光农业、农业生产综合服务、科技研发等功能板块。

贡井大头菜(贡井成佳大头菜)(6)

园区现有标准化大头菜基地7273亩,辐射带动周边区域4.2万亩,柑橘标准化种植基地达3000亩,辐射带动周边区域1万亩。

贡井大头菜(贡井成佳大头菜)(7)

以产业为基,以文化为魂,园区积极打造特色产业品牌,现有塔罗科血橙绿色食品认证1个、有机蔬菜认证45个,有大头菜“龙须淡口”、“盐帮老坛”、“信宽”及柑橘 “超果”、“李必祥”等知名商标和四川扶贫商标。结合自贡市“自然贡品”区域公共品牌的打造,创建“成佳大头菜”、“白庙”血橙等地方品牌,实施“区域品牌 地方品牌 企业品牌”的发展战略。

如今,“成佳大头菜”乡村旅游品牌已初步形成。已连续3年成功举办中国大头菜节、柑橘采摘月等活动。园区积极探索“农业 互联网”销售服务模式, 2020年经电商渠道共销售成品大头菜2450.5吨,柑橘产品321.5吨,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以上,产品远销省内外。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