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亲人离家时用它祈愿;今天,它在传承中振兴乡村——

小河灯的新祈望

“国泰民安,黄河安澜,五谷丰登,四季平安!”

伴随着响亮又诚挚的祈愿,一盏盏河灯被缓缓放入黄河水中。星星点点的灯火在落日余晖的陪伴下漂向远处,传递着延续数百年的祝福。这是2月3日晚上在平阴县榆山街道翟庄村黄河边举行的放河灯仪式。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前放河灯祈福,是翟庄村传承了数百年的传统,放河灯的地点是曾经让村子经济繁荣的一处老渡口。如今,黄河水利工程取代了渡口旧址,小小的河灯也被赋予了新祈望。

村里有个老渡口

年近七旬的村民翟恒民带领学生们诵读祈福词,一句句祈愿飘荡在黄河岸边,为远处的长河落日美景又添了几分壮阔。对翟恒民而言,这个简单又不失庄重的仪式,是对未来的祝福,也是对自己记忆的重温。

“咱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过去的翟庄渡口,到如今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翟恒民望向如今依稀能看出延伸向河面的河坝,回忆起它曾经的辉煌。

由于地处黄河岸边,翟庄村种庄稼没什么优势,有时一阵狂风,小苗不是被卷跑就是被黄河沙土掩埋,赶上水涝更是颗粒无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黄河之于翟庄村,是真真正正的母亲河,过去很多人以捕鱼为生。四通八达的水道连接起上下游的经贸,逐渐形成了翟庄渡口。

“上到河南,下到入海口,船只都走翟庄渡口。”翟恒民说,那时候运输煤炭、建筑材料、粮食物资都在这个地方,是一个重要的集散地和中转站,他小时候就曾看到有六七十艘大大小小的轮船、木船停在渡口,往来搬运货物的人员数不胜数,“有省航运公司、市航运公司的,还有东平航运公司的船只。”直到1969年,翟庄渡口的位置兴修水利工程,占用了老渡口部分面积,后来上下游又逐渐有了大桥,运输货物的职能逐渐被弱化。

翟庄渡口还是两岸往来的重要枢纽。“板车、自行车、驴车,都在这里等着上船渡河。”翟恒民回忆,那时候渡口热闹极了。直到2005年左右,村庄北侧建了浮桥,最后一艘渡船退出了河道,终结了渡口的历史使命。

在靠渡口糊口的岁月里,翟庄村绝大多数青壮年在渡口当装卸工、船员,其他人就在村里开店、摆摊。黄河对岸也是如此,生意向岸上延伸10余公里。

这里元宵节前放河灯的习俗,就是随着渡口的兴盛而产生的。

黎明湖沿湖景观灯(融媒见证小河灯的新祈望)(1)

河灯由环保材料制作。

新时代的新河灯

“每年元宵节前后,黄河的冰凌融化了,务工的村民上船出发。因为路途遥远,风大浪急,各家各户就做了河灯,在渡口放进河中,祈求黄河安澜、家人平安。”翟立春是村里的老支书,他说除了元宵节,大家还会在中秋节放河灯,希望全家团圆美满。他印象中的河灯,每家都不一样,自己家是用白菜、萝卜挖成碗状,再放上蜡烛做成的。

翟庄渡口停用后,放河灯的习俗渐渐有些没落,村里的年轻人有些也不知道了。这几年,翟庄村有意让古渡口、放河灯等传统文化回归,组织了几次河灯节。在今年的河灯节上,小学生们带来了自己制作的河灯,有的做成莲花,有的做成小船,有的用柚子皮、南瓜雕刻。放入黄河中的河灯,则是顺应新时代的理念,用完全环保、可降解的材料制成的。

记者看到,河灯用萝卜、西瓜皮雕刻成龙、凤、花朵等造型,装在碗状的粉皮里,点燃蜡烛后透过半透明的粉皮看去,跳动的火苗被加了一层柔光。孩子们站成一排,一双双小手捧着河灯传递到岸边,平静的水面稳稳托起这些沉甸甸的期盼。落日西沉,水上的红晕散去,漂荡的河灯把河面重新装点。

“河灯的数量根据传统的天干地支定制,打头的一盏大灯代表着‘一生万物’,此后是12盏灯代表每年12个月、24盏代表着二十四节气,还有72盏小灯环绕着它们。”河灯节策划负责人翟建平介绍,在仪式结束后,还会保留火种,以长明灯的形式封存在翟庄村黄河文化展览馆。

翟庄村党支部书记翟海山介绍,河灯入河后,不仅不会破坏母亲河生态,降解后还能成为黄河生物的天然饲料。个别不能被降解的造型河灯会在下游浮桥被打捞起,实现零污染。

黎明湖沿湖景观灯(融媒见证小河灯的新祈望)(2)

黄河战鼓响彻两岸。

让乡愁触手可及

河灯节上,非遗项目黄河舞狮、黄河大秧歌、黄河号子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演员身着传统服饰,载歌载舞,现场喝彩不停。平日里静谧的村子迎来数千名观众,黄河两岸人头攒动,大家聚在一起放河灯、看演出,了解翟庄村的历史文化。

这一幕,让翟恒民、翟立春等老一辈村民感到很欣慰。

“看到老渡口重新热闹起来,有越来越多人了解村里的文化,我特别高兴。尤其是对年轻人而言,了解这段历史,会让他们心中有一份乡愁;参与放河灯这项传统习俗,能让乡愁触手可及。”翟恒民说,当初,为了给水利工程让路,翟庄村不惜抛掉渡口的繁荣,并迁移50余户村民,奉献100余亩田地。如今,矗立在村西的电灌站成了翟庄村一道靓丽的风景,历史文化的挖掘更能为村庄发展添砖加瓦。

探索乡村旅游,翟庄村早有动作。凭借着天然的地理优势,翟庄村设置了黄河落日观赏点,常有游客特地来打卡。村里的黄河文化展览馆收藏了老渡船、沿黄居民的生活用品以及民宿老物件等近200件,让黄河元素看得见、摸得着。将来,以古渡口、祈福地为标签的乡村旅游线路,也会是翟庄村振兴的新助力。

对于村庄的未来,翟恒民曾写下这样几句话:站在雄伟的前坝上,游览着风景如画的黄河公园,聆听着似从天降的河水敲击着堤坝的波涛,仰望着壮阔的黄河落日,俯视着冬日白雪皑皑的浮桥,观赏着绿荫掩映中的红瓦白墙……一盏盏河灯,承载着新的祈望,漂向远方。

(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曹雅欣 冯经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