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一支《仓央嘉措情歌》在《中国好舞蹈》节目中的痴情演绎,白玛次仁这个名字家喻户晓,并成为西藏第一个登上中国国家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国家大剧院,举办个人专场演出的舞者相约多次,终于在秋末的一天拜访了他 ,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次仁拉索帽子舞教学?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次仁拉索帽子舞教学(用灵魂跳舞的舞者)

次仁拉索帽子舞教学

凭借一支《仓央嘉措情歌》在《中国好舞蹈》节目中的痴情演绎,白玛次仁这个名字家喻户晓,并成为西藏第一个登上中国国家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国家大剧院,举办个人专场演出的舞者。相约多次,终于在秋末的一天拜访了他。

舞台上的白玛次仁,激情四射,如雄鹰般单腿跨转、腾跃飞旋,刚健有力、柔而似水的舞步牵动着每个观众的心;舞台下的他,是个充满朝气、对待艺术有自己态度的大男孩。

“我想用藏民族特有的方式,表达我们这一代以及更多正在漂泊奋斗的年轻人的心声和向往。”白玛次仁说。

“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这是人们对藏族能歌善舞的褒奖,而于白玛次仁而言,用灵魂跳舞才是最真诚的舞者。

“现代社会中纯粹的人越来越少,而我一直忠诚于对舞蹈的信仰、对人生梦想的坚持、对一切事物的积极向往。”

真诚的性格使白玛次仁的舞蹈更具有震撼人心的说服力。今年8月,由白玛次仁独立创作完成的舞剧《藏传·根》,在国家大剧院进行了专场演出,这是我区舞者首登国家大剧院舞台进行个人专场演出。

舒张伸展的肢体,多种表现技巧的巧妙融合,编排紧凑,《藏传·根》展示了一种空灵神圣的藏族风情,为观众带来出神入化的舞蹈视觉享受。

白玛次仁与此前在《中国好舞蹈》节目中的好搭档李本尖措一起,分别一袭黑衣,头戴红色头巾,代表着现代与新潮。而来自日喀则市拉孜县的堆谐民间艺人索朗群培或弹起扎年琴,或一身藏戏装扮跳起藏戏舞步,代表着历史与传统。因演唱《宁都啦》(即藏语版《喜欢你》)而走红的藏戏演员边巴德吉,在舞台上开嗓演唱了一段藏戏,没有话筒,全靠演员的真功夫,原生态的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除了大家熟悉的现代舞之外,舞剧中还加入了唐卡、藏戏、扎年琴等藏族元素。“西藏有着优秀的、多元化的文化,比如绘画、藏戏等,我选择了唐卡这个元素,使整个舞剧一下子有了厚度。勉唐派唐卡画师顿珠在舞台上精心完成了一幅‘佛眼看世界’的唐卡作品,喻示‘你付出了多少上天都会知道’的意思。”白玛次仁说。

一位来自云南大理的白族姑娘在观看《藏传·根》后略带哽咽地说:“在舞剧落幕的音乐响起时,我的眼泪掉了下来。生活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很多人并不理解我为什么会那么喜欢藏族文化,我只想说,它总是能勾起人内心最深处的东西。”

这与白玛次仁创作《藏传·根》的初衷不谋而合。

“我们面临的将是一场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传统文化面临现代文化的时候,该何去何从?”白玛次仁认为,“两者不是不能共存,而是需要不断的融合,不断的解决双方的矛盾。作为当今年轻一代的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重新点燃传统文化的光芒,这也是我们在作品《藏传·根》中想要诠释的。”

能在国家大剧院这样高端的舞台进行个人专场演出,展示西藏艺术,白玛次仁觉得无比荣幸,但仍心存遗憾。

“之前,我与一个有着20人的团队排练了一个多月,忽然接到由于他们有其他任务而无法跟我进京演出的消息,那个时候国家大剧院已经将票都卖完了,而且我这场的票是卖得最好的。”接到通知后,白玛次仁急得一宿没睡着觉,第二天立刻启程前往北京,组织其他团队演出。“眼看着首演的时间就要到了,我特别着急,给几个曾经合作过的好朋友打电话求助,他们立刻就同意了,说国家大剧院是宣传中国民族文化最好的一个平台,而且是西藏舞者以个人名义在国家大剧院的首次亮相,他们一定会全力支持。这让我非常感动,也深受鼓舞。”

