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宾,传说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但史书中未曾有明确关于周文宾的记载。但在多部关于江南四大才子的电视剧中,都将周文宾和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合称四大才子。

四大才子是否有周文宾(周文宾和徐祯卿是四大才子吗)(1)

眼下有关明代四大才子的影视剧颇多,讲的都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四位苏州文人的故事,而历史上真实的四大才子是什么样的呢?事实证明历史上没有周文宾其人。

唐、祝、文、周中的前三人,历史上确有其人,而周文宾是文人后来虚构的。历史上的“吴中四子”,是指唐、祝、文、徐,徐即徐祯卿,徐是明代文学家,与李梦阳等人并列“前七子”,其诗风格清朗,但不通书画,性格也与另外三位不同。大概这个缘故,后来文人又杜撰了一位相貌秀美的周文宾来凑数。

关于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如果做个街头调查,除了压根不知道者以外,绝大多数人的回答肯定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周文宾了。因为自古以来小说、戏曲乃至现在的电视剧,都是这么说的。唐伯虎的风流、祝枝山的阴谑、文征明的憨厚、周文宾的俊美,随着“三笑点秋香”、“王老虎抢亲”之类精彩剧目的演绎早已深入人心。然而,这就是历史上的“江南四大才子”么?答案却是否定的。因为在历史上,真正的四大才子,应该是唐、祝、文和徐祯卿。而且准确的说法,也不是“江南”,而是“吴中”。因为上述四人都是苏州人。而那个周文宾,则是子虚乌有的物事,且又被说成是杭州人氏。这样一来,苏杭联动,江浙呼应,自然是千古风流、热闹非凡了。

凭徐祯卿的才能,完全有资格与其他三位才子并列。但是细辨之,在四才子中,唐、祝、文三人,都是文人兼艺术家,如唐寅、文征明的画,祝允明的字,都是各领风骚、卓有成就的。他们尽管也能诗善文,但均不以此为“主业”。由此看来,所谓“吴中才子”,其主要成就应该在艺术领域。唯徐祯卿以诗名世,“为吴中诗人之冠”,是个纯粹意义上的文学家。就这点而言,徐祯卿与其他三位才子有着较大的差别。这或许也是他最终被逐的一个诱因吧。

眼下有关明代四大才子的影视剧颇多,讲的都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四位苏州文人的故事,而历史上真实的四大才子是什么样的呢?事实证明历史上没有周文宾其人。

按理说,徐祯卿记忆力超群,“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他还绝顶聪明,少年时代即已“工诗歌”。这些都很符合“才子”的特征。为什么偏偏要把他逐出“四才子”之列呢?这是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

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我以为首要的原因,便是因为他是一位丑男。而且他的丑,不是那种滑稽型的,比如欧阳询,长得活像个猴子,以至于大臣许敬宗在隆重庄严的太宗皇后葬礼上,见了一身丧服的欧阳询还是长孙无忌曾经写诗取笑欧阳询:“汉朝悬挂功臣画像的地方。唐朝改名凌烟阁。徐祯卿则不然,他是丑得恐怖,丑得让人胆战心惊。他在长相上最大的特点是生就一双三角眼,“双瞳烛人”,且多眼白。这种长相的确很可怕,给人一种阴森狡诈的感觉。所以当他考取进士时,明孝宗本想将他留在身边,但召见之后,便“以貌寝不与”,放弃了重用的念头。可见这位老兄的长相,实在是不敢恭维的。就这点而言,要他去演绎风流才子的韵事佳话,显然不合格。其实,从现有的史料看,徐祯卿虽是丑男却无劣迹,是个循规蹈矩的文人。真是应了“人不可貌相”的古训。

