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脚,可谓是我们身上最劳苦功高的角色,人一生中70%的活动和能量消耗,都是由其完成的。而默默无闻的它们却常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偶尔泡个热水就已经算是很“受宠”了~
但你可知,脚腿是全身健康的“放大镜”,有很多联系心脏、大脑、脊椎的神经和血管。因此,腿上出现一些细微变化,都可能是身体在敲响警钟!
一、脚麻
主要与神经病变有关
蹲坑蹲久了,盘腿把脚压麻了......通常稍微缓一缓,很快就能自行恢复正常。
但如果经常莫名出现脚麻症状,并且持续时间较久,那就有必要考虑一下是不是存在以下健康问题:
1、腰椎病
①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后,会变形占据空间,压迫到神经组织。
②小关节增生:小关节是保护腰椎稳定性的,一旦发生增生,易占据椎管侧面的空间,压迫神经组织。
③黄韧带增厚:黄韧带在椎体的后面,它一旦增厚,也会压缩椎管的空间,压迫神经组织。
发生上述情况时,人的腿以及脚便会感受到麻木刺痛、酸胀无力、行走不便,严重时甚至大小便障碍等。
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近50%的糖尿病患者伴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不仅会出现大小鱼际萎缩,形成爪形手,还可能累及小腿和足部,出现麻木、疼痛、无力、肌肉萎缩等。
主要特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脚麻一般自远端开始,比如说脚趾,双侧对称性出现,逐渐向上发展,但一般不会超过膝盖的水平,除了麻,还有踩棉花感。
另外其麻木可表现为各种症状,如电击感、烧灼感、蚁走感、虫爬感、发凉的感觉等,严重时可能出现刀割样疼痛。
二、脚凉
可能是甲状腺和血管问题
冬天暂时性手脚冰凉不用怕,一年四季,甚至炎热的夏季都觉得凉,就得当心了!
1、甲减
甲状腺是人体的内分泌器官,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不仅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也参与身体代谢,与肾上腺素共同调节人体体温。
当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机体产热能力下降,就会比以前或其他人更容易怕冷,手脚冰凉。同时还可伴随乏力嗜睡、食欲减退、发胖、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2、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双下肢动脉硬化,致血管狭窄、闭塞,血流不畅,动脉缺血,首先出现的症状就是脚凉。
自查血管堵塞
①摸:皮肤温度。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导致的缺血,会引起皮温的下降,患肢至少下降2℃,抚摸左右脚会感觉到温差。
②测:用手指戳患肢数秒后放手,如果要10秒以上才能恢复原来的红润肤色,有可能是缺血。
或者病人躺在床上,抬高患肢,如果皮肤温度、肤色出现第一、第二的情况,也很有可能是缺血。
要注意:血管堵塞若不及时救治会出现疼痛,然后发展为溃疡,最后坏疽,面临截肢。
三、大脚趾突然变大
多是尿酸含量过高
虽然大脚趾本来就比其他脚趾大,但若是突然增大得过于明显和夸张,并伴有夜间剧烈的疼痛,就要警惕可能患有痛风。
痛风主要是因为尿酸过高、尿酸排泄障碍引起堆积所致。而大脚趾是人体的最末梢关节,一些代谢毒素更容易堆积在这里,所以痛风的首个受累关节往往是大脚趾。接着,像足背、踝、膝、手指、手腕等关节也会出现红肿热痛。
四、足跟痛
可能是足底筋膜炎
若早上起床行走的第一步出现脚后跟痛,则很可能是患有足底筋膜炎。
扁平足、高弓足等脚型,会使得足部压力分布异常,增加足底筋膜炎风险;老年人由于筋膜老化,如果长时间行走,也容易诱发足底筋膜炎,且痊愈难度更大。
足底筋膜炎的疼痛表现为搏动性、灼热、刺痛性,多在晨起或长时间不活动后较为明显,一般来说,走个十来步,放松足底筋膜后即可缓解;但如果行走过度,足底筋膜被牵拉的次数增加,疼痛就会“卷土重来”,严重者甚至站立休息时也可能有疼痛感。
五、脚肿
留神心脏、肾脏问题
走多了、站久了、吃太咸……都可能会使腿脚变肿胀,但也可能是心脏、肾脏出现问题的信号。
1、心源性水肿
心源性水肿可能与右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心肌病、甲亢性心动过速等有关,但主要原因还是心衰。
主要特征
心源性水肿最开始会出现在脚背、脚踝等低垂部位,但随着病情发展,水肿部位逐渐向上,可发展至上肢、胸部、面部;此外,还可能伴有呼吸困难、乏力、食欲不振、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
2、肾源性水肿
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也会引起水肿。
主要特征
肾性水肿多从眼睑、颜面开始,早晨比较明显,甚至肿到眼睛都睁不开。但随着白天活动增多,下肢承受的压力较大,也就容易出现下肢水肿,常表现为晨轻暮重。
没想到吧~我们的脚上,竟隐藏着这么多的健康信号!因此,日常更要好好养护~
六、活着要有劲儿,护好腿和脚
1、一碗养生粥,护好脚部神经
脚的三条“生命线”也就是支配脚的最重要的三根神经:胫后神经、腓总神经、腓深神经。而糖尿病人群是最容易出现这三条神经受损的情况。
为此,养生专家特地推荐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喝的“参精葛桃养生粥”。
【组成】红参3克、黄精10克、山药10克、葛根10克、山楂10克、桃仁6克、大枣(切开)3枚、粳米100克。
红参大补元气(每日用量不要超过3克),黄精补气养阴,山药健脾滋阴,葛根清热生津、通经活络,山楂消食化积、行气祛瘀、化浊降脂,大枣补气养血。
【制法】红参、黄精、葛根、桃仁浸泡,煎取汁,去渣后与事先浸泡过的粳米、山药、山楂、大枣同入砂锅内煮粥。可供2-3人,一日分2次服。如果一个人服食,则要按比例减量。
这个食疗方可以补气养阴、清热生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预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2、睡前泡脚,促进血液循环
泡脚能加快血液循环,起到一定改善供血的效果,还有助于消除腿脚的酸痛感,助眠。
建议养成每晚睡前热水泡脚的习惯,用约40℃左右的水,泡15-20分钟,还可以适当加点中草药,像艾草、益母草、红花、生姜等,让养生效果翻倍。
需要注意心血管疾病患者、静脉曲张患者、糖尿病患者、脚部有破溃等人群都不适合泡脚。
3、腿足保健操,舒经活络腿不老
①摇摆
起身,把腿打开与肩同宽或比肩稍宽一点,站直,把重力放到前脚掌上,抬起脚后跟,先往右边,右脚后跟放下,左腿放松,把所有重力放在右腿上,脚掌吃劲儿,脚趾抓地,刺激足的六条经脉,慢慢绷起来再像波浪一样回正换脚。动作要慢,可以扶着椅子做。
②站立原地踮脚
站着的时候,做踮脚尖的动作,脚后跟抬起来,尽量坚持一会儿再落下,然后抬腿。
,