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95后”摄影师鹿道森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不是因为他的摄影作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而是因为他写在微博上的遗书引人深思。。。

我也是在全网搜救鹿道森事件之后才到微博关注他,看他通过微博写下的心路历程以及那封留下一阵短暂玫瑰香的遗书,我也很遗憾通过这种方式认识这位颇有才华并很努力的同是“90后”的弟弟。。。

是什么原因让他轻易地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旁人似乎很不理解,他的亲人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对鹿道森的选择和感受难以置信,包括他的表姑还认为父母供他念书,贷款给他创业,夫妻之间吵吵闹闹再正常不过,怎么会影响到一个小孩子?

家庭语言暴力伤害有多深?看这几封遗书就知道了(1)

正是因为家人认为的正常而真正忽视了鹿道森内心真实的感受

语言暴力真的不可取!

父母都认为小孩不听话就要非打即骂对不对?父母都认为只需要提供小孩读书,小孩只要好好学习就行对不对?父母都认为小孩除了学习之外不能有更多需求包括关爱对不对?

从什么时候开始,小孩不再是爸妈怀里的宝,而变成了一部学习的机器,父母一键操作,“机器”立即按父母思想程序执行学习任务,并且动作必须精准,否则就一顿“修理”!

这部冰冷的机器不需要关心、关爱,不需要情感的维护,不能有自己的需求,不需麻烦父母,执行力要强,测试需优秀,否则他就是一个废物!

家庭语言暴力伤害有多深?看这几封遗书就知道了(2)

正如鹿道森遗书里说,孩子对于父母不应该是独一无二、是爱的结晶吗?不应该是独立的个体,需要平等的对待和尊重吗?或许很多家长说这些在拮据的、忙碌的、鸡飞狗跳的日子面前不值一提。

那反过来问问,导致这些拮据、忙碌、鸡飞狗跳的是因为自己本身处理不好还是因为生了小孩?全是小孩的错吗?要把所有怨气变成语言暴力或一顿打撒在本是一张白纸的小孩身上?

家庭语言暴力伤害有多深?看这几封遗书就知道了(3)

说实话,我小时候也经历过语言暴力,母亲虽然不会打我,但一点点差错都会大声地说:“等下我就敲si你、赶你出去。。。”“烦死你了。。。”“幸亏你在我们家,如果你在某某家,哪有这样的条件。。。”再诸如笨、木之类的

那段时间真的很压抑,放学回家路上都有一种不想回家的感觉,晚上睡前总是默默流泪,哭出声都不敢,也恨透了母亲,不愿与她沟通,小学的时候就想过离家出走,不会语言反抗的我,怕找到后会遭到更严厉的语言攻击,默默忍受着像刺一样的话语扎在心上。

终于一次上初中的时候,我忍不住大哭地说我太压抑了。。。你们总是说我做不好,我都已经长大了还像小孩子一样骂我。。。。一边哭一边说,出乎我意料的是,母亲也哭了。

她说了什么我不记得了,只知道从那次以后,她不再对我语言暴力,少了很多责备,多了许多关心。真的从那以后,真真切切感受到母亲是爱我、关心我的,我们有越来越多的话聊,很多事情我也很高兴跟她分享,直到现在我为人母,我们的感情也愈来愈深厚。

只是还有些同样隐忍着家庭语言暴力的孩子没那么幸运,几个月前上海一个14岁的女孩跳楼轻生,留下来一封遗书,字字句句,戳人心窝……

花一样绚烂的生命,还没绽放,就已结束

家庭语言暴力伤害有多深?看这几封遗书就知道了(4)

那什么叫语言暴力?