凭徐祯卿的才能,完全有资格与其他三位才子并列。但是细辨之,在四才子中,唐、祝、文三人,都是文人兼艺术家,如唐寅、文征明的画,祝允明的字,都是各领风骚、卓有成就的。他们尽管也能诗善文,但均不以此为“主业”。由此看来,所谓“吴中才子”,其主要成就应该在艺术领域。唯徐祯卿以诗名世,“为吴中诗人之冠”,是个纯粹意义上的文学家。就这点而言,徐祯卿与其他三位才子有着较大的差别。这或许也是他最终被逐的一个诱因吧。

名人介绍

四大才子是否有周文宾(周文宾和徐祯卿是四大才子吗)(2)

徐祯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国,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四大才子是否有周文宾(周文宾和徐祯卿是四大才子吗)(3)

《在武昌作》原文翻译及赏析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

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四大才子是否有周文宾(周文宾和徐祯卿是四大才子吗)(4)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洞庭湖畔树叶还没有掉落,潇湘一带秋天正要来临。

高敞的书斋,今夜风雨飘摇,孤独地躺卧在武昌城中。

对故乡的思念重又萦绕心头,身处江汉不由产生凄凉之情。

不知高飞天外的鸿雁,为什么事情乐于远途跋涉,高飞天外呢?

四大才子是否有周文宾(周文宾和徐祯卿是四大才子吗)(5)

注释

①武昌:今湖北省会武汉市武昌镇。

②洞庭:湖名,在湖南之北,长江南岸。③潇湘:湖南省二水名。

④高斋:高敞的书斋。

⑤桑梓(zǐ):《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古代住宅旁常栽桑梓二木,故后人用以喻家乡。张衡《南都赋》:永世克孝,怀桑梓焉。

⑥凄其:寒冷的样子。

⑦江汉:汉水流至湖北省汉口入长江,故称江汉,武昌在汉口对岸。

⑧长征:长途跋涉。

【作品鉴赏】

《在武昌作》徐祯卿通过描写武昌洞庭之秋景,烘托一种凄清寂寥的气氛

首联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洞庭潇湘"点明客居地域, 叶未下"这个意象,则用来印证秋欲生的时令,是袅袅秋风将降的物候特征。此处化用《楚辞·湘夫人》:塌搦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意,说洞庭湖边木叶虽然尚未凋零飘落,而秋意似乎已先来到了诗人的心上,已感觉到凉秋的逼进了。

营造了一种秋未至而情欲悲的氛围。颔联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是紧承首联秋欲生而来,季节变化的信号自然是风雨。在风雨催秋声中,诗人无奈,只好一个人在武昌城书斋中闷头睡大觉了。这两句以高韵胜,有蝉蜕轩举之风。

四大才子是否有周文宾(周文宾和徐祯卿是四大才子吗)(6)

《在武昌作》徐祯卿表达出诗人心中的思念家乡之情与倦于漂泊之意

颈联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又承颔联独卧而来,转入直接抒情,第五句入思乡,第六句以江汉抱合,紧承前半首。高斋独卧,冷雨敲窗,作者借此烘托出客居他乡的冷落凄清,顺理成章地将思乡之情在这里抒发出来,显得更加真挚感人。尾联写到天外传来雁声,诗人发问。

这末二句,表面上是问雁,实际上是以雁衬人,相辅而相成,借雁来抒发自己远离桑梓、流寓江湘的感情。全诗感情脉膊的发展极其自然,秋欲生,自然表现为今夜雨,因雨而独卧,由独卧而思家。联联相承,句句牵引,丝丝入扣。全诗八句,一气呵成,写景抒情,浑然一体。

【名家点评】

朱彝尊《明诗综》:朱子蓉云:此诗却学杜。沈德潜《明诗别裁集》:李舒章云:八句竟不可断。,五言律皆盂襄阳遗法,纯以气格胜人。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一八:非太自不能作,千古绝调也。李慈铭《越缦堂日记》(同治三年十一月十三日):格高而乏真诣。钱钟书《谈艺录·补订》:琢磨熨贴,几于灭迹刮痕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