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的《言卖读(一)||诗笺释》中,笔者以一本民国国文教科书入手,引用了一段教科书中的「附教授实例」带领诸位读者一窥了民国儿童教育的那种品质与精神,并欲以此开启以岁月写「人」的系列。

按照年龄,按照岁月,本系列第一篇大抵应从婴孩写起,但笔者并未想起更合适的诗句,仅想到了两个襁褓中的婴儿:

[1]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见杜甫《石壕吏》)

[2] 赵(可查阅相关文章)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殿藏。(见《史记·赵世家》,该段见文末

所以,笔者此系列将先从儿童时期写起,笔者想到并选取了一些诗句,决定儿童嬉戏部分两篇而写,上篇为水娃,下篇为土娃。

今天为上篇,水娃,酝酿到的诗句有:

[1]最喜小儿亡赖

[2]小娃撑小艇

[3]嬉嬉钓叟莲娃

[4]蓬头稚子学垂纶

本文将分为三部分,一莲二娃三终。

儿童生活的诗100首(家庭儿童诗育诗养)(1)

读到这里,诸位有没有映出一幅江南莲图呢?一波碧水,一只长篙或短篙,一页舴艋舟,一片绿荷叶间缀朵朵荷花,甚或还有各种鱼儿欢快地蹿游其中。对了,还有随着舴艋舟而周散开的水波与涟漪。

(“长篙”,那个诗人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写到“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关于那条蹿游其中的“鱼”,柳宗元在《小石潭记》则写道“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涟漪”一词可见于《诗经·魏风·伐檀》中“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细细揣摩列代诗人为何会将莲与娃常用,其实不仅仅是在描写一幅水乡人民日常的采莲生活,更是欲将莲之所在的“水”的环境和孩子相称,水灵,水灵,有水之后,那孩子才会更有灵性。什么是灵性呢?有灵性之人,则不仅仅是亲近自然之人,更会有悟性,从而更有灵之智慧。

我们还要注意到莲所处的那种“泥”环境,周敦颐尝谓“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所以,周敦颐“独爱莲”。

想来,历代诗人将儿童与“莲蓬”、“白莲”常用,更是有对儿童的这一层希冀,若将来人生或处淤泥,则望其不染淤泥之污浊,人生拨云见日之时,也要“濯清涟而不妖”。

儿童生活的诗100首(家庭儿童诗育诗养)(2)

第二部分,我们看看那个处于众“莲”中的娃。

“最喜小儿亡(通“无”)赖”一句出自辛弃疾著《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著《清平乐•村居》全文如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小娃撑小艇”一句出自白居易著《池上》。

《池上》全文如下: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蓬头稚子学垂纶”一句出自胡令能《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全文如下: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儿童生活的诗100首(家庭儿童诗育诗养)(3)

这三首诗,第一首属于农村生活描写,第二首、第三首则是属于水边的诗。

在农村生活中,大儿锄豆、中儿编笼,小儿剥莲,一幅众儿忙活图,于自然之中则自得其乐,亲近自然则心旷神怡。

在水边生活中,小娃小艇偷采莲,一幅孩童的调皮跃然纸上,浮现于眼前,谁没有孩童时代的调皮呢?或抓鱼、或摸虾?或潜水、或嬉水?

在最后一首诗中,关键在“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日常嬉闹不止的孩童竟会为了钓鱼,安安静,学垂纶,尽管蓬头稚子,但一副大人模样。还记得「诗笺释」写过的那个“”、“”(可查阅相关文章)吗?孩子少时就学会了以定求鱼,想来颇有唐僧少时的善良可爱的模样。

孩童天然是玩性,襁褓之时自语自笑,稍大些则满地玩闹,再大些则就要爬上爬下了。

可是现在许多家长都是不得不“局促”孩子于室内?可是孰不知自然之美,乃至枯荣之美都有一种哲理,正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力教育?自然很美,亦很有智慧,值得走进体悟,去获得属于你的生命体验,

(“局促”一词可见于袁宏道《满井游记》“局促一室之内”,俟后提起)

莲与娃,嬉嬉莲娃,有莲无娃?有娃无莲?皆非也。

娃亲近莲,去获得一种生命之美的教育,貌似是值得去期遇。

【附】

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於宫中。夫人置儿绔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

已脱,程婴谓公孙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後必且复索之,奈何?”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

儿童生活的诗100首(家庭儿童诗育诗养)(4)

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

然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居十五年,晋景公疾,卜之,大业之後不遂者为祟。景公问韩厥,厥知赵孤在,乃曰:“大业之後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夫自中衍者皆嬴姓也。中衍人面鸟噣,降佐殷帝大戊,及周天子,皆有明德。下及幽厉无道,而叔带去周適晋,事先君文侯,至于成公,世有立功,未尝绝祀。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唯君图之。”景公问:“赵尚有後子孙乎?”韩厥具以实告。於是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孤儿,召而匿之宫中。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赵孤名曰武。诸将不得已,乃曰:“昔下宫之难,屠岸贾为之,矫以君命,并命群臣。非然,孰敢作难!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後。今君有命,群臣之愿也。”於是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

国学及赵武冠,为成人,程婴乃辞诸大夫,谓赵武曰:“昔下宫之难,皆能死。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赵氏之後。今赵武既立,为成人,复故位,我将下赵宣孟与公孙杵臼。”赵武啼泣顿首固请,曰:“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程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

儿童生活的诗100首(家庭儿童诗育诗养)(5)

宫商角徵羽,字词诗人史。洗砚池边明天见。

儿童生活的诗100首(家庭儿童诗育诗养)(6)

欢迎诸位读者下方热情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