有这样一种案例,以女性居多,父母、男友、丈夫,总是在批评和否定她们。她们做的各种事情和各种行为都容易招致言语上的批评,比如“碗洗不干净”“坐姿不对”“不懂得说话”,能力也经常被贬低,“你做什么都不行”。如果出了什么问题,她们总是背锅的那个,“都是你的错”。家人、伴侣从来没有鼓励、帮助,只有无尽的贬低、指责和批评。

如果她们对此反抗,表达不满、委屈和愤怒,还是会被指责一通“你脾气真不好”“受不了批评” “内心太脆弱”“事情做也做不好,说也说不得”“自己做错事情,还不让别人说,还有理啊”。甚至很多人身攻击的话语,“你怎么这么蠢”“你怎么这么没有用”“你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你笨得像猪一样” “你脑子有病”“你性格有问题”诸如此类的话一遍遍地在耳边循环播放。这其实就是一种暴力行为,叫语言暴力,属于精神虐待,是家暴行为中的一种,会给人带来极大的伤害。为什么父母、爱人会这样对他们呢?有很多的原因。1、披着爱的外衣,打着为你好的口号,通过否定、批评和打击你,希望你变得更好,好到令他们自己感到满意。他们认可的观念是“赞美使人骄傲”“骄傲使人落后,批评使人进步”“人在打击中才能进步和成长”。他们会传递出这样的信息:你在我这里接受批评和打击之后,你才能变得更好,更完美。我说你、骂你,都是为你好,帮助你成长,你看我就不说别人、骂别人!这样的父母和伴侣在中国真是一抓一大把,你和我或多或少都会遭受持续的“以爱为名”的否定。他们也许并不是不爱你,而是真的不懂得爱,不知道健康的爱到底是怎么样的。2、这是一种控制的手段。通过否定、批评、打击你,削弱你的力量感,控制住你,不让你变强变独立,这样你就会一直依赖他们,在他们身边。这类人内在有一个很深的恐惧,害怕孩子、或者伴侣,翅膀硬了,变强大之后离开自己,他们有很强烈的被抛弃的恐惧。3、他们内心极度自卑,对自己是非常不满意,但无法直面真实的自己,无法去改变自己,甚至觉察不到对自己的不满,于是就把问题按到身边的人头上,贬低、指责、否定孩子、伴侣,其实就是在否定和指责自己。

家庭语言暴力伤害有多深?看这几封遗书就知道了(5)

4、通过贬低、指责、否定别人获得一种优越感。他们内在的关系模式是“你不好,我好”,通过打击、贬低伴侣或子女抬高自己,体现自己在关系中的重要性,彰显自己的优越感和更高的地位。他们在生活中喜欢传递出这样的信息:你看你这么差,我这么好,这么优秀,还愿意和你在一起,你应该对我心怀感激,感恩戴德。5、他们从小一直被贬低和否定对待,习得了自己原生家庭批评、贬低、否定、指责的模式,没有学到更健康更好的亲密关系相处方式,以为家人之间就应该是这样相处的,这样的相处才说明彼此是关系亲密的。他们把病态模式当成亲密的、正常的状态,所谓“打是亲,骂是爱。”6、将攻击、否定、批评他人当成一种发泄自己不满的方式。他们内心压抑,对自己、对生活都有很多的不满情绪,这些情绪无法处理,就发泄到最亲近的人身上。

人在无尽的语言暴力打击中,真的可以越变越好吗?答案是否定的

长期浸泡在这样的语言暴力下,人会变得越来越自卑,整个人畏畏缩缩,做什么事情都没有自信。有的变得越来越烦躁,情绪难以控制,动不动就发火。还有的被洗脑,陷入自我怀疑、自我攻击的深渊,一直在想自己到底是不是有病,自己是不是真的很差,很不行,越想越崩溃,越想越抑郁,甚至发疯,患上抑郁症或者精神分裂症,进而轻生自杀。鹿道森和14岁跳楼女孩留下的遗书就是最好的证明。

从此刻起,请收起对爱人、孩子的语言暴力吧!

提高自身修养,多一些耐心、鼓励、信任,就能让孩子、爱人相信自己的是被爱着的,就能营造出良好的家庭和谐氛围,让家庭成员沐浴在爱中,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最后提醒一下:既然豆腐心,何必刀子嘴?既然自己是条虫,又何必孩子成为龙?凡事掌握好度,才不会物极必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