重新排练,时间略显仓促。“本来可以更好的。”白玛次仁相信这次留下的遗憾,会成为他今后继续努力的动力。

《藏传·根》在国家大剧院的精彩亮相,为观众带来震撼的感官盛宴。而演出成功的背后,离不开舞者艰辛的付出。

白玛次仁出生在拉萨的一个普通家庭。13岁那年,辽宁芭蕾舞团来拉萨招学员,他凭借不错的身体条件和突出的表现力,从1000多个报考的孩子中脱颖而出。在此之前,他从未接触过舞蹈。

对于学舞蹈的人来说,13岁这个年纪已经晚了。为了让身体更加有柔韧性,他没少吃苦,下腰、压腿、翻转等基本动作都必须反复练习,含着眼泪一遍遍地做,一点一点达到完美的姿势。凭借一股冲劲儿,没过多久,他就成为西藏班中最出色的“小舞蹈家”。

“到沈阳音乐学院学芭蕾时,我是班里年龄偏大的,骨头很硬,老师天天压,我就天天哭,整整一年多天天在哭。”

而就在这段日子,白玛次仁爱上了舞蹈,在与舞蹈相伴的日子里,白玛次仁拥有很多美好的回忆,他倾尽所有心血学习舞蹈,舞蹈也给予了他应有的回报。他曾参加过各种大型晚会、舞剧,所表演的双人舞《遇》、独舞《套马杆》都让他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也使他创作出了像《藏传·根》之类的原创舞蹈作品。这部作品从创作到成型,让白玛次仁对舞蹈和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识。

2014年,在《中国好舞蹈》节目录制现场,白玛次仁与金星老师的一段对话令很多观众印象深刻。

金星问:“你为什么到北京来跳舞,难道在西藏跳不了舞吗?”

白玛次仁回答说:“西藏可以跳舞,北京也可以跳舞,但我希望有更多藏族的年轻人能走出来看看世界,学习更多的本领,然后再回头看自己的家乡,那时候才会看得更清楚,会知道自己要珍惜什么。就跟人照镜子一样,太近,你会看不到自己,离得远了,你才能看到自己。”

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正因为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上的大胆尝试,现在,“白玛次仁”这个名字,已经不单单是现代舞的舞者了,有了更深刻的内涵。

“我觉得自己不仅是艺术的传承人,更是舞蹈艺术的探索者。”白玛次仁说,“探索者是什么?就是不能原模原样把一些原生态的东西全部照搬到舞台上去,我要做的更多的是用身体的语言,讲述人们内心深处的东西,用艺术来表现人的内心,这才是我所在乎的。”

如今,这个“90”后的舞者,不仅在舞蹈事业上取得了累累硕果,还担任了2015年中国西藏雅砻文化节开幕式晚会总导演,2016年西藏电视台春节、藏历新年晚会舞蹈总监,而白玛次仁的梦想,远不止于此。

“《藏传·根》演出后的互动环节上,很多观众都哭了,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他们说,没有想到西藏的文化还可以以这种方式呈现在舞台上。”白玛次仁说,“这让我们整个团队都非常感动,并激励我们用更多的精力去探索藏文化,创作出更多的话剧、音乐剧,用艺术的方式,讲述我们优秀的传统藏文化。”

“西藏不乏令人惊艳的舞蹈作品和优秀的舞者,但在市场上,舞蹈仍缺乏良好的推广土壤。”白玛次仁坦言,“吃青春饭、收入低、不受尊重,舞者的生存状况其实并不好。作为一名藏族年轻人,我认为舞蹈的商业化是推广舞蹈的重要途径,需要我们在传统文化和市场之间找到平衡点。”

舞蹈商业化的机会在哪里?对于这个问题,白玛次仁有自己的看法:“越是民族的,越有可能走得更远。现在面对‘互联网 ’的风靡,粉丝经济的兴起,新时代下舞蹈面临更大的机遇与挑战。我们既需要政府的投入扶持,更需要从市场上寻找合作伙伴,投资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舞蹈精品、创造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的舞蹈品牌与领军人物,让我们的民族文化走向市场,然后在市场中逐渐发展壮大,形成良性循环,让西藏舞蹈的独特魅力得以充分展示。”

面对未来,白玛次仁侃侃而谈,充满自信,祝愿这位年轻的舞者在舞台上绽放出更强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